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然|漫游书展24小时 | 写作,是为了理解自己有限的生命和偶然的情感( 三 )


上海作家协会副主席、作家孙甘露表示,《烟火》这部小说写了市民的生活方方面面,非常有“烟火”气,文字背后是深沉的世界观,是饱含了对普通人的悲悯。
《烟火》渗透着浓郁的天津文化,尤其是天津特有的曲艺文化。王松将自己写相声的经验引入到小说中,但又不是那种掉书袋式的,将相声的语言表面化地插入到小说语言中,而是将其融入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口语化的叙事之中。评论家程德培表示,书中写了很多行当、很多人,不是“写出来的,是说出来的”对于回顾我们的记忆,回顾我们过去的生活是非常有意义,小说的创作观念很新。
作家出版社有限公司路英勇董事长表示,《烟火》是王松创作上里程碑似的作品。当初拿到稿件时候,选题小组一致认为是思想性和艺术性很高的作品,故事性强,人物塑造成功。被列为作家出版社2020年年度“原创精品”计划中,出版社对《烟火》高度重视,认为它不止是一部畅销书,将是一部长销经典作品。
王松在谈到《烟火》时,深情地表达了对天津这座城市的热爱,他说:“我在写这部小说的过程中,随着‘穿越’回过去的一百多年,在北门外的侯家后一带穿大街钻胡同,和曾经的这些人一起生活,我渐渐发现,我真的很喜欢这个城市,也喜欢弥漫在这个城市街巷里那种特有的烟火气。”
“历史与美食的时空穿越”
古代文人如何看待吃这件事?
 偶然|漫游书展24小时 | 写作,是为了理解自己有限的生命和偶然的情感
文章图片
和慧餐厅
作家餐桌计划第五期“历史与美食的时空穿越”上线,作家马伯庸、导演马俊丰和学者严锋做客福和慧餐厅,讲述对于古人与吃的关系的看法。
马伯庸以亲身经历讲述了自己对于古代美食的想法,他某次去山西一个餐厅,那里的厨师想要做一道古代美食,所以他推荐了《随园食单》,厨师按里面的方法完美复制后,大家吃起来却觉得不好吃,原因是口味太淡。他指出:“古代不像现代有这么多调味料,现代人的口味已经被调得很高,而古人吃食偏淡偏软,天然健康,但我们未必适合得了。”
另外,他还说到上海有个朋友复原了蟹酿橙这道菜,依靠橙子本身的汁水来蒸蟹肉,这次却非常好吃。马伯庸当时说自己大赞古人会享受,然后厨师就说古人享受不到,古代的橙子都是酸的,现在的大部分是甜橙,经过改良的,甜提升了蟹肉味道。“所以我们如果要复原古代菜肴,一方面要尊重传统,另一方面也要看如何和现代融合。”
马伯庸谈到了文人菜,他认为文人菜要品,而非满足口腹之欲,比如吃松仁糕,要慢慢咀嚼,甚至是在安静的环境下,一点点品其中极淡的松香。
《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
为旅人推荐10条“建筑可阅读”线路
 偶然|漫游书展24小时 | 写作,是为了理解自己有限的生命和偶然的情感
文章图片
上海展览中心
由上海市文化和旅游局、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城市推广中心共同组织,联手打造的《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在书展首发。书中收录了上海代表性的56处知名建筑,以图文并茂、中英对照的形式,介绍建筑的历史渊源、建筑特色与文化内涵,旨在以建筑为载体,生动诠释“建筑是可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的城市内涵、品质、特色,打造展现上海城市形象、代表上海城市文化特色的必读书。
世纪出版集团总裁阚宁辉介绍,在某种意义上,建筑就是城市本身。上海汇聚了不同时期、不同风格的建筑,“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的城市精神,“开放、创新、包容”的城市品格,在一处处建筑载体上凝固、流动、传扬。在城市历史、建筑文化领域有长期专业积累,经验丰富的一批作者、摄影师,和骨干团队一起,经过八个月的精心策划、讨论、打磨,以中英文对照、图文并茂的方式,推出了这部遴选上海56处著名建筑的全新上海建筑文化读本。阚宁辉表示:“建筑的故事,背后也是上海故事、中国故事。记录故事、讲述故事、传播故事,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的关怀与努力。”
随着《这里是上海:建筑可阅读》新书首发,文旅部门精选部分建筑串点成线,推出10条“建筑可阅读”旅行线路,包括难忘红色记忆、感悟江河情怀、重温休闲时光、漫步梧桐深处、寻踪名人传奇、传奇建筑新生、城市古迹印象、交汇中西文化、畅游海上华章、探访春申古风等。
麦克尤恩新作《我这样的机器》
为什么要写来自1982年的“未来世界”
 偶然|漫游书展24小时 | 写作,是为了理解自己有限的生命和偶然的情感
文章图片
朵云书院旗舰店
麦克尤恩新作《我这样的机器》在上海书展期间首发,作家小白,人工智能专家张峥与作家、出版家黄昱宁就作品展开探讨。小说中,麦克尤恩塑造了一个1982年平行宇宙中的伦敦,那里拥有我们很熟悉的过往,也有高度发达的人工智能。为什么要塑造这样一个世界?黄昱宁的发问,也包含着一种思考:当小说的设定造成现实、未来和过去的三重复调中时,故事应该如何展开?
对此,小白认为,科幻小说中把技术嵌套在过去的历史节点并不罕见,如蒸汽朋克的小说,可以用技术决定论来结构故事。但在《我这样的机器》的阅读中,小白更觉得这像是麦克尤恩带有自传体性质的一个小说,“这部小说带有他对自己的反思,对人类社会的反思,通过一个机器人的故事影射他的这一段看法”。张峥对这个解读表示认同,并进一步认为,在“机器化”的麦克尤恩身后,想要表达是一个群体的自传,作家将科技和人类之间的冲撞,对未来的交织、憧憬都含在里面。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