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度历史观|朝廷官员怎么精准划分受灾人群?,古代地方受灾时( 二 )


所以 , 必须要在第一时间把富裕区域的灾难赶紧解决掉 , 然后让它重新恢复税收 , 并且保证富裕程度 。 这样就可以尽快的恢复国家的经济 , 对于那些比较不富裕的区域延迟治理 , 虽然这在现在看来实在是罪大恶极 , 但却符合封建统治的基本大局观 。
在隋唐时期 , 关中发生过地震 , 还有太宗皇帝时期爆发过大规模的旱灾 。 但是通过对富裕区域的赶紧恢复秩序和治理 , 最终使得国家相对而言度过了危机 , 并且对全国进行恢复 。 所以这一手段有些下贱 , 但也在封建不平等社会里面有一定的优势 。
当然了 , 除了富裕不富裕的区分以外 , 其实还有受灾程度的区分 。
例如在《荒政辑要》有明确的记载:“如产微力薄 , 无担石 , 或房倾业废 , 孤寡老弱 , 鹄面鸠形 , 朝不谋夕者 , 是为极贫 。 ”和“如田虽被灾 , 盖藏未尽 , 或有微业可营 , 尚非急不及待者 , 是为次贫 。 ”
一度历史观|朝廷官员怎么精准划分受灾人群?,古代地方受灾时
文章图片
从这些文字中我们就可以看出 , 古代在救济灾荒的时候 , 也会对那些灾民进行365等的区分 , 那些失去了所有的家产 , 第二天就会饿死的人被称为吉平 , 他们会优先得到重点救助 , 而且大家也会尽可能搭设粥棚 , 让他们渡过危机 。
而对于赤贫的人 , 政府也会进行救助 , 但一般来说会放在第二梯度 。 虽然这样对这些人不太公平 , 但好歹这些人还能活下去 , 所以政府如果手头紧张会优先对第一批人救助 , 对第二批人进行延后处理 。 在明清时期基本上都是沿用的这一手段 , 然后慢慢的渡过危机 , 使得整个社会恢复正常 。
四、分级制度的优缺陷
大家看到这里总会有一种莫名的感觉 , 可能认为这样的方式有违人道 。 但其实仔细研究这个分级制度 , 我们会发现里面还是有可取之处的 。 一般概念来说 , 一个封建王朝只有存量没有增量 , 整个社会的财富其实是相对稳定的 。 所以封建王朝每年的开支都不是很多 , 特别是面对灾荒的时候 , 能够拿出来的钱就更少了 。
以乾隆皇帝为例 , 当年号称富可敌国 , 但只要一赈灾 , 那么国库就比较缺钱 。 当年和珅每次只能拿出不足200万两银子去购买粮食救济 。 也就是说 , 救济粮食非常不够 , 那么就必须要来一个先后顺序 , 然后等待各地方的赋税慢慢的供应上来 , 再进行分批处理 。 所以靠着分级制度 , 大家一点一点的渡过危机 , 让死人的数量减少到最低 。
不过 , 这项制度也有着很大的问题 , 因为对于富裕地区的救助有的时候会滋生腐败 , 甚至是民变 。 例如当年汉武帝要求魏其侯窦婴去救洪灾 , 结果发现富裕区域得到更多的救助 , 但却没有给国家上升一分钱的财产 , 因为这些钱都是贵族私有 , 中间还差点酿成了民变 。 所以这里面还是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找到平衡 。
一度历史观|朝廷官员怎么精准划分受灾人群?,古代地方受灾时
文章图片
而且 , 在对灾民进行分级处理的时候 , 有的时候有些人从中捞取好处 , 甚至是设立门槛 , 结果使得老百姓日子过得更加艰苦 。 所以这套分级制度也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无奈 , 其中有很多的弊端要注意 。 但对于古代这个没有科技 , 没有大数据的时期来说 , 这一手段也算得上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
结语
所以古代社会灾荒来临之际 , 老百姓日子往往都会过的很痛苦 , 因为就算政府非常的努力 , 也未必能够帮助大家渡过危机 。 这一方面是封建统治时代没有这样的能力 , 也一方面是科技水平不达标 , 而且这里面吏治也有很大的隐患 。
因此每一次灾荒来临之时 , 烧死了十几万人 , 多的时候像黄巾起义期间 , 饿死高达上百万 。 可见 , 朱门酒肉臭 , 路有冻死骨 , 真的是古代的真实写照 , 就算封建统治者想改变也无能为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