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日报|注销网贷账户骗局激增 专门为年轻人“量身定做”( 二 )


“山寨平台”骗局也值得注意 。
在今年上半年的网贷诈骗负面舆情信息中 , “山寨平台”骗局负面舆情信息排在第二位 。 这种骗局主要指不法分子通过搭建虚假贷款平台 , 以“秒审核”“易通过”“低息高额度”等宣传诱导消费者下载App并申请贷款 , 当受害人在App内完成信息填写、额度审批等流程后 , 不法分子以银行卡号填写错、信誉存在问题、存在逾期记录、申请过于频繁等理由制造麻烦 , 告知受害人账户被冻结 , 无法打款 , 要求受害人缴纳“解冻费”“保证金”等 。
今年6月 , 蔡先生因从事装修业务 , 需要资金周转 , 当他正愁无处筹钱时 , 收到一条链接信息 , 称可以在“微粒货”进行贷款 。 蔡先生了解到 , “微粒贷”是微众银行的正规互联网银行贷款产品 , 也有银行牌照 , 是正规金融贷机构 。 咨询客服后 , 对方称只要填写个人信息就可以获得贷款 。 刚开始蔡先生还有点怀疑 , 但想到是正规机构 , 他还是点击链接并下载了一款名为“微粒金融”的App , 随即注册进行了实名认证 。 该系统显示他有4万元的贷款额度 。
但当蔡先生打算将4万元提现到银行卡时 , 系统提示 , 卡号有一位数字输入错误 , 账户已经被冻结了 。 蔡先生随即联系到金融“客服” 。 “客服”表示 , 需要先支付贷款金额的30%做流水走账 , 就可以为账户进行解冻 。 蔡先生随即按照“客服”人员的要求 , 通过自己的银行账号转账1.2万元“解冻金”至对方账号 。 当蔡先生继续操作提现 , 可系统再次提醒出错 。 蔡先生这才恍然大悟 , 发觉自己上当受骗了 , 钱没借到 , 反而损失了1.2万元 。
经警方调查 , 蔡先生遇到的贷款平台是一个冒牌软件 , 其从名称到图标全套抄袭微粒贷 , 仿冒微粒贷虚假放贷、收取保证金、解冻金等坑害借款人 。 目前 , 该案件正在调查中 。
比较常见的还有“网贷刷单”骗局 。 在今年上半年的网贷诈骗负面舆情信息中 , “网贷刷单”骗局负面舆情信息排在第三位 。 这种骗局主要指不法分子利用受害人有兼职赚钱的心理 , 谎称找受害人从事“网贷刷单”业务 , 只需用受害人的身份进行网络贷款 , 由此产生的本金和利息都由对方偿还 , 并支付受害人一定的提成 , 诱导受害人在网贷平台注册并申请贷款 。 当贷款申请下来后 , 不法分子将贷款据为己有 , 并立即失联 。 受害人不仅挣不到钱 , 还需偿还贷款的本金和利息 。
完善法律加大惩戒力度
网络平台尽到审查义务
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数据总监陈旭辉说 , 通过汇总分析舆情数据信息 , 可以发现网贷诈骗有以下几个特点:
诈骗手法多样化 。 例如 , 不法分子通过让消费者注册虚假网贷平台 , 以信息填写错误、账号冻结需解冻、证明还款能力等为借口 , 让受害人缴纳各种费用进行诈骗 。
诈骗对象广泛化 。 以往的诈骗事件受害者以信息获得较为闭塞的老年人为主 , 然而网贷诈骗的受害人却十分广泛 , 不仅包含在校学生 , 还包括上班族等拥有较高学历和社会经验的人员 。
犯罪空间虚拟化 。 与传统诈骗不同 , 网贷诈骗的全程操作均在虚拟空间完成 , 不法分子与受害人不直接见面 , 而是通过聊天软件、电子邮件、电话等进行沟通 。 不法分子的身份具有隐匿性 , 当其得手后会立即销毁网上网下证据 , 使得打击难度较大 。
犯罪团伙集团化 。 随着对网络电信诈骗整治力度的加大 , 犯罪团伙也逐渐呈现集团化现象 , 犯罪集团一般分工明确 , 并设立了相应的奖惩机制 。 此外 , 为了掩人耳目 , 犯罪集团对外会将自己包装成正规运营的公司 。
中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建议:一是加大打击惩戒力度 。 现行法律中将网络电信诈骗视为一般的诈骗罪 , 根据实际查获违法所得对犯罪分子进行量刑 , 这样缺乏对网络电信诈骗进行打击的针对性 。 对此 , 只有完善相应法律法规 , 加大对网络电信诈骗的处罚力度 , 才能有效减少诈骗事件的发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