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著典籍|夏文化考古研究为何会走入歧途?有哪些文献信息被篡改和隐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作者:赵辉)中国五千年文明史源远流长 , 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延续发展的人类文明 。但就是这样一个文化没有中断的文明 , 在通过考古学求证夏王朝历史的研究中 , 长期以来却无法得以确认 , 使得华夏文化起源的夏王朝历史 , 受到了学界与世界的质疑与否定 。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一让人无法接受的事实呢?
从二十世纪初中国考古学建立起 , 通过现代考古学求证我国夏王朝历史 , 都是中国考古学与考古界追求的最终目标 。但一百年的考古探索与近六十年二里头考古遗址的夏文化研究 , 不仅没有实现这样目标 , 甚至让培养中国考古人精英的北京大学考古学学子 , 产生了一种对职业的怀疑与对人生的目标的绝望 。“二里头的工作已经进行了六十年 , 才只发掘了这么小一部分 , 当年参加夏商论战的前辈已逐渐凋零 , 但夏到底是什么 , 我们得到答案了吗?人生又有几个六十年 , 可以等待一个问题的答案 。不仅邹衡先生那代人等不到 , 很可能许宏老师这代人也等不到 , 我们这代人、你们这代人 , 能不能等到?如果倾尽一生时间 , 也等不到一个答案 , 能不能接受这份遗憾?”这是一位北大考古人对当前及可见时期内 , 对夏王朝考古成果的绝望表述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纵观百年来对夏文化研究史 , 以北大考古学精英人士进行的夏文化研究 , 依据一些边缘史料 , 从起始便将黄河河洛地区作为夏文化研究的重点范围 , 一些考古界前辈前赴后继对黄河河洛地区进行了考察考古 。
【名著典籍|夏文化考古研究为何会走入歧途?有哪些文献信息被篡改和隐匿?】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献梳理 , 依据《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竹书纪年》“自禹至桀十七世 , 有王与无王 , 用岁四百七十一年” , 另一说为四百三十一年 。“471年包括羿、浞代夏的‘无王’阶段 , 431年不包括‘无王’阶段 。”文献所见夏的都城有多个:《史记·周本纪·集解》引徐广《史记音义》“夏(指禹)居河南 , 初在阳城 , 后居阳翟”;《今本竹书纪年》“帝启 , 癸亥即位于夏邑 , 大飨诸侯于钧台”(在阳翟);《史记·夏本纪》正义引《汲冢古文》“太康居斟寻 , 羿亦居之 , 桀又居之”;宋王应麟《通鉴地理通释》卷四“夏都”条引《世本》“相徏帝丘 , 于周为卫”;《今本竹书纪年》卷上“少康自纶归于夏邑(阳翟)”“十八年 , 迁于原”;《太平御览》引《纪年》帝宁(杼)“自(原)迁于老邱”;《太平御览》卷八二引《纪年》“帝厪 , 一名胤甲即位 , 居西河”;古本《竹书纪年》称“太康居斟鄩 , 羿亦居之 , 桀亦居之” 。夏都虽多 , 但多为文献记载 , 有考古线索或考古上基本得到证明的仅登封告成之阳城和洛水近旁的斟鄩二地 。1959年徐旭生调查发现并发掘至今的偃师二里头遗址 , 位于洛水附近 , “面积达9平方公里 , 发现有宫殿、大墓、铸铜作坊遗址与精美的玉器、青铜器和陶器 , ……有学者认为二里头遗址就是夏都斟鄩 。”(李伯谦) 。以黄河流域河洛地区的二里头考古遗址 , 就此成为当代夏文化研究的中心遗址与主流学术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推荐阅读
- 名著典籍|俗话说打虎亲兄弟,他为何要把大将军传给外人,而不是亲弟弟
- 名著典籍|秦灭六国名将众多,14年后与项羽对阵是章邯,那些名将都哪去了?
- 水浒传|四大名著里的真真假假
- 诗词歌赋,名著典籍|渣出不一样的颜色:元稹和莺莺
- 文物收藏,名著典籍|从龙图腾看民族精神:家畜逆袭到神兽,乘风破浪的“龙生”
- 名著典籍|灿若星河的南充名人
- 名著典籍|中国古代数学与科技巅峰的宋朝,究竟有多发达?
- 先秦时代,名著典籍|五万战胜五十万阴晋之战魏武卒为何在吴起手中如此爆燃!
- 名著典籍|项羽“我未尝败北”,刘邦“我出身布衣”,你俩说的是真话吗?
- 三国两晋南北朝,名著典籍|蜀汉五虎上将中,此人名不副实,差一点被普通武将斩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