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价改革中的误区与建议
本文经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能源杂志(ID:energymagazine) 作者: 吴疆电价改革 , 是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的一部分 。 一方面 , 价格改革具有基础性、前置性 , 没有独立的输配电价 , 电力市场难以有效运转 , 没有电价部门参与 , 电改进程中的混乱势难避免;另一方面 , 硬件决定软件 , 没有合理的企业运营模式 , 市场竞争格局、行业监管体系 , 电价改革亦难以到位 , 或者说失去意义 。新一轮电改以来 , 电价改革是态度最积极、行动最果断的 , 大范围的输配电价格核算工作成果沛然 , 早已成为本轮电改乃至发改委阶段性改革工作的重要亮点 , 无须从专家层面再过多赘述 。 但需要指出的是 , 电价改革尽管取得了相当的成绩 , 回顾改革历程 , 仍然存在一些发展中的误区 。电价改革的几个误区1. 电价改革决不是终点如果输配电价格核算之后 , 不能够尽快进入9号文所要求的“改革和规范电网企业运营模式” , 将使前期输配电价格核算的意义大打折扣并逐渐失效 。其次 , 如果一味表扬而讳言当下电价改革的困境 , 讳言交叉混淆的业务模式、过度集中的市场格局、勉为其难的监管能力 , 则无法形成电价改革与其它相关电改领域的良性互动、自身亦行之不远 。第三 , 如果电价改革始终纠结于成本 , 纠结于“所看到的”与“能看到的” , 则其天花板仅仅达到“透明”的低标准 , 而永远无法达到“合理”的高标准 。电价改革本身不是目标 , 而必须融入国家电力能源管制或经济社会治理的大棋局 。 电价改革决不是终点 , 必须在经济社会大局中寻找方向 , 在电改大框架内找到合适着力点 , 并将电价改革作为促进相关改革的助推器 。2. 管制工具运用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 , 电价改革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 例如 , 针对建国以来长期的电荒困局 , 八十年代实施了燃运加价、还本付息电价 , 从一厂一价甚至到一机一价 , 将“全成本个别定价”运用到极致 。又如 , 到九十年代中期之后电力供需逐渐平衡 , 又逐步推行经营期电价、标杆电价、竞争性电价 , 从个别成本 , 到平均成本 , 再到先进成本定价 。这样的历史轮回充分说明 , 电价改革从来不是会计核算层面的问题 , 而是必须作为一类管制工具来服务大局的问题 。 它是一个内容丰富的大工具包 , 可以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的治理需求 。在新的历史时期 , 除了价格形成机制以外 , 对于电价水平该不该管?近年来李克强总理多次提出降低社会用电用能成本问题 , 发改委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 , 即使在市场经济框架以内 , 显然依然需要对电价水平具有干预能力 。其次 , 管的抓手在哪里?9号文明确提出本轮电改“管住中间、放开两头”的体制架构 , 多项研究亦表明近年来中国电价之下降主要由发电环节提供 。 那么显然 , 进一步压减社会用电成本的抓手就在电网环节 。再者 , 管的目的是什么?显然不应是单纯保障相关企业集团的效益稳定 , 而应是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 是在政府-电力企业-电力用户的三角关系中调节利益 , 或予或夺 。中国的大型国有企业集团 , 横有发改委/国资委、中央/地方的政策跷跷板 , 纵有三层四层五层的拧毛巾挤海绵 。 不仅大而不能倒 , 亦早低而不能倒 , 是最体现中国制度优势的治理工具之一 。 新冠疫情突降 , 高速公路主动免费 , 电网公司宣传减利 , 既然企业层面都懂得政治正确 , 价格部门有何顾虑不动用管制工具?3. 治理手段缺乏系统性发改委作为国家宏观调控部门 , 宏观部门需要宏观手段;包括价格领域 , 单纯定价权是不足以支撑宏观治理的 , (基础产业领域)至少需要价格-税收-补贴-监管的组合联动 , 而目前显然是并不到位的 。以当前中国电价中的可再生能源附加为例 , 从2006年开始 , 已连续5次提高提取额度 , 从每千瓦时1厘提高到1分9厘 , 已占平均销售电价3%左右 , 但实际效果呢?其一是投资拉动效果显著 , 但能源替代效果逊色 。 2004-2019年 , 年度电源投资结构中新能源提高了至少40个百分点 , 但在年度发电量结构中仅仅提高了不足9个百分点 。其二是规模拉动效果显著 , 但技术进步效果逊色 。 2019年中国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均超过2亿千瓦(分别占全球风电及光伏装机的33%及36%以上) 。 但技术上风电刚刚实施平价、光伏依然需要补贴 。 而在中国电力的海外发电资产中 , 新能源依然缺乏竞争力(仅占13%) , 国际业务中仍仅传统火电/水电技术被市场认可 。三是政绩拉动效果显著 , 但社会经济负担积重难返 。 2012年、2016年中国风电和光伏装机规模相继达到世界第一 , 代价则是累计超过6000亿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与此同时账面上竟然还倒欠企业大约1000亿);2020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预计提取884亿、支出924亿 , 但此时此刻高达4.1亿千瓦(占全国21%)的存量风电、光伏机组却仍然还将继续吃补贴10-25年 。特别是在新冠疫情时代 , 全球经济衰退、政府财政维艰、影响深远难料 , 这种盲目追求规模速度、忽视技术进步的滥发补贴模式 , 不论在政治伦理上 , 还是在政绩观念上 , 均亟待扭转!如果说张国宝时代 , 尚可拿风电三峡、以激进补贴做为亮点;那么自“十四五”起始 , 是否应以压减补贴、力促技术进步来彰显新意与进步呢?
推荐阅读
- 苍井空,或者村上春树
- 中国争取释放孟晚舟采取的胁迫外交不会奏效
- 美媒声称:美军U2飞越中国军演区域,中没有战机能拦
- 韩国与中国电子半导体产业的崛起
- 中国电子半导体产业的崛起看日本的衰落
- 全中国自己也感染了新冠肺炎的医护人员总计3387人
- 中国再次大举进口美国玉米大豆,玉米价格怎么走?
- 突发!两名中国籍高校研究人员在美被捕
- 两名中国籍高校研究人员在美被捕,因“窃取机密”
- 沙漠|中国在荒漠中挖出大水库,美国专家:赶紧停手!原因为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