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树|秋风夕照中 一树万珠红
_原题是:秋风夕照中 一树万珠红
秋风摇曳中 , 结满果实的枣树仿佛一棵“玛瑙”树 。○高铭昱 文/图
秋季到来 , 金桂飘香 , 各种水果纷纷上市 , 葡萄、苹果、酥梨、石榴……很多人对枣儿情有独钟 , 它承载着太多的美好记忆和风物人情 。
枣树遍及北方大地 , 每到收获季节 , 大小村庄都成了琉璃翡翠的世界 。 一片片墨绿的叶 , 一颗颗艳红的枣 , 交错搭配 , 一串一串地随着秋风摇曳 , 树树葳蕤藏金玉 , 株株婆娑显玛瑙!那枣儿酥脆甘甜 , 在农村生活过的人们 , 都记得打枣时的欢乐 。 最难忘的是爬到树上 , 抱住细枝一摇晃 , 红枣就“噗啦啦……”铺了一地 。清代诗人崔旭有诗:“河上秋林八月天 , 红珠颗颗压枝园;长腰健妇提筐去 , 打枣竿长二十拳 。 ”描绘的正是这一情景 。
枣树在我国栽培历史悠久 , 《诗经》中即有“八月剥枣 , 十月获稻”的记载 。 在长期的生活生产实践中 , 人们与枣树结下了不解之缘 。 从最初的采食果腹到后来有意识的种植 , 逐渐从皇家供品到走入民间 。 枣是中华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食品 , 做法很多 。 过春节要蒸枣糕 , 端午节要包枣粽子 , 中秋节要以枣、苹果、葡萄等果品来祭祀祖先 , 腊八要熬粥用小枣 。 还有枣馍馍、枣米饭、枣切糕、枣沫糊、枣茶汤、枣泥包 , 还能加工成醉枣、烤枣、夹心枣、枣脯、枣酒……工业化生产线上的蜜枣、脆枣、枣粉 , 枣汁等 , 让枣的美味散播得更广 。 枣还有很强的药用价值 , 它养胃、健脾、益血、滋补 。 中药里加几枚大枣“以为药引” , 也很常见 。
【枣树|秋风夕照中 一树万珠红】在婚俗文化中 , 枣成为一种吉祥的象征 。 提亲带红枣 , 寓意早(枣)成喜事;结婚撒红枣花生等 , 寓意早生贵子;炕上四角各压红枣和核桃两枚 , 取“对对核桃对对枣 , 对对儿女满炕跑”之义;闹洞房新人吃枣 , 含义是“吃一对枣枣 , 养一对小小”;生子后要喝红枣汤 , 祝福早早康复……春节携儿女给长辈拜年时 , 长辈会以红枣招待 , 是期待孩子们早(枣)早长大成人 。 闺女走娘家、女婿拜访老丈人时 , 外公、外婆会端出提前蒸好的枣山招待小外孙 , 寓意“外婆是你们的靠山” 。
人们喜枣爱枣 , 千百年来咏枣颂枣的诗文比比皆是 。
唐朝诗人刘长卿诗云:“行过大山过小山 , 房上地下红一片 。 ” 清吴泰庞所作《晚眺》一诗 , 则把枣乡美景写到极致:“六月鲜荷连水碧 , 千家小枣射云红 。 ”枣树朴实无华 , 白居易赞其“君求悦目艳 , 不敢争桃李 。 君若作大车 , 轮轴材须此”;王安石说其“在实为美果 , 论材又良木” 。 枣树生命力极强 , 清代诗人张镠赞曰: “何须珍异物 , 爱此一林丹 。 雾暗青虬隐 , 秋花亦玉寒 。 吹豳常应候 , 则壤不名酸 。 寄语安期叟 , 如瓜讵可餐 。 ”
枣树发芽晚 , 落叶早 , 枣花小而无华 。 但在诗人眼里 , 枣花最美 , 红枣最甜 。 宋代诗人王溥的《咏牡丹》诗:“枣花至小能结实 , 桑叶虽柔解作丝 。 堪笑牡丹如斗大 , 不成一事又空枝 。 ”李白在诗中表达对枣的惊奇:“亲见安期公 , 食枣大如瓜 。 ”杜甫的诗里却写的是嗜爱;“庭前八月梨枣熟 , 一日上树能千回 。 ”辛弃疾则是欣喜:“枣瓜如可啖 , 直欲觅安期 。 ”
千年枣树的发现 , 也屡见于报端 。 在陕北佳县、山东庆云等地 , 发现了有很多饱经沧桑的枣树“老寿星” , 留下动人传说 。 我的家乡阎良 , 也有一片枣园 , 闻名遐迩 , 称为“相枣” 。 据《阎良区志》记载 , 相枣分布于石川河沿岸 , 早在2300多年前当地即有种植 。 现有枣树两万多亩 , 树龄最长者可达千年 , 也是西安地区第二大古树群 。 相枣的名称当地有传说和秦相甘罗有关 。 当年甘罗来此地赈灾 , 发现这种野生的枣好吃且耐饥 , 遂大力推广种植 。 《阎良区志》的说法 , 是此枣最初种植在古镇相桥一带 , 而相桥因北宋宰相寇准倡修而得名 。 阎良相枣以核小、肉厚、味甜、耐储运而享誉国内外 , 也是家乡人的荣誉和自豪 。
漫步枣园里 , 抑或走进枣林深处 , 人们感受更多的就是曲径通幽的情趣 , 不由发出赞叹曰“漫漫秋风夕照中 , 婆娑一树万珠红” , 悠然和谐的田园风光跃然字里行间 。
推荐阅读
- Daisy的时尚笔记|立秋过后早秋风衣,该准备了
- 立秋|立秋过后早秋风衣,该准备了
- 石竹|石竹芳最久,春露到秋风
- 金陵城|秋风秋意多恼人
- 坏小子不坏|又见秋风起
- 火烧云|郑州落霞夕照似彩墨 阵雨、雷阵雨这两天依然“在线”
- 又见秋风起
- 美恋舍|浪漫、时尚、优雅集一身的初秋风尚,罗杰·维维亚七夕系列发布
- 秋风秋雨不如秋天有你,哈弗F5改变了我的生活方式!
- 兰州日报|晨光夕照(外六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