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笔谈古今|为什么古人有多个称呼?古代的姓氏和名字,和如今有何区别?

姓和氏 , 在在今天看来都是一样的含义 , 但是在西周和春秋时期 , 姓和氏是完全不同的含义 。
在先秦时代 , 姓是一种族号 , 氏是姓的分支 。 举个例子 , 商人的祖先是子姓 , 后来分为殷 , 时 , 来 , 宋同等氏 。
因为在先秦时代 , 社会上还保留着大量的原始母权社会的残余 , 所以大量的古姓都是加女旁 , 例如姬 , 姜 , 姚 , 嬴 , 姒等
执笔谈古今|为什么古人有多个称呼?古代的姓氏和名字,和如今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原始母系社会
姓 , 原本指的是母亲这一系的血缘关系;氏 , 指的是父亲这一系的血缘关系 。 所以在先秦时期的同姓不婚 , 是有着科学依据的 。 所谓同姓不婚就是指母方同血统者不能结婚 , 毕竟你爹不一定是你亲爹 , 但是你妈一定是你亲妈 。 所以同姓不婚的原则 , 可以有效避免近亲结婚的现象出现 。
这样说可能有点复杂 , 举个例子来说吧 。 秦始皇的母姓是嬴姓 , 父氏是赵氏 , 名是政 。 按照今天的规则他应该叫赵政 。
执笔谈古今|为什么古人有多个称呼?古代的姓氏和名字,和如今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执笔谈古今|为什么古人有多个称呼?古代的姓氏和名字,和如今有何区别?】那么氏是怎么从姓中分离出来的呢?
氏 , 主要是用来区分贵族的家族和家支的 , 和用来“明贵贱”的 。 比如 , 我们都是一个姜姓出来的 , 我当了名叫“司马”的高官 , 你只是普通的小贵族 , 我会在我的名前加上司马二字 。 因为先秦时期 , 贵族的爵位是世袭的 , 所以久而久之 , 我这个家族就叫司马氏了 。 这样就和同为姜姓的其他族人区分开了 。
再有就是先秦时期 , 一般的老百姓是没有姓氏的 , 只有名字的 。 所以贵族会在自己的名字前面加上姓氏 , 和老百姓加以区分 。
氏的来源很多 , 有的来自于官职 , 比如像上文说的司马 , 有的来自于分封的地方 , 比如周武王将伏羲的后代封于宿国 , 所以其后人就以宿为自己的氏 。 有的是以自己居住的地方为氏 , 比如著名的东门 , 南宫 , 百里这些 。
执笔谈古今|为什么古人有多个称呼?古代的姓氏和名字,和如今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伏羲画像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 , 就是各国国君的儿子们 , 他们一般被称为公子某 , 孙子叫公孙某 , 所以他们的后代有的会以公孙为氏 , 有的会以自己的祖先的字为氏 , 比如孔子的祖先是宋国国君的孙子 , 被称为公孙嘉 , 字孔父 , 所以他的后代便以孔为氏 。
再有就是一种平民的姓氏 , 不过很少见 , 也不正式 , 更像是一种外号 。 比如著名庖丁解牛故事的主人公 , 丁是名 , 庖是氏 , 但更是他的职业 。 这也不算是正规的氏 。
同一个家族 , 甚至同一个人 , 有可能有不同的氏 , 有的氏来自于官职 , 有的来自于封地 , 这是很复杂的知识 , 所以在当时 , 这也是贵族专门要学习的知识 。
执笔谈古今|为什么古人有多个称呼?古代的姓氏和名字,和如今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说完姓和氏的来历 , 再说说称呼的问题 , 这个也是很有意思的 。
在先秦时期 , 贵族中男子和女子的称呼是不一样的 。
称呼贵族男子的方式习惯 , 一般是氏+名的称呼方式 , 比如孔丘 。 对男人来说 , 姓是不能用来称呼男子的 , 只是区别择偶用的 。
贵族女子的称呼是氏+姓 , 女人强调姓是为了区别婚姻 , 避免同姓结婚 。 出嫁前为了加以区分 , 则会在姓上加上伯(孟)仲叔季 , 表示排行 。 比如 , 孟姜 , 这表示是姜家的大女儿 。
出嫁后 , 有的会在姓上加上娘家的国名 , 例如齐姜 , 这表示她来自齐国姜姓 。
因为女子的称呼特别容易重复 , 为了避免搞混 , 所以后人会在她们的姓前 , 加上其丈夫的国名或者谥号 。 例如鲁共姬 , 就是鲁国的姬姓的女子 , 嫁给了宋共公 。
执笔谈古今|为什么古人有多个称呼?古代的姓氏和名字,和如今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除了姓和氏之外 , 古人的名和字也是分开的 , 也和现在不一样 。
先秦时期 , 婴儿出生后三个月由父亲起名 , 男子二十岁举办成人冠礼时取字 , 女子十五岁许嫁举行笄礼时取字 。
一般来说 , 名和字有意义上的联系 , 例如屈原 , 名平 , 字原 。 不过周代贵族男子字的前面加上伯仲叔季表示排行 , 在字体的后面加上“父”或者“甫”表示性别 , 这样才是男子字的全称 , 例如;伯禽父 , 仲尼甫等 。
春秋时期男子取字最普通常见的方式 , 就是在字的前面加上“子”字 , 这是因为在古代“子”是男子的尊称 。 例如 , 子我 , 子贡 , 子夏等 。
执笔谈古今|为什么古人有多个称呼?古代的姓氏和名字,和如今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不过到了战国末期 , 贵族社会瓦解 , 礼乐崩坏 , 关于姓和氏的这些复杂的讲究逐渐消亡了 。 到了西汉时期 , 已经消失的的非常彻底了 。 姓和氏逐渐没有了区别 , 老百姓也开始有了正儿八经的的姓了 。
虽然姓和氏的区别没有了 , 但是名和字的传统却保留了下来 , 一直到持续到民国时期 , 直到新中国才消失 , 不过在称呼上稍微有了区别 。
在先秦时代 , 名字连着说的时候 , 通常是先称字 , 后称名 。 例如孟明视 , 明是字 , 视才是名 。 而在汉代以后 , 是名在前 , 字在后 。 例如 , 唐林子高 , 林是名 , 子高是字 。
而且先秦时代 , 取字一般是单个字居多 , 而后世一般是双字 。
其他的基本上就没有什么区别了 。
顺道说一嘴 , 按照古代称谓礼仪 , 自称时称“名” , 称别人时称“字” , 是基本的礼貌 。
“名”通常只能由长辈、上级或是非常亲密的同辈才能称呼 , “字”则是平辈互称 , 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和亲切 。
晚辈对长辈只能称对方的字 , 名是不能提的 , 否则就是大不敬 。 所以古代指名道姓、直呼其名 , 会被认为是一种不敬和冒犯的行为 。
所以看到很多古装剧里面 , 两个好朋友直接称呼对方的姓名 , 我就觉得很搞笑 , 这样不是交朋友是结仇 , 也说明编剧的无知 。
到了后来 , 除了名和字以外 , 文人们又有了别号 , 别号就和名没啥联系了 , 纯粹就是自我的一种表达 。 例如 , 苏轼 , 字子瞻 , 号东坡居士 。 所以可以称呼他为苏轼 , 也可以称呼他为苏子瞻 , 也可以称他为苏东坡 。
执笔谈古今|为什么古人有多个称呼?古代的姓氏和名字,和如今有何区别?
文章图片
到了后来 , 有人觉得称字称号不够尊敬 , 于是称呼官爵 , 称地望 , 例如李鸿章 , 李鸿章 , 字渐甫 , 号少荃 , 因为官职他又被下属称为李中堂 , 因为他是合肥人 , 所以也有人称他为李合肥 。
也不知道为啥 , 关于名字的这些传统 , 到了现代基本上都消失无踪了 , 也不得不说是一个遗憾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