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扶苏不死,大秦不亡”,这是真的吗?
公元前221年 , 秦始皇奋六世之余烈 , 振长策而御宇内十年横扫六国 , 结束了春秋战国长达549年的分裂割据时代 , 开创了封建社会大一统的新纪元 。
此后 , 秦始皇北逐匈奴、南取百越、西服蛮夷、东游大海 , 秦朝武功赫赫、威震天下 , 史载“百越之君 , 俯首系颈 , 委命下吏;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
【春秋战国|“扶苏不死,大秦不亡”,这是真的吗?】自认为功盖三皇德超五帝的嬴政遂以始皇帝自居 , 梦想大秦千秋万代国祚延绵不绝 , 然而 , 公元前210年 , 在秦始皇第五次东巡驾崩沙丘后的次年 , 陈胜、吴广于大泽乡斩木为兵、揭竿而起 , 雄踞华夏九州的十四年的大秦帝国轰然倒塌 。
秦朝怎么亡的?贾谊在《过秦论》中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 而太史公司马迁也以《史记·秦始皇本纪》给出了秦朝灭亡“秦始皇起罪恶 , 胡亥极”的说法 , 归纳起来也就是史学界公认亡于暴政 。
本文插图
那么我们来看看 , 秦王朝都实施了哪些暴政 。 从时间节点来看 , 秦始皇于公元前221年一统山东六国后立即着手征发徭役修筑长城 , 并在统一后的次年修直道、第三年南征百越、第七年北逐匈奴、第九年建阿房宫 , 同时 , 征发72万囚徒扩建陵寝 , 在短短九年时间内 , 秦帝国南北毁灭性的战争加持大兴土木工程动用劳力将近200万 。
从秦始皇荡平六国到驾崩沙丘的11年内 , 大秦帝国就宛如一架脱缰失控的马车高速狂奔 , 帝国在这种神经时刻紧绷的道路上拼命暴走 , 而黔首更是以血肉泪汗竭尽死力的牲畜般痛苦力撑 。
而到了秦二世即位后 , 只手遮天的赵高更是挥舞着手中的权力之鞭将法家思想中惨无人道的手段施展到了淋漓尽致的地步 , 大秦帝国终于在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积重下土崩瓦解 。 这也恰巧印证了司马迁笔下“秦始皇起罪恶 , 胡亥极”的观点 。
客观来说 , 秦始皇不辞辛劳地催命工程虽然加剧了秦帝国走向毁灭的进度 , 但就当时的形势而言其实没有哪项浩大工程是多余的 , 只是秦帝国的步伐走的太急 , 还没完全学会走路就开始了裸奔狂跑 , 结果狠狠地摔了个360°的跟头以中风瘫痪宣布死亡 。
本文插图
那么 , 换个角度思考 , 假如扶苏不死 , 大秦会亡吗?我认为不会 , 至少大秦帝国不可能三世而亡 。
为什么?要搞懂这个问题我们有必要先捋清扶苏是怎么死的 。
在《史记》和《资治通鉴》等史料中记载 , 公子扶苏目睹秦始皇的暴戾恣睢劝谏乃言:“诸生皆诵法孔子 。 今上皆重法绳之 , 臣恐天下不安” , 很显然 , 扶苏倡导的治国理念是“弃法尊儒” , 这与大秦帝国历来的法家治国方向背道而驰 , 而秦始皇又是法家的忠实拥蠹 , 储君与君主治国理念迥异势必引发秦始皇的震怒 。
在这种情况下 , 扶苏得到“北监蒙恬於上郡”的惩罚 , 其实 , 以秦始皇的角度来看 , 他还是非常喜欢这位长子的 。 何以见得?《诗经》有云“山有扶苏 , 隰有荷华” , 而“扶苏”恰好是古人对树木枝叶茂盛的形容 , 秦始皇给其取名扶苏自然寓意秦王朝在公子扶苏的带领下千秋万世国祚绵长 , 从给长子取名扶苏的用心良苦可窥秦始皇对长子扶苏的挚爱 。
而命扶苏“北监蒙恬於上郡”明面是惩罚 , 实质上是秦始皇对扶苏的历练 , 从更深层次的含义来讲 , 秦始皇希望扶苏通过与北方长城军团的风雨同袍 , 以达到牢固掌握军权的政治目的 。
因此 , 扶苏作为未来秦帝国的接班人乃是不二人选 , 只是秦始皇在第五次东巡的路途中犯了两个致命性失误:一个是没有提早立储 。 虽然在沙丘龙体抱恙时日无多 , 但秦始皇已经作出了让扶苏“与丧会咸阳而葬”主持丧事的决定 , 言下之意就是传位扶苏 。
推荐阅读
- 春秋战国|现在动不动世界弄一个富豪排行榜, 其实这都是我们老祖宗玩剩下的
- 春秋战国|为何秦始皇一生都没立皇后?其实是在等一个人,咽气前却都没等到
- 春秋战国|中国史上的最后一个太监被大家熟知,那史上第一个太监是谁呢?
- 春秋战国|汉武帝除了打击匈奴,单这件事上他已经超越了秦始皇
- 春秋战国|世界历史上五大罪人,第三是唯一上榜的中国人
- 春秋战国|司马老头讲八卦(三十)——秦王嬴政的“嘻嘻”与“哈哈”
- 春秋战国|《图制八》周武王:中华根基文化所在
- 春秋战国|为何汉语把生意人称为“商人”,这和先秦的商朝有什么关系?
- 春秋战国|张良刺杀嬴政失败,11年后将其后代斩尽杀绝,后世却称他为真君子
- 春秋战国|秦始皇死前留了8个问题, 不料却成了秦王朝的催命符, 三年就灭了秦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