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人,到底有多猛?( 四 )

安徽人,到底有多猛?
▲ 巢湖姥山 。 摄影/陆新生2011年8月开始 , 安徽最大的淡水湖巢湖划入了合肥境内 。 蒸蒸日上的合肥 , 成为安徽经济的领头羊 , 并被商业媒体列入“新一线城市”” 。冲出围城:安徽人有多优秀?打开某乎 , 你常常会看到一系列很深(无)刻(脑)的问题:“XX省地理位置那么好 , 为什么经济落后?”河北、江西、河南、湖南、甘肃、山西都曾被轮 , 安徽也没能逃脱 。不吹不黑地说 , 安徽的地理位置并不糟糕 , 但绝对算不上“好” 。安徽人,到底有多猛?
▲ 霍山佛子岭水库 。 摄影/李玉龙第一:“十字路口” , 看似优越 , 实则尴尬 。安徽、江苏“分手”后 , 海岸线和大运河被后者得到 , 安徽变成了内陆省 。 她居于内陆 , 却不像河南、湖北那样地处交通大道 , 被长江、淮河穿过 , 却没有一处辐射四方的都市 , 沿岸部分城市多被邻省所辐射 。近代以来 , 安徽几乎完美错过了京广等南北交通干线 , 陇海(从皖北边缘穿过)、浙赣等东西干线 , 京沪、京九也只是从边缘穿过蚌埠、阜阳 。安徽人,到底有多猛?
安徽人,到底有多猛?
▲ 上图:黄山祁门县芦溪乡上的皖赣铁路 , 下图:合福高铁经过歙县 。 摄影/王璐第二:江河横穿 , 大湖环伺 , 洪水多发 。长江淮河横穿 , 固然带来了航运和水资源 , 但江、淮沿线地势低洼 , 雨季一来 , 两大流域洪水几乎同时来袭 。安徽人,到底有多猛?
▲ 皖河安庆段 。 摄影/王柯除了长江、淮河 , 省界附近还有几大湖群 , 北有南四湖 , 东有骆马湖、洪泽湖、高邮湖 , 西南有龙感湖、大官湖 , 东南有“千岛湖” 。 这些大蓄水池 , 对安徽的低洼地带虎视眈眈 , 形成了“包围之势” 。第三:吴头楚尾 , 看似枢纽 , 实则边缘 。安徽有很多重镇 , 也多有自己的辉煌历史 , 但总的来说 , 它们扮演的都是配角 。这里文化多元 , 但没有固定文化中心——说中原官话的皖北 , 是中原文化的边缘;说江淮官话的合肥 , 也不是江淮文化的中心;说吴语的宣城 , 是吴越江南文化的西部一角;说赣语的区域 , 又是被南昌辐射的文化圈子;徽州是徽语的区域文化中心 , 但这里山多地少、环境封闭 。安徽人,到底有多猛?
▲ 桐城文庙 。 摄影/刘树逸面对如此封闭、边缘、不友好的地理环境 , 数千年来生活在这里的安徽人民非但没有自暴自弃 , 反而愈挫愈勇 。司马迁曾用精妙的一段话来讲述人与地理环境的关系 , 优越的地理条件 , 固然宜居 , 但也容易导致“死于安乐” 。 他在《货殖列传》中说 , 江淮以南土地肥沃 , 那里没有冻饿的人 , 也没有发家致富的 , 而沂河、沭河流域地少人多 , 水旱多发 , 所以百姓养成了储备粮食的习惯 , 能做到丰衣足食 。安徽人,到底有多猛?
▲ 泾县孤峰油不伞的制作 。 摄影/方托马斯淮河两岸 , 尤其是安徽所在中游 , 水系复杂 , 地势低洼 , 水旱历来频发 。 久而久之 , 黄泛区的人们与水缠斗过程中 , 愈挫愈勇 , 形成了刚硬剽悍的民风 。地理、文化上的安徽的地域文化虽然很“散装” , 但各地安徽人却有一个共同的品质:能打、能拼、能吃苦 。安徽人,到底有多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