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典籍|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中国古代车战初期的著名战例( 二 )
公元前1046年1月26日(《尚书》及利簋铭文均称“甲子日” , 但年份不详 。本词条采用“夏商周断代工程”的观点) , 周武王亲率战车三百乘 , 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 , 及步兵数万人出兵东征 。同年2月21日 , 周军抵达孟津 , 与庸、卢、彭、濮、蜀、羌、微、髳等部族会合 , 联军总数达四万五千人 , 不少方国的国君亲自赶来 。联军于2月26日布阵未完就下了雨 , 史称联军共有“六师” 。
军事史家推测 , 大概是三百乘战车 , 三千名虎贲为一个“装甲师” , 为第一梯队;其余四万多人分为五个“师” , 在后面组成方阵 , 为第二梯队;后来 , 联军冒雨继续东进 , 从汜地(今荥阳汜水)渡河水(黄河 , 一说由孟津渡河)后 , 兼程北上 , 至百泉(今辉县西北)折而东行 。
27日清晨在牧地 , 周武王庄严誓师说:“俗话说 , 母鸡司晨 , 是家中的不幸 。现在纣王只听信妇人之言 , 连祖宗的祭祀也废弃了 。他不任用自己的王族兄弟 , 却让逃亡的奴隶担任要职 , 让他们去危害贵族 , 扰乱商国 。今天 , 我姬发是执行上天的惩罚!……战士们 , 努力呀!”周军将士 , 士气大振 , 即为《尚书》所记载之“牧誓” 。
28日拂晓 , 联军进至牧野 。《诗经》记载:“牧野洋洋 , 檀车煌煌 , 驷騵彭彭 。维师尚父 , 时维鹰扬 。凉彼武王 , 肆伐大商 , 会朝清明 。”
朝歌方面 , 第一批紧急军情刚传到 , 联军就跟着来了 , 着实被打了个措手不及 。朝歌城内没有足够的精兵可以破敌 , 而且 , 也没有可用的战车 , 单靠步兵 , 很难和冲击力强大的战车阵相抗衡 , 更何况周军士气正锐 。
帝辛惊闻周军来袭 , 只好仓促武装大批奴隶、战俘 , 连同守卫国都的军队 , 开赴牧野迎战 。《史记》记载 , 帝辛出动的总兵力有七十万人 , 另一些文献记载是十七万 。《诗经.大明》 称:“殷商之旅 , 其会如林” 。
《逸周书.克殷》记载:由吕尚率数百名周朝精兵上前挑战 , 震慑商军 , 冲乱其阵脚 , 然后 , 周武王亲率主力 , 跟进冲杀 , 将对方的阵形彻底打乱 。商军中的奴隶和战俘全无斗志 , 纷纷倒戈 , 帝辛既然强迫这些奴隶和战俘上战场 , 自然会在后方以亲信部队押送 , 防范他们反叛或逃跑 。这些少量忠心的禁卫军 , 也是帝辛手中最后的底牌 。
然而 , 前方的徒众在周军的强大冲击下 , 慌不择路地往回跑 , 遭到了后方精兵的阻拦 。好汉不敌人多 , 在人潮的冲击下 , 这些武士也阵脚不稳 。奴隶们为了逃命 , 加上被后面人潮推动 , 于是倒戈相向 , 乱打一气 。再加上身后联军的战车、甲士、步兵一层层的进攻 , 帝辛的最后一道阵线也守不住了 , 不得不快马加鞭 , 逃离战场 。
商军残余的抵抗 , 仍然持续了一天 , 但已无力挽回局面 。帝辛见大势己去 , 返回朝歌 , 登上鹿台 , “蒙衣其珠玉 , 自燔于火而死” , 商朝正式灭亡 。周武王赶到鹿台时 , 用“轻吕”击刺帝辛的尸体 , 并亲自斩其头颅 , 悬旗示众 。另有一百多个商朝的大臣贵族被俘 。他们将被带回周京 , 作为武王祭祖的人牲被杀死 。
第二天 , 武王在几个将帅的簇拥下 , 在商宫中举行了盛大的“受命”的仪式 , 表示革命成功 。但攻克殷都并不意味着战争的结束 , 更重要的任务是消灭东方的商朝残余势力 。
按照事先的方略 , 联军随即兵分四路 , 向东南方进发 , 去征讨商的残部和忠于商的方国 。剩下的商军由于后方根据地已经失掉 , 前方又处于敌对夷人的包围下 , 实为两面受敌 , 经过激烈战斗 , 也大部被击溃 。史称 , 周军驱逐商朝大将蜚廉(即后世传说中的黄飞虎)于海滨而杀之 , 可见 , 战线已经拉长到了东海 。
出身戎狄的联军 , 进行了长时间的屠杀和劫掠 。《逸周书.世俘》称:牧野之战周武王大获全胜 , 被杀死的商人有十八万之多 , 被掳为奴隶的有三十三万 , 这么大的数量不都是军人 , 还有有大量的平民 , 周人还在商人的国土上大肆捕猎 , 虎、熊、犀牛、鹿等动物 , 仅在武王名下就被猎杀了一万多头 , 并掠夺了大量的珠宝财物 , 仅佩玉就达到十八万块 。
推荐阅读
- 名著典籍|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他为何要把大将军传给外人,而不是亲弟弟
- 名著典籍|秦灭六国名将众多,14年后与项羽对阵是章邯,那些名将都哪去了?
- 水浒传|四大名著里的真真假假
- 诗词歌赋,名著典籍|渣出不一样的颜色:元稹和莺莺
- 文物收藏,名著典籍|从龙图腾看民族精神:家畜逆袭到神兽,乘风破浪的“龙生”
- 名著典籍|灿若星河的南充名人
- 名著典籍|中国古代数学与科技巅峰的宋朝,究竟有多发达?
- 先秦时代,名著典籍|五万战胜五十万阴晋之战魏武卒为何在吴起手中如此爆燃!
- 名著典籍|项羽“我未尝败北”,刘邦“我出身布衣”,你俩说的是真话吗?
- 名著典籍|夏文化考古研究为何会走入歧途?有哪些文献信息被篡改和隐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