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从滁州教育“朋友圈” 看优质均衡化发展( 二 )


琅琊区立足实际,下发《琅琊区推进区管校聘促进教师交流工作方案》,并配套印发《关于进一步明确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工作量的意见》作为“区管校聘”的配套改革措施,把滁州市第四中学等七所超编学校的63位教师按照“缺编比例”分流到滁州市第二小学等八所缺编的小学任教,有效缓解了结构性缺编和教师资源在不同学段、校际之间配置不均衡问题;全椒县以积分制为导向,制定《全椒县中小学教师积分制管理工作指导意见》,各学校将积分结果作为竞聘岗位的重要条件。2019年,全椒县义务教育学校2203名教师参加竞聘,其中校内竞聘1960人、跨校竞聘103人、交流教师129人,有效激活了全县师资的“一池春水”;天长市通过外引内培、释放人事改革红利等举措,积极推进“强师工程”,不断升级农村教育发展“引擎”和“内驱力”,为城乡师资优质、均衡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针对乡村教师年龄老化、专任教师结构性数量“欠费”问题,建立常态化师资补充机制,近三年,共为农村学校招聘新教师近300名;南谯区充分考虑在农村学校任教30年以上教师和高职低聘教师,合理确定当年中级、高级职称推荐指标,实现评聘推荐工作的连续性,确保每一年每一所学校、每一名符合申报条件的教师均有公平竞聘的机会,用好、用活职评“杠杆”,充分激发教师队伍活力。
“城乡师资优质均衡发展关乎教育公平、关系教育民生,也关系到农村整体教育质量和整个义务教育的良性发展。我们通过制度和流动政策实现基本配置均衡,多渠道、多手段力促义务教育城乡师资优质均衡发展。”滁州市教育体育局人事科相关负责人说。
与时俱进 信息化课堂有望遍地开花
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普及,滁州市还积极落实《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安徽省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部署,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以提升硬件、搭建平台、教育扶贫为着力点,将“互联网+教育”融入教育全过程、全领域,努力提升教育质量,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通过数据统计分析,实现科学的学业评价;市域范围内优质教育资源在不同区域的城乡学校间实现共享;教师依据课堂采集、分析的‘大数据’结果对学生进行差异化辅导……随着智慧学校的建设,这些教学场景,不久的未来将在滁州市中小学生课堂上得以实现。”滁州市现代教育中心负责人表示。
 长江三角洲|从滁州教育“朋友圈” 看优质均衡化发展
文章图片
近年来,滁州市积极实施“教育信息化跨越发展工程”,扎实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推动教育信息化跨区域战略性协作,探索区域信息化共建共享机制,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使得全市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综合水平居全省前列。以“同步课堂”(在线课堂)为抓手,努力实现以优带困,着力缩小城乡间教育差距,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同时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研”模式,开展“互联网+”在线教学教研观摩活动,全面提升教师信息化素养。此外,全市中小学教师还借助国家教育云平台和省教育云平台,提升信息化教学水平,实现了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
根据省教育厅相关要求,发布《滁州市智慧学校建设总体规划(2018~2022年)》,优先推进定远县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建设,实现全市省级贫困地区教学点智慧课堂全覆盖。下一步,滁州市教育体育局将根据建设总体规划,不断推动教育组织形式和管理模式变革创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通过加强智慧学校建设,强化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和应用融合,配备应有设备,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努力实现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
“不远的将来,教育与互联网深度融合,将产生强烈的化学反应,带来教育的颠覆性变革。随着大数据、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物联网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逐步应用,如果把着力点放在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上,将会打破传统教育结构,给教育带来颠覆性的变革,我们期待着这一天的到来,也做好了迎接未来的准备。”滁州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本报采访人员 程榕娟 通讯员 于晓曼 单新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