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山|高山水兵的深蓝守望

高山|高山水兵的深蓝守望
文章图片

【高山|高山水兵的深蓝守望】在东海前沿的一处山脚下 , 驻扎着东部战区海军航空兵某旅某发信台 。 台站只有6个兵:上士隋逸祖 , 中士王贤书、廖熙鑫、周腾飞、梁盛志和上等兵王美杉 。 他们是水兵 , 却不能驾驶战舰犁波大洋 , 干航空却无缘挥戈蓝天 , 而是默默坚守在本职岗位 , 守望战鹰翱翔海空 。远离繁华闹市 , 长年与山为伴 , 孤独的台站几乎融入了茫茫山林 。 虽然规模小、人员少 , 台站却是通信保障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 守在山里的一茬茬信号兵 , 就是战机飞往蓝天路上明亮耀眼的航标灯 。 他们是怎么工作、如何生活?今天 , 让我们一起走进台站 , 倾听他们的奉献故事 。
高山|高山水兵的深蓝守望
文章图片

马铺是座荒山 , 上面是天 , 下面是地 , 中间一个我 。 这是发信台台长隋逸祖对马铺的第一印象 。 入伍前 , 他也曾一心想登上军舰驰骋大洋 , 最后来到了航空兵部队位于山脚下的某发信台 。作为一个标标准准的小、散、远单位 , 发信台偌大的营区里只有6个人和1条狗 , 是很多人眼里名副其实的冷宫 。 这里流传着这么句顺口溜:上山巡线苦 , 一天二两土;上午吃不够 , 下午还得补 。台站有些年头了 , 有些房屋年久失修 , 早已斑驳了 。 台站后面是一座大山 , 平时除了巡线也是人迹罕至 , 颇有几分断壁残垣的味道 。 刚来到这里的时候 , 隋逸祖感觉自己就像一袋不大不小的鹅卵石被扔在了这座荒山上 , 没有半点声响 。当梦想与现实出现落差 , 情绪也就有了起伏 。 刚上山 , 隋逸祖用60分钟就把整座山走了个遍 。 战友们围着他说话 , 他却耷拉着脑袋一言不发 。 老台长胡文走上前 , 拍着他的肩膀说:这里以后就是家 。老台长的这句话 , 当时的隋逸祖说啥也不信 。 他心想 , 谁会把家安在孤零零的荒僻山脚?这些心结就像一块块石头堵在隋逸祖心口 , 让他一天到晚沉默寡言 。后来他才懂 , 其实来到这里的每个战友 , 心里都曾装着沉甸甸的石头 。 如今肩扛上士军衔的隋逸祖 , 已是战友眼中的老大哥 。 他不仅坚守了下来 , 还因为成绩突出立过功、受过奖 , 心里的石头早就被成长的脚步甩在了身后 。初见隋逸祖 , 他刚从山上干完活下来 , 半卷的袖子下破了个不大不小的洞 , 皮肤黝黑 , 一双手像是一截老榆树 , 上面布满了茧子 。 很难相信 , 眼前这个略显苍老的满族老兵 , 实际上是一名90后 。 如今 , 他已经在部队度过10余个年头了 。历任台长中也有过想建设台站的 , 但困于台站人员少、资源匮乏等现实困难 , 只能无奈地望山兴叹 。 但隋逸祖不这么想 , 他说:我来这里不是图一份清闲 , 我想给台站留下点什么 , 不为别的 , 就为这身军装 。
高山|高山水兵的深蓝守望
文章图片

说干就干 , 隋逸祖愣是带着身边的人让台站旧貌换了新颜 。 他带着战友自己动手修山路、搞建设 , 把台站当家建设 , 并创新总结出了台站的三干精神:起早贪黑的干、头顶烈日的干、披星戴月的干 。每天上山巡线是隋逸祖的日常之一 , 蜿蜒曲折的小路依山而起 , 山间云雾缭绕 , 对于看的人来说 , 它很美 。 这里以前都是杂草 , 这条路是我们拿打草机、镰刀、镐头一点一点地凿出来的 。 他一边介绍一边指着山下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 , 修路那会儿 , 干到深夜是常有的事 。那段时间很苦 , 就像是一场漫无目的的远征 。 就这样 , 仅仅凭着一双手 , 隋逸祖带着战友们在山里设立了防火隔离带 , 清理所有天线周围障碍物 , 完成所属天线的位置测绘工作 。 他们还通过自己的努力 , 翻新了住宿楼 , 新建了临时来队家属楼 , 打造了全新的健身房……战士们都抢着为大山的家增光添彩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