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滩TheBund|吉野家败退,一碗牛肉饭满足不了孤独的美食家

外滩TheBund|吉野家败退,一碗牛肉饭满足不了孤独的美食家

文章图片

外滩TheBund|吉野家败退,一碗牛肉饭满足不了孤独的美食家

文章图片

外滩TheBund|吉野家败退,一碗牛肉饭满足不了孤独的美食家

文章图片

外滩TheBund|吉野家败退,一碗牛肉饭满足不了孤独的美食家

文章图片

外滩TheBund|吉野家败退,一碗牛肉饭满足不了孤独的美食家

文章图片

外滩TheBund|吉野家败退,一碗牛肉饭满足不了孤独的美食家

文章图片

外滩TheBund|吉野家败退,一碗牛肉饭满足不了孤独的美食家

这败局或许不仅是吉野家的 也是所有试图套路化顾客胃口的餐饮品牌 一不小心就会走到的结局


今年的坏消息就像积蓄已久一朝喷发的岩浆 , 瞬间就将许多人的身家烧得干干净净 。

冷链肉染病毒了 , 供应链出问题了 , 以往人声鼎沸的门店 , 也一间接一间地关店 , “越努力越亏钱”了 。

多米诺骨牌次第倒下 , 这次砸中了吉野家 。

近期 , 日本连锁餐厅吉野家的母公司吉野家控股宣布 , 将在2021年2月之前关闭全球150家门店 , 其中包含日本门店100家 。

放眼吉野家的全球版图 , 3300多家里有1000多家开在日本之外 , 其中中国门店就占了六成 。 “就这关店趋势 , 难道就此告别吉野家了?”死忠粉们一着急忙慌起来 , 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出门再吃一碗牛肉饭 。

吉野家在中国有两个运营主体 , 分别是日本吉野家和香港上市公司合兴集团 , 后者旗下门店更多 , 主要分布在北方城市 。 就合兴集团行政总裁洪明基所说 , 这次关店计划并不包含合兴集团运营的吉野家门店 。 也就是说 , 这回伤心的多是身处南方的“吉野粉” 。



但即便如此 , 吉野家也早就难掩颓势 。

公告显示 , 今年3月份到5月份 , 吉野家累计亏损已达40亿日元(约合2.67亿元 , 预计全年至少亏损90亿日元(约合6亿元 , 但是2019财年拢共才赚了7亿日元(约合4663万元 。

在疫情最严重的2月份 , 多达578家吉野家中国门店不得不停业或者缩短营业时间 , 正常运营的寥寥无几 。

2019年还能靠吉野家获得84.7%营收的合兴集团 , 今年战绩格外惨烈 , 光是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就预计亏损7000万元 。 目前中国吉野家各门店说是已经恢复正常 , 且会继续开设新店 , 但洪明基在直播中提起“员工从来没有像现在这么闲过” , 还是难掩无奈 。

我想 , 这败局或许不仅是吉野家的 , 也是所有试图套路化顾客胃口的餐饮品牌一不小心就会走到的结局 。

图/吉野家广告截图

01

60年代就能年入1亿日元的吉野家
“调教”顾客第一名

虽然在今天 , “迅速、美味、价廉”已经不能让一个快餐品牌具有绝对的竞争优势 , 但在吉野家刚开始冒头的年代 , 却着实靠这几个字实现了1家店铺年销售额1亿日元的目标 , 而且只凭一碗牛肉饭 。

吉野家的第一家门店 , 于1926年的关东大地震之后搬到了筑地地区 , 也就是后来大名鼎鼎的筑地一号店 。 这里的食客多是海鲜交易市场的工作人员 , 对他们而言 , 效率就是金钱 , 根本没有更多时间留给吃饭 。

为了卖出更多份牛肉饭 , 创始人松田瑞穗决定去掉原有的魔芋丝、大葱、竹笋、豆腐等食材 , 只保留了牛肉和具有甜味的洋葱 , 让制作效率大大提高 。

吉野家的牛肉饭 。 /图虫创意

1965年 , 筑地店的营业时间为早上5点到下午1点 , 最忙的时候顾客甚至站着吃饭 , 平均每隔六七分钟翻台一次 。 在只有20个座位的店里 , 不做外卖不让打包 , 一天平均卖出1000份牛肉饭 , 成功达成年销售额1亿日元的目标 。

后来吉野家门店的座位之拥挤 , 多半是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保持“快速同转” 的经营模式 。 但与此同时 , 这样的设计也让不少追求用餐体验的女顾客感到不适 。

甚至有观点提出 , 吉野家在牛肉饭上浇肉汁 , 就是为了让白饭变得松软 , 吃的时候只能用筷子大口扒进嘴里 。 这样粗俗的吃法 , 自然会“劝退”一部分细嚼慢咽的食客 。

这是不是吉野家追求翻台率使出的手段 , 已不可考 。 但“男人的快餐店”这一名号 , 伴随吉野家直到今天仍未褪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