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佰 |《八佰》为什么要拍得和《血战钢锯岭》一般惨烈?


(文章来源于影艺毒舌)
昨天是日本投降75周年纪念日 。
就在昨天 , 作为影院复工后的第一部大片 , 《八佰》提前一周进行了点映 。 由于是点映 , 场次有限 , 《八佰》票房被《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压了一头 。
但高达33.5%的上座率 , 已经超出之前规定30%的上座率上限 , 还是能够说明观众对于好电影的热望 。
就在几天前 , 全国影城相继将上座率调为最高50% , 似乎就是在为商业大片入场救市提供一种政策支持 。

八佰 |《八佰》为什么要拍得和《血战钢锯岭》一般惨烈?
本文插图

《八佰》随后发布了第二轮点映通知 , 在下周一到周四都安排了点映场 , 一直点映到周五正式上映 。
目前来看 , 《八佰》豆瓣评分8.3 , 高于管虎上一部长片《老炮儿》(7.7分) 。 但作为一部另类战争片 , 《八佰》注定很长时间都会被推在舆论的风口浪尖之上 。

八佰 |《八佰》为什么要拍得和《血战钢锯岭》一般惨烈?
本文插图

《八佰》有很多地方值得探讨 , 它目前面对的最大争议是:“四行仓库保卫战”并没有那么神勇 , 为什么《八佰》要拍得那么惨烈?
作为红旗下的蛋 , 《八佰》的立场没问题
“神吹国军抗战”一直是《八佰》的原罪 , 即便经过了不少调整 , 它在与公众见面时依然难逃这种苛责 。
历史上 , 所谓“八佰壮士”其实只有400多名 , 只不过当时报纸媒体报道为“八百壮士” , 加上抗战中的“典型化”宣传 , “八百壮士”就成了专有名词 。
即便是台湾1975年拍摄的《八百壮士》 , 走出四行仓库的国军数量也有358 。

八佰 |《八佰》为什么要拍得和《血战钢锯岭》一般惨烈?
本文插图

而在电影《八佰》中 , 战争场面惊悚恐怖直逼《血战钢锯岭》 , 中弹倒下的军人不计其数 , 给人直观的印象 , 这场战役不好打 , 真够惨烈 。
【八佰 |《八佰》为什么要拍得和《血战钢锯岭》一般惨烈?】从战争氛围和激烈程度来看 , 《八佰》确实有点过火 。 但如果据此就推定该片“神吹国军抗战” , 也是轻率的 。
重要的不是拍什么 , 而是怎么拍 。 同一个历史事件 , 不同的人在不同时期所做出的表达完全不同 。 如果把1975年的《八百壮士》作为一个母本 , 某种意义上讲 , 《八佰》是对其的一次解构与反动 。 而前者才是正宗“神吹国军抗战” 。

八佰 |《八佰》为什么要拍得和《血战钢锯岭》一般惨烈?
本文插图

先看《八佰壮士》的时代背景 。 首先 , 1975年是抗战胜利30周年 , 这是一部纪念性质的电影;其次 , 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 台湾在国际上的地位变得非常尴尬 , 罗大佑的歌曲《亚细亚的孤儿》某种程度就反映了这种社会情绪 。
在这种背景下 , 重新讲述自己的“创世纪”神话 , 从而强化整个社会的凝聚力就变得非常重要 。 《八百壮士》是典型的台湾军教片风格 , 整体基调是“军民团结一家亲” , 这样讲述故事有它的现实需求 。
再来看《八佰》 , 你军民团结一家亲?我偏反着来 。 “我不相信”是第六代导演的集体特质 , 于是我们看到了影片前半程中的散兵游勇、畏战惧死、歌舞升平、“隔江犹唱后庭花”……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 。

八佰 |《八佰》为什么要拍得和《血战钢锯岭》一般惨烈?
本文插图

影片对于国民政府“片面抗战”路线的批判也是很有力度的 。 且不说最后出场代表官方立场的黄晓明的角色 , 可谓“一黑到底” , 单是呈现出抗战初期“一盘散沙”的生态 , 也与《八百壮士》这种“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式的畅想立马分出阵营 。

八佰 |《八佰》为什么要拍得和《血战钢锯岭》一般惨烈?
本文插图

四行仓库突然跑出来一匹白马 , 是《八佰》极具荒诞意味和诗意的一笔 。 在严酷的战火中 , 它象征着自由、奔放与希望 。 影片结尾 , 四行仓库的废墟中 , 白马竟然一跃而起 , 继续奔驰起来 , 镜头随之拉到了现代大都市上海 。
是谁把战士们当做弃子?谁在建设他们曾经血战和守护过的土地?答案是不言自明的 。
虽然拍的是国军抗战 , 但是在旧中国与新中国的连接上 , 《八佰》灵动而不失诗意 , 用艺术的手法完成了历史的变奏与选择 。 总之 , 作为“红旗下的蛋” , 《八佰》的立场没问题 。
象征主义与民族寓言
既然立场没问题 , 那《八佰》为何要拍得比真实历史更壮烈?
在我看来 , 这是艺术风格的选择问题 。 尽管影片的战争场面非常写实 , 甚至比较血腥 , 但《八佰》走的不是现实主义路线 , 对战争的惨烈呈现有点“表现主义” , 整个剧作在编织上非常象征主义 。
而这种风格化 , 导致我对《八佰》第一印象竟然有科幻片的感觉:一半“废土” , 一半反乌托邦 。 这种人为构建出的区隔让人联想起《极乐空间》《阿丽塔》中层级分明且又共生的社会场景 。 飞艇与霓虹美学也极具“未来主义”风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