奕?|大清帝国最后50年的辉煌, 离不开恭亲王“鬼子六”!( 二 )
然而,光绪七年(1881年)三月,地位在慈禧之上的慈安皇太后猝死,使慈禧与恭亲王之间的平衡彻底被打破。
1884年,中法战争爆发。奕?指挥的军机处进退失据,和战不定,最后清军败退。3月13日,慈禧太后借口“委靡因循”,罢去恭亲王一切职务,令居家养疾,改组后的军机处为醇亲王(光绪之父)一派人物所掌控,史称“甲申易枢”。短短几天时间内,羽翼已丰的慈禧太后就完成了对清朝中枢机构的大调整,手腕干净利落。难怪恭王于罢政后曾作感事诗一首,有句曰:“手拍栏杆思往事,只愁春去不分明”,迷茫之情,溢于言表。
此后,恭亲王则形同闭门思过,不入内廷凡十年,直到甲午战败之后,他才又被起用为军机大臣。此时的恭王名位与权势已不如当初了,行事更加戒慎恐惧。
文章图片
北京恭王府
“保守与激进”
恭亲王呕心沥血倡导践行“新政”,然而他对国家“自强”的期待并没有变成现实。1894年中日黄海一战,举全国三十年积累创建的北洋海军顷刻瓦解。紧接着,马关议和,割地赔款,大清王朝陷入空前的政治危机。
洋务新政“只变其末不变其本”的反思很快被朝野各界所认同。此时,重掌军机的恭亲王奕?也期待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行改革,重建一个高效廉洁政府。无奈清政府积弊太重,而且奕?也真的老了,他在勉为其难地维持着残局。
1897年底,原本与中国关系还算友好的德国突然不宣而战出兵强占胶州湾,中国民族主义情绪因此再度高涨,以康有为为代表的年轻一代提出政治改革的目标,要求清政府取法俄日,从根本上铲除旧制度的根基,建立君主立宪体制。
康有为的呼吁逐步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喝彩,光绪帝令奕?认真研究这些建议。作为稳健的政治家,奕?当然无法认同康有为的政治理念,更不主张采纳改变大清王朝固有政治体制的激进变革。
晚年的奕?办事总以保守成局为己任,认为目前国家虚弱已极,不宜再有变动,先是违光绪之意促成马关条约的签订,又以“本朝成例,非四品以上大员不得召见”为由,不让光绪同康有为直接对话。因为他了解光绪年轻气盛, 冲动又缺乏政治经验, 若再有康有为的一番面晤鼓吹, 还不定出个什么乱子。
但是奕?绝不是一个刚出土的老古董, 而是倾向于支持,至少是纵容改革新思潮的。
事实上,在甲午战后三年时间里,奕?对于改革新举措还是持积极态度的,比如同意贵州学政严修的建议创设特科以广收人才,同意荣禄的建议增练新军以固国本,开设武科以培养新式军官等。即便对康有为等人创办的强学会,虽然朝野上下要求严厉查封,但奕?的处理则比较低调,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爱国热情。
1898年,就在维新呼声不断高涨之时,恭亲王奕?的病情越来越严重,进入5月就基本卧床不起。
5月26日、27日,慈禧太后和光绪帝多次前往探视恭亲王,并且就他身后的国家大事,进行了广泛而坦率的征询和探讨。恭亲王希望年轻的皇帝能够很好地尊重慈禧太后,要在用人行政上要格外小心,恪守成宪,维系人心,与那些忠诚的大臣们共同商量,治理国家,经武整军,富国强兵。对于贵为光绪帝师的翁同龢,奕?认为他“居心叵测,并及怙权”,如果不进行防制,将来一旦他与康有为等人联手,必将祸及大清王朝。
恭亲王的临终交代引起太后与皇上高度重视。在恭亲王奕?去世之后半个月,光绪断然罢黜翁同龢一切职务,然而他却接受了康有为的建议。
去世与失衡
康梁持变法所依靠的核心力量主要来自以光绪帝及翁同龢为首的帝党。但表面上已亲政近10 年的皇帝,仍然无法逾越慈禧太后这道巨大的权威屏障。而太后本人, 正如恭亲王一样, 并不主张过激、过快、打击面过宽的变法。
然当奕?在世时,她尚不需亲自出马, 毕竟,此时的恭亲王已非30年前那个胆敢同她顶撞的热血青年了,而是一个老成持重、调和各方、作风稳健的老年人了。她相信有奕?在,局面是可以控制的。同时,恭亲王对康氏变法所持的态度,使光绪在做出决策时也不得不有所顾虑。
但恭亲王5月29日故去,清廷中枢失去了一股特殊的对光绪皇帝和慈禧太后、对政府中各个不同派系均有牵制和威慑作用的力量。在慈禧尚未考虑采取强制措施时,光绪遂于6月11日,奕?逝世后第13 天颁定国是之诏。在他看来,恭亲王一死,阻力就减少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说,太后是默许他的变法之举的,但是光绪误解甚至是夸大了这种默许。
事实上, 慈禧太后对变法之宽容远不及恭王,手段之狠、之酷也非恭王所能及。奕?去世后,她不会容忍变法越走越远了。于是,在一片乞求太后保全、收回成命的呼声中,她迅速采取措施,以9月21日囚光绪于瀛台、遍捕维新志士、尽革新法来结束这场变法运动。
在戊戌维新整个过程中,奕?充当了一把协调各个方面均衡存在的尺子,使守旧派与维新派在某种程度上共存。随着他的死亡,原本处于静止的天平失去了稳度,变法运动的狂潮也在瞬间爆发,而又瞬间熄灭。
慈禧一手培养的光绪皇帝,与自己意见相左,再加上人事纠葛,戊戌变法终于酿成政变。事后,慈禧欲废光绪不成,转恨外国干预,以致盲目纵容义和团,造成大祸,最后与列强宣战,完全是她的决定,这是慈禧生平最大的败笔,她大难归来,不再仇外,甚且媚外,但也不能挽大厦之将倾了。
推荐阅读
- 令人|《以家人之名》剩最后九集,这三场重头戏令人充满期待
- 明星八卦|意外“惨死”的5大明星,最后1个要是活着,成龙李连杰都只能看他眼色
- 磊磊趣闻|娱乐圈中的5对“假双胞胎”,章子怡佟丽娅还好,最后一对亲妈都分不开!
- 黑豹|瓦坎达再无国王!《黑豹》主演患癌去世!最后公开影像暴瘦现身
- “家的味道!”守着厨房14年,杭州“消防麻麻”昨天退休,烧了最后一顿饭
- 成团|《浪姐》成团预测分析, 宁静会笑到最后, 万茜应该不会成团
- 乘风|《乘风破浪的姐姐》:无论是乘风的,还是破浪的,最后都归于平静
- 事故|为抢绿灯最后几秒,一下除脱上万元
- 比赛|《快本》新主持要来了!黄明昊翟潇闻张颜齐,都已站到最后
- 主持|《浪姐》迎来总决赛,吴昕返场主持,原来她才是站到最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