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产粮够全国人吃7天,中国小麦第一县为何还是“穷”
【|一年产粮够全国人吃7天,中国小麦第一县为何还是“穷”】“又该打农药了 。 ”张兴旺(化名)说着 , 却没有起身 。 只见他打开一款名为“滑县农管家”的微信小程序 , 找到“农药服务”一栏后 , 开始跟对方联系 。 随后 , 他向其中一家公司微信转账了300元 , 这是他的50亩玉米的农药“飞防”费用 。
当天下午 , 他便在自己的地块里 , 等来了一个带着植保无人机的“飞手” 。 几分钟后 , 无人机携着20公斤农药盘旋升空 , 玉米地上泛起一层轻轻的薄雾 。
仅过了半个小时 , 张兴旺的50亩地 , 便被打药完毕 。
“以前 , 要想把这50亩地的农药打完 , 至少得一星期 。 ”张兴旺说 , 那时 , 人得背着喷雾器 , 稍不注意 , 农药的毒雾就被呼入心肺 , 严重的甚至引发中毒 , 现在 , 不仅人不再直接接触毒雾了 , 效率也提高了很多 。
这个祖祖辈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 正感受着科技给农业带来的新变化 。 而他所在的河南滑县 , 同样因科技 , 连续多年迎来粮食的丰收 。
作为一个拥有200万亩耕地、148万人口的农业大县 , 滑县因年产30亿斤粮食 , 被誉为“中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 , 当地甚至围绕农业形成了一条集耕地、播种、施肥、农药服务为一体的第三方服务产业链 , 农民足不出户 , 在手机上点单下单后 , 即可由第三方公司完成相关农业服务环节 。
但是 , 与农业大县相伴相生的 , 却是另一个尴尬的现实:财政穷县 。 多年前 , 当地一位时任财政局长甚至以《走出“农业大县、财政穷县”怪圈的思考》为题 , 试图为滑县走出财政困境找到解决途径 。
在当下“粮食安全”成为全民热议话题背景下 , 滑县这个“中国小麦第一县”、“河南省第一产粮大县”该如何守住“产粮大县” , 又该如何走出“财政穷县”?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赶赴滑县 , 实地调研了当地的情况 。
文章图片
粮食大县
年产近30亿斤粮食是什么概念?“够全国人民吃一星期 , 够河南人民吃俩月 。 ”当地用这两个形象的数据 , 向外界展示了作为产粮大县的滑县 , 在粮食安全背景下的地位 。
“农民辛苦一年 , 一亩地的纯收入可能也就千把块钱 。 ”滑县农业农村局总农艺师罗俊丽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说 , 也因此 , 一些地方对农业其实并不重视 。 但在滑县 , 种地却是“一把手工程” , 不仅书记、县长在大会小会上强调 , 甚至还直接纳入政绩考核 。
这造成的直接结果是 , 滑县的人口虽然不是河南省最多 , 耕地面积也在河南省排不到第一 , 但每年的粮食产量 , 却一直都在河南省排名第一 。
以2019年为例 , 当年滑县产出的粮食 , 就比位列河南省第二名的永城市多出了5亿斤 。
为何能连续30多年名列河南第一粮食大县?罗俊丽说 , 最重要的有三点 , 一个是遍布城乡的科技服务站 , 另一个是多年不断完善的水利设施 , 再一个就是上述完整的第三方服务链条 。
文章图片
罗俊丽从手机里向第一财经采访人员翻出一张图片 , 指着冒雨查看土地墒情的技术员说 , 根据县里的规定 , 每个月10号 , 土肥站的技术员都要上报耕地数据 , 结果那天技术员刚到地里 , 天上就开始下起大雨 , 为了不耽误数据上传 , 技术员们干脆脱下衣服当雨伞 , 在田地里冒雨工作 。
去年 , 很多地方都发现了纹枯病 , 豫南一些地方的小麦甚至因此减了产 , 但滑县却因发现得早 , 很快便控制住了病情 。 这主要是因为技术员们跑得勤 。
推荐阅读
- |全球企业亏损王:一年亏损1244亿,相当于18个拼多多
- 每日经济新闻|80后庐山市委副书记周麟被查,上任不满一年
- 蓝鲸财经|“网贷第一股”宜人金科上半年亏损2.12亿营收降6成,不到一年换至第三任首席财务官
- 股票|红星资本局丨天山生物7天爆涨176%,养牛股只有500多头牛,时隔一年半后再现“特停”
- 经济日报|放心!库存稻麦可供全国吃一年以上
- 中新经纬|完美世界的“疯狂游戏”:邮箱靓号卖20万 老板一年套现26亿
- 环球财经天下|一年亏掉18个拼多多!“全球企业亏损王”是家石油企业
- 试验区|变局之中闯新路 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设立一年间
- 中国经济周刊|一年能差十几倍!基金业绩分化明显 专家:选基金就像找对象
- 股票行情|近一年来新高!小米股价大涨超8% 市值突破5000亿港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