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空电梯|能盖出1万米高的摩天大楼吗?科学家费尽心机,结果出人意料!( 二 )
垂直交通设计:采光、节能、易于维护、减少公摊等等都是一个非常大的课题 , 这些指标很难兼顾 , 只能是一个妥协的结局 , 如果做到利益最大化 , 也是设计师要考虑的重要指标 。 当然另一个“交通”就是电梯 , 不过这个通过多级电梯来实现 。
强电弱电暖通等安全与稳定:现代大楼的强电弱电布线不亚于一座小城 , 而且小城大都是水平布线 , 而大楼的垂直变难度更大 , 还需要保证安全、快捷便于维护等 。
消防覆盖:高层建筑最怕火灾 , 这一点从世贸大厦双子塔被毁的给大家的印象太深刻了 , 那钢架结构直接被烧化导致高层塌陷 , 最终像挂牌一样直接倒地 , 所以防火太重要了 , 而高层烟囱效应会让火灾迅速向高层蔓延 , 从防火到控火 , 再到耐火都是一个个难题 。
主动阻尼技术
地震与侧风影响:这是不可控因素 , 但可以通过主动防震阻尼予以部分或者全部抵消 , 比如上海大厦的慧眼系统 , 这些都是主动防震技术 , 所有的高层大厦中都会主要的防震结构和各楼层之间的防震措施等 。
如果不限制规模 , 人类最高能造出多高的人工建筑?上文废了那么多话 , 相信很多朋友都会提出一个问题 , 假如不要这些幺蛾子配套设施 , 就直接堆个大土堆 , 人类最高能堆出多高的“土堆”?
从一般的理解上来看 , 这个大土堆的高度似乎不受限制嘛 , 一直往上堆就可以了 , 但其实它会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 , 比如泥土的抗压强度 , 如果中间不设计高强度隔离框架的话 , 这座山可能会堆出塌方或者泥石流 , 因此它也必须要有一个钢筋水泥的框架 , 然后再往上堆高!
《流浪地球》中行星发动机最高大约为11千米高 , 其实这个高度远远不够 , 因为喷口还在地球大气层内部 , 会带走大量空气!但也没法建造再高了 , 不仅自身重量会压垮自己 , 比如一座3万米高的山峰 , 正下方底部所受到的压力为16吨/平方厘米!产生的高温导致的钢材也会受热强度降低!
如果用超高强度的材料就没有极限了吗?其实完全不是 , 这和地球的结构是有关系的!地球从内到外是内核、地幔、地壳 , 整个结构就像一个鸡蛋 , 而地壳就薄薄的一层浮在地球内部的岩浆层上!因此在这层蛋壳上建造建筑物 , 在解决了各种技术难题之后 , 还有一个无法逾越的难题 , 那就是地壳的强度!
所以在地球上的山脉太可能会超过12千米 , 当年的珠穆朗玛峰据说高度就曾达到12千米 , 但后来把自身给压垮了 , 坍塌成了现在的高度(火星重力比地球小很多 , 所以火星上最高的火山可以达到21千米)!
德国柏林设计的人造山(仅设计 , 极限高度大约是1千米)
但这种堆土堆的工程量非常大 , 为保证不塌方 , 需要堆成圆锥形 , 一个4千米高度 , 平均坡度30度 , 那么底面直径会达到6.92千米 , 它的体积约为50立方千米 , 动用全球的力量 , 估计需要填5-10年 , 毕竟立方千米的规模实在是太大了!如果高度十千米 , 角度30度 , 那么底面直径将是34.64千米 , 体积将高达3142.6立方千米 , 估计需要300-600年才能填满!按压裂地壳的极限计算 , 10千米还是可以接受的 , 只是人类根本就完不成这样的建筑!
突破极限高度的太空电梯
要突破高度其实也不难 , 不要让地壳承受太大的力嘛 , 太空电梯使用一个配重在赤道上空延伸至距离地球约10万千米远的位置 , 利用地球自转的“离心力”达到平衡 , 因此在理论上这个建筑物高度将达到10万千米左右!
只是它更像是传送带而不是一个建筑物 , 但如果这样的太空电梯如果制造出来 , 那么它的意义将比发明火车还要伟大 , 它可以让人类大规模到达太空 , 并将近地轨道作为跳板 , 到达太阳系适合人类的天体!
当然还有一个脑洞大开的“日行迹塔” , 在距离地球5万千米的轨道上设置一颗小行星 , 再从这颗小行星向地球建造建筑 , 由上而下 , 其实和太空电梯差不多 , 唯一不一样的是它所在的轨道和地球赤道平面有一个角度 , 因此它的星下点是一个8字形!
推荐阅读
- 航天器|中国可重复使用航天器刚发射成功,美媒就来乱弹琴:或是太空武器
- 太空|太空翱翔2天后,中国第一款空天飞机,顺利返航成功着陆!
- 杨利伟|杨利伟进入太空听见敲窗声,17年后谜底揭开,幸运捡回一条命
- 太空|捷报传来!中国太空飞机在轨飞行两天后回家了,过于神秘不便展示
- 我们的太空|远望7号船开启“回家保养模式”
- cnBeta.COM|NASA完成南希·格雷斯·罗曼太空望远镜的主镜建造
- 太空|“冰火蛇”为何会被认为是地球上最毒的蛇?它是什么来头?
- 太空梦想|赛事公告,2020“长安汽车杯”首届中国人因工程设计大赛
- 太空|载人航天专用火箭执行重大科研任务,或是我国首架“太空飞机”
- 太空|美国将2487只水母送上太空,繁殖到6万只后,专家发觉不大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