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青网|买家“秒杀”特斯拉为何被拒交付

北青网|买家“秒杀”特斯拉为何被拒交付
文章图片

7月21日 , 拼多多平台“限时秒杀”推活动 , 一款Model 3比官方指导价便宜4万元 。8月14日 , 特斯拉官方表示 , 拒绝向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买家交付汽车 。
日前 , 有消费者反映 , 其在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了一辆特斯拉Model 3 , 被特斯拉官方因违反“禁止转卖”条款而拒绝交付 。拼多多回应表示 , 该车辆系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 , 买家并无转卖意图 , 将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 。律师表示 , 消费者与拼多多及宜买车达成了“垫付协议” , 拼多多及宜买车的代付行为并不违法 , 特斯拉应继续履行购车合同 。
拼多多:推出5辆Model 3 每辆便宜4万元
7月21日 , 拼多多平台“限时秒杀”推出一款活动 , “特斯拉中国Model 3 2019款标准续航后驱升级版”汽车参与秒杀 , 万人团价251800元 , 比官方指导价291800元便宜了4万元 。车辆由商家“宜买车汽车旗舰店”推出 , 共有5辆 。
商家介绍称 , 所售特斯拉为里程数不超过200公里的不带临牌新车 , 客户购买后需要自行进行保险、上牌、报税 。客户成功支付完成订购商品后 , 宜买车将主动联系客户 , 确认订单信息并通知交车时间和交车流程及地址 。交付人员协同客户检查车辆外观、内饰、性能是否完好、检查随车物品是否齐全、里程数不超过200公里 。
由于特斯拉定价全国统一 , 除官方降价行为外 , 自营店铺从未有优惠活动 , 因此这一活动受到不少消费者质疑 。
特斯拉官方发布的声明称 , 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就团购活动有任何合作 , 也未与宜买车或拼多多有过任何形式的委托销售服务 , 亦未就此次团购活动向宜买车或拼多多销售过任何公司生产车辆 。
不过 , 宜买车官方随后也对该事回应称 , “本活动只有5辆车 , 是公司通过相应渠道购入 , 可以保证车辆是全新正品 , 手续和渠道都是正规的 , 能享受特斯拉的各项服务政策 。”
特斯拉:违反禁止转卖条款 拒绝交付车辆
8月13日 , 一位来自武汉的买家称 , 特斯拉交付专员以“我司怀疑此订单为拼多多或其他商家以您的名义下单 。实际上构成向我司隐瞒真实下单信息 , 我司此前公告已经声明拼多多的该团购活动未经授权 , 您应当向付款购车的商家要求交付车辆或者退款”为由拒绝交付车辆 。
【北青网|买家“秒杀”特斯拉为何被拒交付】8月14日下午 , 特斯拉官方表示 , 已拒绝向拼多多“限时秒杀”频道团购买家交付Model 3 , 并声称这批消费者涉嫌违反了特斯拉“禁止转卖”条款 。特斯拉会依据合同违约条款单方面取消此订单 。
采访人员看到 , 根据特斯拉《特斯拉中国Model 3汽车预售协议》条款中关于“禁止转卖”的规定 , “特斯拉直接面向最终客户销售汽车 。对于任何我司认为目的是为了转卖的订单 , 或者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 , 我司有权单方解除本协议 。”
小二:买家本人自用并非转卖 拼多多只是补贴方
对此 , 拼多多“秒拼”事业群小二乐福表示 , 从这名消费者处已证实 , 该车辆系消费者本人与特斯拉签了订购协议 , 消费者本人自用且无任何转卖意愿和意图 , 其购车用车也并未有任何“恶意” 。
乐福表示 , 对于特斯拉拒绝履行与消费者订立的合同 , 作为“补贴”方的一名行业小二 , 对此表示遗憾 , 支持消费者依法维权 , 并将积极落实车辆交付工作 。他表示 , 消费者理应被善待 。
采访人员注意到 , 根据买家晒出的转账信息 , 他已于8月13日向特斯拉汽车销售服务(武汉)有限公司账户转账尾款27.55万元 。
据知情人士介绍 , 该买家为自行直接从特斯拉官网订车 , 并支付首笔1000元款项 。在支付尾款的过程中 , 买家将补贴前的款项转入宜买车账户 , 并由宜买车最终向特斯拉补款 , 同时为其支付补贴款 。
分析
专家:特斯拉应当
继续履行购车合同
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律师赵占领表示 , 拼多多及宜买车在整起事件中仅在支付环节 , 为消费者提供补贴 , 作为代付方替消费者完成了支付 。这种代付方式是为了保障平台补贴消费者购买行为的真实性 , 本质上而言消费者与拼多多及宜买车达成了“垫付协议” 。拼多多及宜买车的代付行为并不违法 。
他认为 , 特斯拉汽车订购条款中明确约定了禁止转卖条款 , 这种约定本身并不违规 , 也是合法有效的 。但是 , 消费者自己在特斯拉官网下单购买 , 在最后付款环节由拼多多或平台商家代付 , 这并不能认定为违反其订购条款的转卖行为 。
至于特斯拉订购条款中约定 , “对于其他任何我司认为有其他非善意目的的订单 , 我司有权单方解除本协议” , 这种约定非常模糊 , 对于所谓是否属于“非善意目的”的理解也极其容易产生争议 。根据合同法 , 对格式条款的理解发生争议的 , 应当按通常理解予以解释 。对格式条款有两种以上解释的 , 应当作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一方的解释 。
文/本报采访人员 温婧
供图/视觉中国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