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快与慢》语录

1、自我控制和认知努力是大脑工作的形式 。 自我控制需要集中注意力 , 需要付出努力 , 因此当人们忙于认知活动 , 或者必须强迫自己做一些面临新挑战的事情时 , 你就会很不情愿或根本无法进行自我控制 , 可能做出自私的抉择 , 在社交场合做出肤浅的评论等 。 这种现象叫做自我耗损(egodepletion)
所以说聪明 , 不仅是指思维推理的能力 , 也指在记忆中搜寻相关信息和在必要时调动注意力的能力 。
2、常见的动作会不知不觉的影响到我们的想法和感觉 。 比如在实验中当听到电台社论时 , 那些被要求点头(表示同意的动作)的受试者往往易于接受他们所听到的信息 , 而那些摇头的人则易于否定那些信息 , 这种现象也被称为启动效应 。
3、人们在回答问题时有这样一个倾向 , 即不假思索地将脑海中出现的第一个想法当作答案 。 因此要警惕别人会设计出一些问题 , 可以唤起一个最直接但却是错误的直觉性答案 。
——你首先应该让字迹清晰 。
——其次你的信息应该印刷在质量较好的纸上 , 并且文字和背景间的反差要达到极致 。 如果你使用彩色字体的话 , 亮蓝或大红的文字会比绿 , 黄 , 灰蓝等色调更容易让人相信文字内容的真实性 。
——如果你很在意自己在别人眼里是否值得信赖 , 是否聪明睿智 , 那么说话时就言简意赅吧 , 能用简单句的时候就别用复杂句 。
5、曝光效应是指个体接触一个刺激的次数越频繁 , 个体对该刺激就越喜欢的现象 。 而当人们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看见了刺激物时 , 其曝光效应会更强 。
创新与出众的记忆力有关(创新是极佳的联想记忆)
7、如果你赞同一个总统的政见 , 你可能也会喜爱他的声音及着装 。 喜爱(或讨厌)某个人就会喜爱(或讨厌)这个人的全部--包括你还没有观察到的方面——这种倾向就叫光环效应 。
8、如果人们先接受了一些信息 , 那么这些信息会影响人们对之后事物的判断和理解 。 而且人们根据已有信息勾勒出的故事的连贯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
9、独立判断原则及解除错误关联 , 可以直接应用到会议主持等工作中 。 一条简单的规则就能发挥作用:在开始讨论某个问题之前 , 先让与会的每一位成员各自写下简短的意见阐明自己的观点 。 这个过程李永乐小组里不同知识和见解的价值 。 而开放性讨论这一常规做法总会注重那些发言早而又强势的人的意见 , 使得其他人一味附和他们的观点 。
【《思考,快与慢》语录】10、思维的发散性和强度匹配结合起来 , 使得我们对很多自己不很了解的事情能够作出直觉性判断 。 比如评价一个人是否有吸引力是一种基本判断 , 不管你是否想这样做 , 这种评价都是不由自主进行的 , 也会对你产生影响 。
11、情感启发式——因为喜欢 , 所以认同 , 人们的好恶决定了他们的世界观 。 你的政治倾向决定了你对各类论证的看法 , 即它们是令人信服的还是难以服众的 。
13、小数法则是针对人们在思考时常常无视大数法则的现象而提出的概念 。 小数法则是一种心理偏差 , 是人们将小样本中某事件的概率分布看成是总体分布 。 人们在不确定性的情形下 , 会抓住问题的某个特征直接推断结果 , 而不考虑这种特征出现的真实概率及与特征有关的其他原因 。
14、因为上个月发生了两架飞机相撞的事件 , 他现在更愿意坐火车 , 这就是可得性偏见 , 因为风险并没有真正降低 。 时刻对偏见保持警惕是件累人的事——但由此便可避免一个代价高昂的错误 , 因此付出努力也是值得的 。
15、我们大脑解决小风险的能力有一个基本限度:我们要么完全忽视风险 , 要么过于重视风险 , 没有中间地带 。 焦虑对伤害的可能性还不够敏感 , 你想到了分子(即你在新闻中看到的悲惨新闻) , 却没有想到分母 。 “概率忽视”被用来描述这一模式 。 概率忽视和效用层叠两种社会机制的组合必然会导致对小威胁的夸大 , 有时还会引发严重后果 。
16、合取谬误(conjunctionfallaly)——通过直接比较 , 人们总会认为两个事件联合出现比只出现其中一件事的可能性要大 。 人们对更详细 , 更丰富的描述做出的概率判断更高 , 这一点有违逻辑 。
17、光环效应通过夸大评估的一致性来保持简单和连贯的特点:好人只做好事 , 坏人全都很坏 。
18、替代理论:当人们被问到之前的观点时 , 说的往往就是现在的观点 , 而且很多人都无法相信他们之前的观点与现在的不同 。
19、后见之明的偏见对决策者的评估行为有着恶劣影响 , 它导致观察者不是根据判断过程的合理性来评估一个判断的好坏 , 而是以结果的好坏作为判断的标准 。 好的决策如果产生了坏的结果 , 我们就会责备那些决策制定者;而对那些只是在事后才能明确看出是正确的决策而言 , 其制定者也不会因此得到什么赞扬 。 这便是典型的“结果偏见”
20、专家的预测比不上简单运算准确 , 其中一个原因是专家试图变得聪明 , 总想跳出思维的框框 , 在预测时会考虑将不同特征进行复杂的结合 。 复杂化对稀奇古怪的事情是有影响的 , 但十有八九会降低其正确性 , 将这些特征简单地整合在一起反而会更好 。 要提高预测的准确度 , 最终的结果应由公式给出 , 在低效的情况下尤其如此 。
21、人们对直觉的自信心不能作为他们判断的有效性的可靠指标 。 那么怎样评估直觉判断的有效性呢?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虑到技能习得的两个基本条件:1)一个可预测的 , 有足够规律可循的环境 。 2)一次通过长期训练学习这些规律的机会 。
如果环境有足够的规律性 , 并且在判断时有机会掌握这些规律 , 联想机制就会识别这些情景并做出快速且准确的预测与决策 。 不幸的是 , 联想机制同样会产生主观的强迫性错觉 。
22、规划谬误是指不切实际地接近理想状况的计划和预测;可通过参考类似案例的数据得到提高的计划和预测 。 过于乐观的计划随处可见 。 比起外部意见 , 我们更偏向内部意见 。
因此在预测时使用相似团队的分布信息被称为采纳“外部意见” , 它是避免规划谬误的有效方法 。
23、“过度自信”是眼见即为事实的一种表现:在估测质量时 , 我们会依赖大脑呈现的信息并构建一个使估测合理的 , 具有逻辑的解释 。 一个人不可能采用自己没有想到的那些信息
24、“事前验尸” , 一个用于预防过度自信的方法 , 流程很简单:当一个机构即将做出一个重要决策但还没有正式下达决议时 , 提议召集对这个决策有所了解的人开一次简短的会议 。 在会议之前有一个简短的演说:“设想我们在一年以后的今天已经实施了现有计划 , 但结果惨败 。 请用5-10分钟简短写下这次惨败的缘由”
25、损失厌恶——人们对亏损的反应比对同等数量盈余的反应要强烈得多 。 我们为什么不愿意改变现状?避免损失的动机和获得收益的动机强度并不对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