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祥:粮食产需缺口不等于粮食危机
来源:环球时报作者:李国祥2020-08-19 06:00近日 ,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联合发布《中国农村发展报告2020》 , 报告认为到“十四五”期末 , 有可能出现1.3亿吨左右的粮食产需缺口 。 一些媒体在引用时用此数据渲染中国粮食安全问题 , 实际上是一种误读或者片面理解 。进入新世纪后 , 经济快速发展 , 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 对外开放步伐加快 , 中国粮食生产与消费(产需)缺口已经成为常态 。 近年来 , 中国粮食连年丰收和口粮生产连年有余的同时 , 每年净进口粮食都超过1亿吨 , 主要反映中国粮食生产能力很强但粮食产需缺口仍然较大 。 “十四五”时期 , 中国居民食物消费结构将进一步升级 , 粮食供求结构性矛盾仍将突出 , 虽然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将继续不断提高 , 但是粮食产需缺口估计仍将扩大 , 2025年中国粮食产需缺口将扩大1.3亿吨甚至更多 , 即届时中国粮食每年净进口量将达到1.3亿吨或更多 。中国粮食产需缺口扩大 , 是否就意味着国家粮食安全状况恶化呢?我们不能简单地将粮食产需缺口与国家粮食安全状况等同起来 。 在封闭经济条件下 , 满足国内粮食消费需求只能靠国内粮食生产 , 一旦出现产需缺口 , 一些人的部分粮食消费需求无法得到满足 , 这就意味着粮食安全状况恶化 。 但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 进口也是满足国内粮食消费需求的重要途径之一 。 如果在粮食产需缺口扩大的同时 , 进口量也能不断增加 , 粮食消费需求同样可以得到满足 。 只有当无法进口 , 或者进口规模过小 , 才会恶化粮食安全状况 。 在开放经济条件下 , 就不能用粮食产需缺口作为衡量国家粮食安全状况的指标 , “适度进口”也是新形势下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重要内容组成部分 。另外 , 世界对粮食安全(或者食物安全)的普遍定义是:在任何时候和任何情况下确保每个人获取充足全面平衡营养的食物 。 据此定义 , 粮食绝不能局限于谷物 , 粮食安全所指的粮食是大食物口径的 , 包括谷物、薯类、豆类、食物油、肉蛋奶、水产品、蔬菜和水果等各类食物 。 可能出现的1.3亿吨缺口也不只是谷物 , 而是包括了前边所说的水产品、水果等各类营养食物 。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善 , 其带来的粮食产需缺口扩大也是较为正常的现象 , 不必过于担忧 。可能仍然有一些人认为粮食进口不可能改善粮食安全状况 , 只会恶化粮食安全状况 , 如总有人按照95%自给率(进口量占生产量百分比)或者其他比例来判断国家粮食安全状况 。 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对粮食安全风险的认识比较模糊 。的确 , 过度依赖粮食进口 , 会大大增加粮食安全的风险 。 相比国内粮食生产 , 进口粮食受影响的因素也更多、更复杂 , 比如战争、冲突、摩擦、制裁、限制甚至禁止国际贸易等等 , 都会影响粮食进口 。 为了发挥粮食进口对改善粮食安全的积极效应 , 除了应确保国内粮食生产能力和不能过度依赖粮食进口外 , 还必须推动粮食进口多元化和全球粮食安全治理 , 有效管理粮食进口风险和降低粮食安全风险 。不过 , 总体上说 , 目前科技发展已经让世界粮食生产能力超过了购买力 , 粮食进口风险主要是人为因素引起的 , 而不是粮食生产能力的制约 。 一般情况下 , 粮食国际贸易纠纷主要是出口国要让粮食进口国开放 , 以便占领更多粮食进口国的市场 。 即使是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 , 禁止或者限制粮食出口的国家也是极少数 。 全球粮食安全恶化的国家 , 主要是经济不发达的低收入国家 。 中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国内粮食生产国际竞争力不足引起的粮食安全风险 , 而不是国内粮食产需缺口扩大和粮食进口增多带来的粮食安全状况恶化 。对于全球粮食安全来说 , 扩大粮食国际贸易和粮食生产能力提高同样重要 。 积极扩大进口仍然是目前解决中国粮食安全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 当然 , 对于中国可能出现的粮食产需缺口扩大 , 在扩大粮食进口的同时也要积极做好多种预案 , 不断提高国内粮食生产的效率和国际竞争力 。 (作者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
推荐阅读
- 中美绝不脱钩或许因为粮食
- 12年前 中国是怎么击退美国粮食侵略的?
- 储藏运输加工环节每年损失粮食700亿斤
- 我国粮食产后损失接近“一年一个吉林”
- 说说“十四五期末中国粮食缺口食1.3亿吨”这件事
- 同胞们今后别再浪费粮食和餐巾纸,改用手帕擦嘴吧!
- 每年中国粮食收获后损失接近“一年一个吉林”
- 说说“十四五期末中国缺口粮食1.3亿吨”这件事
- 700亿斤!中国粮食产后损失接近“一年一个吉林”
- 每年700亿斤,中国粮食产后损失“一年一个吉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