美国|继续打压华为 这一次中国的芯片产业也得“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了( 三 )


日本不但有独步天下的图像识别芯片 , 以信越日立为首的几家公司 , 更是牢牢扼住了全世界半导体的上游材料 。
美国|继续打压华为 这一次中国的芯片产业也得“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了
文章图片

韩日在芯片领域的崛起 , 对我国的半导体行业具有启发意义 。
事实上 , 我们面临的打压 , 日本也经历过 。
上世纪80年代 , 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摩擦不断升温 , 一个典型的代表就是 , 日本的汽车大量涌入美国 , 沉重打击了美国的汽车行业 , 大量工厂倒闭 , 大量工人失业 。 纺织、钢铁、汽车、白色家电等所有日本对美国顺差大的行业 , 美国开始了全面打压 , 其中就包括半导体行业 。
1986年 , 世界半导体产业销量前三被日本包揽 , 分别是日本电气(NEC)、东芝和日立 , 前十有六家日本的公司 。
【美国|继续打压华为 这一次中国的芯片产业也得“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了】80年代末美国对日本半导体产业发起突袭:政治封杀、商业打压、关税压迫无所不用其极 。 一个代表性事件就是"东芝事件" 。
1982年12月至1984年间 , 东芝通过伪造出口许可申请书的形式骗过经济产业省 , 将九轴联动数控机床伪造成大型两轴联动立式车床 , 以零件的形式出口给苏联 。 此举违反了巴黎统筹委员会(冷战时期西方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技术封锁的联盟)的规定 。
美国军方率先发难 , 因为他们发现苏联的潜艇更难被探测到了 , 原因就是因为东芝的机床让苏联的制造能力提升了 。 美国政坛群情激愤 , 议员们甚至在国会前公开砸烂了东芝的产品 , 还提出一系列惩罚措施 , 罚款150亿美元 , 禁止进口所有的东芝产品 。
在美国的强势打压之下 , 没几年 , 日本就从全球第一半导体强国宝座上跌落了 。 日本半导体引以为傲的三大楷模 , 松下、东芝、富士通的半导体部门先后被出售 。
美国的打压举措 , 还包括培养韩国来挤压日本半导体产业 。
1973年韩国政府宣布了一个"重工业促进计划" , 希望优先发展重工业来振兴韩国经济 。 接着1975年韩国政府公布了扶持半导体产业的六年计划 。 这些措施后来被称作"不均衡发展战略" , 大概意思是韩国当时的资本只能集中力量办大事 , 把国家的钱投给几个重点企业 , 让重工业的几个部门先富起来 。
在这种背景下 , 三星电子收购了韩国国家半导体研究所 , 开始打起了半导体的注意 。 那时的三星还是个技术屌丝 , 技术落后 , 产品质量差 , 自己生产的产品集团内部都不愿意使用 , 跟阿琼坦克造出来印度陆军不愿意用时一个道理 。
因此三星在技术上不断挖美日公司的墙角 。 入股当时已经濒临破产的美国汉考克半导体公司 , 聘请大量日本半导体工程师利用周末到韩国干私活 , 传授技术 。 1980年代 , 三星电子聘请在美国半导体公司工作过的韩国人 , 他们的工资比总裁还要高4-5倍 。 三星还在美国建立研究中心 , 让韩国本土工程师到美国轮流接受培训之后 , 回到韩国本部夜以继日地工作 。
1982年 , 三星创始人李秉哲前往美国考察时 , 敏锐地发现了美日关系的裂痕 , 当时日本的256K DRAM内存芯片已经批量生产 , 美国的256K DRAM才研制出来 。
李秉喆趁着美国对日本的敌意 , 在1983年建立了首个芯片厂 , 并在年底研发出了64K DRAM , 成功在第二年出口到了美国 。
韩国的半导体行业 , 在"鹬蚌相争"的有力背景下 , 开始腾飞 。
美国|继续打压华为 这一次中国的芯片产业也得“自己动手 丰衣足食”了
文章图片

而面对美国的压制 , 日本也没有坐以待毙 , 转而大举进军高精尖材料 , 颇有壮士断腕之感 。
1989年 , 韩国发力补贴存储芯片 , 而日本通产省制定了投资160亿日元的"硅类高分子材料研究开发基本计划" , 重点补贴信越化学为首的有机硅企业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