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生命园|从“生命细胞”裂变为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园将迎成果爆发期

在衔接北京海淀与昌平的“金十字”产业走廊上 , 坐落着中关村生命科学园 。 20年来 , 这枚“生命的细胞”已经裂变为充满活力的创新网络 。 采访人员获悉 , 今年10月 , 园区内医药科技中心项目将全面投用 , 目前已吸引清华大学技术转移中心、北京脑科学与类脑研究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成果转化基地等重量级机构、平台落户 。 下一个20年 , 生命园将进一步打造全球生命科学创新高地 。
中关村生命园|从“生命细胞”裂变为创新网络,中关村生命园将迎成果爆发期
文章图片

资料图戴冰 摄生命科学的试验田上世纪90年代 , 生命科学正在世界范围内蓬勃兴起 。 我国已意识到生命科学对于国家综合竞争力的战略意义 。 随着国务院批复加快中关村科技园建设 , 北京相继启动了软件、微电子、生物医药、新材料四大基地的建设 。
2000年11月25日 , 承载着中国生命科学领域自主创新梦想、应对新世纪全球战略竞争使命的中关村生命科学园启动建设 。 园区建设分为三期 , 规划核心区占地7.19平方公里 , 总建筑面积约522万平方米 。
自诞生起 , 生命园就被赋予试验、探索的使命 , 成为生命科学的一片试验田 。 成立初期 , 园区先后引入北京蛋白质组研究中心及工程中心、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下称“北生所”)、生物芯片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三大国家级项目 , 自主探索、研发生命科学领域关键共性技术 。
分子生物学家吴瑞 , 在获悉北生所正在物色所长人选时 , 曾对生物学家王晓东说:“你们是有历史责任的 。 我帮助你们从中国到美国 , 也要把你们从美国送回中国 , 让科学之光能够在中华大地上灿烂 。 ”
于是 , 王晓东毅然回国 , 肩负起北生所生命科学原创性基础研究的使命 。 在这一轮“归国潮”中 , 邓兴旺、施一公、饶毅等一批优秀科学家也相继回国效力 。
入驻园区的国家级项目 , 有效吸引、整合了研发、中试生产、销售流通、医疗服务等产业环节 , 再加上园区前瞻性和创新性的顶层设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 , 很快实现了生命园生物医药产业的集聚 。
创新成果登上全球舞台2010年4月 , 驱车前往生命园考察的高扬 , 期待着验证那个被赞誉为中国生命科学发展“最火爆的地方” 。
参观了园区孵化器、公共实验平台等设施后 , 高扬和他的伙伴有了久违的“亲切感” 。 一个月后 , 他们的贝瑞基因在园区诞生 。
在这里 , “高扬们”不断编织着“基因梦” 。 他们自主研发的NIPT(无创DNA产前检测技术)项目迄今仍是市场最主流的产品之一 , 公司很快又切入到千亿级肿瘤基因检测市场 。
越来越多的项目和团队在生命园开启新的征程 , 并把创新成果送上全球舞台 。 2011年 , 刚刚成立的百济神州带着“中国需要更好的抗癌药”的愿望 , 毅然加入分子靶向和肿瘤免疫药物研发的赛道 , 与世界级药企同台竞技 。 2019年11月15日 , 百济神州宣布 , 其自主研发的抗淋巴瘤新药——泽布替尼获得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上市 , 实现中国新药在美上市“零的突破” 。
2020年 , 新冠肺炎疫情突袭全球 , 生命园内多家研究院所、企业第一时间埋头实验室展开研究 , 针对新冠病毒不断优化检测试剂产品 , 支援全球战疫 。
医科中心10月全面投用“我还记得第一次来生命园的时候 , 这里还很荒芜 , 周边有很多庄稼地 。 ”王晓东坦言 , 对比国外的科研和生活条件 , 当时还是感觉到了明显的落差 。 但20年来的飞速发展 , 让他见证了生命园的成长 。 不久前 , 在参加北生所科研成果孵化转化基地启用典礼时 , 王晓东对基地充满期待:“两家由北生所孵化而出的明星企业百济神州、华辉安健率先入驻 。 以百济神州为例 , 入驻后将新增几百人的科研团队 , 在京研发阵容将媲美国际大药企的癌症研究团队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