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京报|陈映真 一面自剖,一面剖世


北京联盟_本文原题:陈映真 一面自剖 , 一面剖世
新京报|陈映真 一面自剖,一面剖世
本文插图

陈映真(1937-2016) , 台湾文学家、思想家、社会运动家 。 本名陈永善 , 生于台湾苗栗县 , 祖籍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 1959年以小说《面摊》进入文坛 , 曾获吴浊流文学奖、《中国时报》小说推荐奖、花踪世界华文文学奖等 。 1985年创办《人间》杂志 , 开创中文纪实摄影报道先河 。
新京报|陈映真 一面自剖,一面剖世
本文插图

【新京报|陈映真 一面自剖,一面剖世】陈映真手迹 。
新京报|陈映真 一面自剖,一面剖世
本文插图

《将军族》《夜行货车》《赵南栋》
作者:陈映真
版本:理想国|九州出版社 2020年6月
在当下读到陈映真小说全集 , 是一次迟来的回望 。 回望二十世纪急剧动荡的历史和历史后街上的无名者 , 回望一位知识人和理想主义者所走过的漫长生命旅程 , 也是回望一个人 , 如何与自身的虚无软弱缠斗 , 在思想和精神上执着探索新的出路 , 让光进来 , 照进一个黑云压城的阴霾时代 。
写活战后一代人痛苦不安的灵魂
1959年 , 还在淡江英专读书的陈映真 , 在《笔汇》上发表了小说处女作《面摊》 , 奠定他小说的基调:对普通人生命的深切关注 , 超越界限的人道主义关怀 , 忧郁怅然的诗性抒情 , 以及叙事手法的复调性 。
《我的弟弟康雄》是陈映真早期小说的名篇 , 小说以康雄的姐姐“我”的视角展开叙事 , 透过康雄的三本日记 , 进入一个细瘦苍白的安那其少年哀伤负罪的心灵 。 在那个充满禁忌的时代 , 康雄身上那种朦胧的热烈的怅惘的 , 却在现实中无法深植的理想 , 那种自我与理想俱碎后死灭的沉沉的悲哀 , 深深地打动了当时台湾无数年轻人温柔敏感的心 , 触发了他们强烈的情感共鸣 。 作家三毛说 , 这篇小说她“看了一百遍以上 , 每遍读都哭” 。
康雄无疑是陈映真早期小说中的灵魂人物 。 或隐或显地 , 他很多小说中都有一个康雄那般忧郁彷徨的青年 , 张着一双热切而困惑的眼睛 , 孤独地醒来 , 怀抱着某种模糊的理想去行动 , 继而幻灭 , 终至堕落或死亡 。 革命者与颓废者、神明与魔障、圣徒与败德者 , 是酷似的孪生儿 , 在他心中并存 。 他是《苹果树》中在破败街巷弹琴画画憧憬着一片“幸福的乐土”的林武治 , 是《乡村的教师》中心怀家国理想却被战争梦魇吞噬的吴锦翔……
《将军族》中的另一些小说则展现出别样的面貌 , 它们略显滞涩怪诞 , 如梦魇般 , 笼罩着令人不安的阴翳氛围 , 如《故乡》《死者》《一绿色之候鸟》《永恒的大地》等 , 这些小说暗自埋藏着历史与现实的骨节 , 而复坠于人物内心的幽暗不可解中 。 陈映真用这些密度极大、意涵极深的文字 , 密密编织成一张张坚实而缠绕的网 , 在历史与人心的风暴中打捞 , 网住了一些坚硬的物质 , 而有意无意漏掉的 , 则隐藏在笔下人物忧郁的目光里 , 在放诞的言行中 , 在隐喻性和寓言体的笔法里 , 在奇崛陡峭的意象中(如《面摊》中故乡初夏傍晚那颗橙红的早星 , 《祖父和伞》中那支“像一个神秘的巨灵”“有着一种尊贵魅人的亮光”的美丽的伞……) 。 这与当时极其压抑的外部环境有关 , 亦与作者内心的大苦闷尚未找到思想与精神出路有关 。
在《将军族》收录的二十四篇小说中 , 陈映真写活了战后一代人痛苦不安的灵魂 , 他们的离乱浮生 , 他们内心无名的悲哀 。 他所书写的 , 或可用《乡村的教师》中的一句话作结 , “是一个大的理想大的志愿崩坏后的遗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