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许聊历史|为什么说即便没有秘密立储制,雍正、乾隆两朝也不会出现九龙夺嫡
在封建王朝体制下 , 立储事关国本 , 稍有不慎 , 轻则骨肉相残 , 重则动摇江山社稷 。 因此 , 历朝历代都把立储视为头等大事 , 比如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 , 很早就定下嫡长制的立储原则 , 为此即便是朱标早逝 , 朱允炆年幼 , 也不愿意违反制度立朱棣为太子 。
文章图片
▲朱元璋历史画像
而清军入关以后 , 虽然在很多地方都采取了“清承明制” , 但受之前部落式管理的影响 , 在很长一段时间内 , 还是延续了之前众人推举的方式选出储君 , 这在清朝成立之初 , 显得非常简单高效 , 而且连年的战争 , 也能够让他们非常容易分辨出 , 哪个皇子更加胜任下一代君王 , 皇太极就属于此类情况 。
文章图片
【小许聊历史|为什么说即便没有秘密立储制,雍正、乾隆两朝也不会出现九龙夺嫡】▲皇太极影视剧照
然而到了康熙朝 , 这一现象发生了根本改变 。 由于康熙皇帝子嗣众多(24个皇子) , 且按照入关前的传统 , 诸多皇子大部分都参与了军务政务 , 背后都有自己嫡系力量 , 于是能力较强的大阿哥胤禔、二阿哥胤礽、三阿哥胤祉、四阿哥胤禛、八阿哥胤禩、九阿哥胤禟、十阿哥胤、十三阿哥胤祥、十四阿哥胤禵 , 先后参与夺嫡 , 上演了极其残酷的兄弟相残事件 , 也是就后世所说的“九龙夺嫡”事件 。
文章图片
▲“九龙夺嫡”关系图
雍正皇帝取得最后的胜利后 , 反思“九龙夺嫡”前因后果 , 决心改革立储制度 , 于是创设了秘密立储制 。 所谓秘密立储制 , 也叫“秘密建储”、“密建皇储” , 具体操作方法是:皇帝生前不立太子或者立太子而不宣布 , 将太子人选写入诏书 , 放在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后 , 待皇帝去世后 , 当着王侯宗室、顾命大臣等人的面取出 , 当场宣布下任皇帝人选 。
此方法有三个好处:一个是避免了太子遭受其他皇子联合攻击;另一个是避免太子过早培养自己的势力 , 威胁皇位;最后一个是可以调动每一个皇子积极性 , 防止有人自知皇位无望 , 自暴自弃 。
文章图片
▲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
果然 , 此后清朝再也没有出现过“九龙夺嫡”这样的事情 。 于是 , 很多人认为秘密立储制从根本上避免了兄弟相残 , 但是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在回答这个问题前 , 不妨再看看另一个事实 。
先说雍正皇帝 , 一共生育了10个 , 其中大阿哥弘晖、二阿哥弘昐、三阿哥弘昀、七阿哥福宜、八阿哥福惠、九阿哥福沛都尚未成年便去世了 , 也就四阿哥弘时、五阿哥弘历、六阿哥弘昼、十阿哥弘曕活到了成年 , 其中四阿哥弘时还在24岁时被削除宗籍 。 所以也就六阿哥弘昼、十阿哥弘曕有与乾隆争抢的机会 , 三选一 , 对雍正来说不是一个很难的选择 。
文章图片
▲雍正皇帝历史画像
再来看看乾隆皇帝 , 一生共生育了17个儿子 , 其中大阿哥永璜、二阿哥永琏、三阿哥永璋、五阿哥永琪、七阿哥永琮、十二阿哥永璂 , 都没有活过乾隆皇帝;九阿哥、十阿哥、十三阿哥永璟、十四阿哥永璐、十六阿哥 , 五人都是幼殇;四阿哥永珹过继给了履亲王、六阿哥永瑢过继给了质郡王 , 不具备继承权;剩下的人中 , 八阿哥永璇沉迷酒色且脚部有疾 , 十一阿哥永瑆醉心诗词歌赋 , 十七阿哥只求富贵不求皇位 , 筛来筛去 , 也就只剩下十五阿哥永琰了 。
文章图片
▲乾隆皇帝历史画像
纵观雍正、乾隆两朝 , 雍正皇帝10个儿子中 , 有6个比自己早逝;乾隆皇帝17个儿子中 , 有11个没有自己活得长久 。 所以这两朝看似子嗣很多 , 但真正有机会去参与夺嫡的人其实是少数 。 而且在这些人中 , 又有相当一部分人只求富贵、不求皇位 。
比如说乾隆最小的儿子永璘 , 很清楚自己作为小儿子 , 即便是参与夺嫡 , 成功的概率也很小 , 所以干脆放弃夺嫡 , 转而当一个富贵王爷 , 嘉庆登基后 , 他还讨得了和珅的府邸 , 算得上富贵一生了 。
文章图片
▲十七阿哥永璘历史画像
当然 , 这也是与皇帝培养自己子嗣的能力有关 , 相比之下康熙皇帝的诸多儿子 , 平均能力还是要比雍正皇帝、乾隆皇帝的要好一些 , 这一方面是由于成长环境逐渐安逸 , 皇帝对皇子的约束逐渐加重 , 失去了诸多锻炼的机会;另一方面 , 皇家经常出现近亲结婚的情况 , 后代的质量确实有所降低 。
所以 , 秘密立储制在避免兄弟相残上 , 虽然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 但是清朝皇帝子嗣质量一代不如一代也是事实 。 因此 ,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 , 在避免兄弟相残上 , 秘密立储制度外因 , 而皇子质量下降才是内因 , 毕竟没有了这么多优秀的子嗣 , 自然也就不可能再上演“九龙夺嫡”的事情 。 比如说明孝宗朱佑樘 , 去世之时只留下一个在世的儿子 , 好赖也就只能是他了 , 根本不存在夺嫡这一说 。
还有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 , 虽然雍正、乾隆两朝成功避免了“九龙夺嫡”这样的兄弟相残 , 但皇子频繁早逝 , 也让两位皇帝陷入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之中 。
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 历来就是如此 。
推荐阅读
- 王者荣耀意难平,来聊聊老林的昨天第五局第六局的bp
- 中新经纬|纳指涨1%,特斯拉涨超11%,均创历史收盘新高
- 历史真相:印度为什么要年复一年谋求“入常”,有哪些国家支持?
- 大橙橙聊生活|曹操麾下武力最强的六大猛将:一彰二许三典韦,四庞五张六夏侯
- 晓正谈历史|从右将军到丞相,让诸葛亮官复原职的,是不起眼的第三次北伐
- 他是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活到89岁,真相是这样!
- 中国历史编纂学史|构建中国历史编纂学学科体系之作:评陈其泰教授主编《中国历史编纂学史》
- 不愧是北大学霸:将高中历史6本书整成“49页纸”,3年历史未下98
- 舅妈|聊聊阴阳师SP烬天玉藻前
- 美股三大股指涨跌不一 纳指创收盘历史新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