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个体经济为啥这么"火" 分享也是一项"严肃创业"
青年经济说
新个体经济这么“火” , 是什么在吸引年轻人分享也是一项“严肃创业”
作为哈佛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多家国际企业的前高管 , 潘静目前在全力做好一个“网红” 。 今年春节后 , 她开始在小红书上发布原创视频 , 尝试走上一名内容创作者的“博主“之路 。
这不是她预想过的职业发展方向 。 去年年底她辞去高管工作开始创业 , 为企业提供独立咨询服务 。 春节期间 , 疫情暴发 , 她发现自己的客户全消失了 , “人人都在自保 , 收缩现金流” , 她的创业失败了 。 同学聚会上 , 大家都在高声谈论如何“抗疫”、保就业、调资源、作出改变 。 她低着头 , 不说话 。
近日 , 国家发改委等13部门联合发布《关于支持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 激活消费市场带动扩大就业的意见》 。 《意见》指出 , 鼓励发展新个体经济 , 进一步降低个体经营者线上创业就业成本 , 提供多样化就业机会 。 支持微商电商、网络直播等多样化自主就业、分时就业 。
春末夏初时 , 潘静决定跳出自己的“舒适圈” 。 她事业的新战场 , 就在“微”处 , 在手机屏幕之中 。 她相信 , 那里蕴藏着命运给她的“改变” 。
“微”经济蕴含着“大挑战”
潘静的脑袋里 , 曾装着报表、团队管理、行业最新的国际趋势 , 但如今 , 那里总是环绕着一个巨大的问号:什么样的视频才有人看?
内容是一个巨大的难点 。 她讲笑话和职场道理;在上海家中抱着猫做俄罗斯转体和深蹲;用澳洲买的法国煎饼机做无面粉的上海阿大葱油饼……通通没几个赞 。 制作则存在更大的麻烦 , 她首先需要从零开始学剪辑 。 打光、制作、衔接都得耗尽心力去完成 。
潘静曾对“网红”有过一些刻板印象 , 自己尝试进军短视频才发现难处 。 朋友调侃她 , 你这是“降维”打击了?“降维”一词出现在小说《三体》中 , 形容外星人对地球人技术上的绝对优势 。 她苦笑:我这是“升维”了 。
同样体会“升维”的 , 还有家住贵阳的孙晨璐 。
孙晨璐今年29岁 , 是一位高位截瘫患者 。 2017年1月的一场车祸让她二、四、五、六节颈椎粉碎性骨折 , 脊柱神经受损 。 三进ICU , 五次手术后 , 她终于出院了 。 但她无法再移动除了脖子以上和胳膊以外的任何身体部位 。
2018年5月起 , 这个姑娘开始在小红书分享时尚视频 。
她常常分享自己喜欢的彩妆:眼妆视频、口红试色、美甲分享……有时 , 她在镜头前从天亮一直坐到天黑 。
事故之后 , 孙晨璐丢了工作 。 她曾是个“海归”女白领 。 她本科和研究生分别就读于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和英国布里斯托大学 , 毕业后在北京一家海外留学机构从事对外交流活动 。 公司在“宇宙中心”五道口的高级写字楼里 , 会议室以世界各国的城市命名 , “彰显国际化” 。 她在世界各地飞行 , 穿梭于社交酒会 。
现在她一天打三份工:包括给互联网公司撰写文案 , 做微商在朋友圈卖水果 。 做一个时尚博主是其中她最喜欢的部分 , 在这里 , 她是“璐英流” , 后两个字分别来自她喜爱的韩剧和漫画 。
2019年6月 , 在小红书分享视频1个月后 , 孙晨璐一篇讲述自己经历的笔记爆火 , 至今获得近9000转评赞 。 自那以后 , 每天都有粉丝在评论中“催更“ , 催促她更新 。
镜头内外 , 焦虑与机会
在孙晨璐努力为生活着色时 , 潘静则开始“在自己的能力结构中寻找”与做线上短视频这一新事业的结合点 。 她已经是30+的“姐姐”了 , 一些技术问题对她来说显得很难 。 但她发现 , 自己还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学习能力 。
她将自己的视频定位为健康科普分享 。 为了提供更优质的内容 。 她邀请了上海华山医院和第六人民医院的两位主任医师共同录制了26集视频 。 半年多时间里 , 她通读了20多本书籍 , 翻看国内国外医疗文献 , 内容涉及生酮饮食、低碳饮食、无麸质饮食、修复免疫系统、肠道菌群等方面 。
潘静火了 , 进入7月来 , 潘静的视频每条点赞均维持在2000以上 , 最高过万 , 拥有了稳定的粉丝群体 。 另一方面 , 随着粉丝数蹭蹭上涨 , 她内心的不安也在增加 。 有时 , 她面对镜头 , 端着一盘菜微笑 , 心里却在想:我究竟是谁?是潘静还是“静姐姐”?
“静姐姐”担心粉丝的流失 , 在粉丝数量刚达到1万时这种恐惧最为强烈 。 她每天除了睡觉 , 就是在拍摄剪辑、回复消息 , 没有自己的生活 , “极大地忽略了家人朋友” 。
这种不安定感 , 王蓝(化名)也经历过 。 王蓝是一个斜杠青年 。 斜杠的一边 , 是上海女白领 , 从事着互联网交互设计工作 , 斜杠的另一边 , 是网红“橘次蓝”(网名) , 发布家装布置有关的原创视频 。
灵感来源于生活 , 她在上海与丈夫买了40平方米的小房子 , 花心思布置 , 把内容上传小红书 。 2019年12月31日 , 她立下第一个心愿:涨粉到1000人 。 4个月后 , 目标达成了 。 那是一个普通工作日 , 她过了6点就没心思吃饭了 , 只盯着数字看 。 当“1000”即将显现时 , 她准备截图 , 突然 , 数字又变了——有人取关了 。 “太痛苦了 。 ”她至今不忍回忆那种刺激 。
流量上来了 , “种草”社区能带来品牌合作的机会 。 不少生活类品牌找到王蓝 , 希望能在她的视频中出现 。 王蓝谨慎选择 , 她的大部分粉丝接受了这种变化 , 还在评论中恭喜:谢谢品牌爸爸 , 我们喜欢的人终于“恰饭(网络用语 , 指接到商业合作)”了 。
渐渐地 , 斜杠两边的收入快要持平了 。 她在思考 , 自己要走上全职作者道路吗?
商业化的机会也摆在潘静面前 。 潘静知道 , 这是每个新个体经济创作者职业化后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 这时 , 她脑海内的两个自己又开始打架了 , 一个是“潘静” , 另一个是“静姐姐” 。 她担心:商业化了 , 我的粉丝还会爱我吗?
把“分享”当作一份事业 , 可行吗
潘静想了很久 , 她最终买了一副眼镜 。 那是一副黑框眼镜 , 没有镜片 , 不是潘静日常佩戴的款式 。 她在镜头前戴上 , 在生活中取下 , 以此将两个自己区分开来 。
另一方面 , 她开始在各种视频平台举办的传播活动中露面 。 她知道 , 自己“心野了” , 回不去曾经那个哈佛精英的生活了 , “可能再也不会有公司招我做高管了 。 ”她坚信 , “短视频是互联网的未来” , 而她正作为“静姐姐”参与其中 , 这将让那个身为商人的“潘静”大有可为 。
王蓝则将在小红书做个斜杠青年看作“打破自己的第一步” 。
她一直羡慕“打破框架去改变自己的人” 。 她大学里的老师 , 毅然扔掉铁饭碗 , 辞职去昆明践行自己的环保理念;一个同事年过三十 , 突然辞职出国念书 。
这让她反思自己要什么样的生活:“我觉得自己被框住了 , 走在大家都认为对的道路上 。 但我突然发现 , 身边的人不止这一种选择 , 而且几年以后 , 她们也没有因为选择后悔 。 ”
这个90后上海女青年成长在互联网时代 , 习惯分享:朋友圈、微博、微信、小红书打卡……爱好变为职业 , 意味着轻松转换为压力 。 她逼着自己学会拍视频 , 一遍遍改稿达到心中的“完美 。 ”
而孙晨璐则拥抱着更大的舞台 。 近日 , 她被邀请在小红书官方一场活动上演讲 。 她受宠若惊 , 给组织的工作人员千里迢迢带来了几斤茶叶作为谢礼 。 在演讲中她回忆起与粉丝互动的过程 。 一位粉丝因为事故导致双侧股骨头坏死 , 告诉她 , 自己因为看她的妆容分享重燃对生活的热情 。 更多粉丝是健康人 , 她们夸赞她化妆的手法和搭配的审美 。
“对美的热爱是共通的 。 ”这个轮椅上的年轻人说 , 下一步 , 她很想试试能不能做一个全职的创作者 。 (采访人员 王烨捷)
来源:中国青年报
【新个体经济为啥这么"火" 分享也是一项"严肃创业"】
推荐阅读
- 浪胃仙|泡泡龙的离世给所有吃播提了醒,浪胃仙顺势决定“转行”,新职业认真的吗?
- 南瓜新吃法,不放面粉,柔软香甜,咬一口满嘴香,隔三差五做一次
- 显微镜|假如人类可以把显微镜提升到40亿倍,是不是全新的宇宙观?
- 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疾病患者可以接种新冠疫苗吗?北京疾控释疑
- 睡眠|新研究:除了熬夜,睡得太早也会影响寿命,50岁以上更应多注意
- 早餐的新吃法,“透明饺子”简单好学,孩子看了都超级爱吃!
- 核酸检测|新冠病毒突变可以逃避核酸检测?没那么容易
- 将燕麦换一种新吃法,做成小熊造型的饼干,大人孩子都喜欢
- 麦卡锡|美众议院少数党领袖麦卡锡透露自己曾感染新冠,当时却不知道
- 新冠疫苗|新冠疫苗保护效力并非百分百,接种后仍需注意个人防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