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全球最低”生乳标准为何十年不更新( 二 )

中国“全球最低”生乳标准为何十年不更新
制图:马霖一位知名乳企负责法规事务的人士向《财经》采访人员明确表示 , 其所在企业从未听说新国标快要出台的消息 。 “生乳国标连官方的公开征求意见稿还没出过 。 ”该人士说 。采访人员在国家标准委员会的网站上也未查询到乳业新国标意见征求稿 。 征求意见是迈向国标出台的关键一步 , 企业还未收到征求意见稿 , 这意味着距离生乳标准等四项乳业新国标出台还有一定时间 。一位了解政策的奶业经济研究人士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目前 , 4项新国标已经经过卫健委专家评议一次 , 但是还需要继续评议讨论 , 什么时候启用尚不清楚 。《财经》采访人员了解到 , 目前 , 生乳新国标正由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审议评估 , 该中心下设了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审评委员会 , 卫健委食品司是其业务主管单位 。 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回复称:卫健委分管领导们认为 , 舆情已经过去 , 因此不接受采访 。中国奶业协会也拒绝了《财经》采访人员的采访请求 , 并表示 , “国标出台程序复杂 , 且不是协会牵头 。 ”就制定生乳标准相关问题 , 采访人员又联系了负责制定四项新国标草稿的农业农村部、奶及奶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主任王加启 , 以及负责推进国标修改具体工作的中心副主任郑楠 , 截至发稿 , 农业部及上述负责人均未回复采访人员的采访请求 。此前的自媒体文章曾指责乳企插手标准的修订 , 一位伊利的质量负责人在近期的一次媒体沟通中告诉《财经》等媒体 , 除了在标准起早、制定和公开征求意见时 , 乳企有提建议的机会 , 在标准正式审议和制定过程中 , 乳企实际上无法干涉 。亦有业内人士指出 , 无论是伊利、蒙牛 , 还是其他乳企 , 都无法主导生乳标准的高低 。 不过 , 标准制定时会考虑乳企的诉求 , 以及乳业的整体水平 。新国标的争议点在哪?业内人士表示 , 包括生乳标准在内的几项乳业新国标一直“难产” , 原因可能是 , 在标准中某些内容的修订上 , 业界还存在争议 。中国“全球最低”生乳标准为何十年不更新
中国“全球最低”生乳标准为何十年不更新
图片来源:GB 19301 《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生乳》(第一次讨论稿)与现行标准相比 , 2018年发布的新国标讨论稿最大的变化是 , 它试图确立一套生乳分级标准 , 将达标奶源与更优质的奶源用分级形式体现出来 。从上图的讨论稿内容中可以看到 , 一些关健指标都有了分级 。 例如 , 备受关注的蛋白质含量 , 合格级与现行国标没有变化 , 仍为2.8g/100g , 增加了良级和优级 , 分别提高至3g/100g和3.2g/100g;菌落总数方面 , 合格级有所提升 , 达标值升至100万个/mL , 增加了良级和优级 , 分别为50万个/mL和10万个/mL 。讨论稿还提出 , 允许乳企在巴氏杀菌乳、灭菌乳产品上明确标注自身产品所使用生乳的等级 。分级的好处是 , 优质奶源更容易脱颖而出 , 乳企可以为优质奶源产品制定更高的价格 , 与低级别生乳生产的乳产品区别开来 , 也为消费者提供了不同等级的价格差异化产品 。分级也可以促进全国整体生乳质量的提升 。 在美国 , 分级制度由来已久 , 美国1924年就制定了优质乳条例 , 把生乳划分成A、B、C、D四个等级 , 并在奶产品的包装上明确标识奶源等级 , 到1965年 , 美国的食用生乳基本都达到A级水平 。但上述不具名乳企高层表示 , 业内的一个担忧是 , 生乳分级可能导致高端、低端产品价格分化 , 传导至上游 , 导致低级别生乳收购出现障碍 , 生乳收购价格下跌 。 也有业界人士表示 , 分级制会带来产品涨价潮 , 乳企会推出一批高价鲜奶产品 。一位对牧场管理了解深入的乳企人士告诉《财经》采访人员 , 大乳企通常不愿意分级 , 因为大企业产品线复杂 , 奶源多样 , 有高有低 , 小企业通常产品线简单 , 奔着最高标准就行了 。 他提及 , 在欧洲 , 乳企普遍自行实行生乳和产品分级 , 由第三方机构做检测 , 但中国还不具备成熟的第三方检测机构体系 。邓荣臻表示 , 在产品上体现分级 , 这对于用优级乳生产的产品做宣传是有利的 , 但从乳企角度看 , 各企业本身对不同等级的标准有不同的规定 , 乳企可能更愿意自行做分级 , 在产品端按照自己的方式讲故事 。在2018年发布的讨论稿中 , 另一项值得消费者知晓的改变是 , 首次提议将体细胞数纳入国标 。 体细胞数是衡量奶畜健康和乳品质量与安全的标准 , 此前就一直有业内人士呼吁将此指标纳入国家标准 。新国标讨论稿还引进了两项反映乳品鲜活程度的新指标糠氨酸和乳果糖 。 越新鲜的牛奶 , 蛋白质中所含糠氨酸越低 , 乳果糖也是如此 。 讨论稿提出了巴氏杀菌乳中糠氨酸应以12mg/100g蛋白质为上线 。这类反映乳品鲜活程度的指标也引发了争议 , 尤其是需要大量远距离运输的乳企会比较抗拒 。 邓荣臻表示 , 一般情况下 , 本地产的牛奶就近消费能够最大限度地保持牛奶的鲜活性 , 但中国的特殊情况是“北奶南运”:主要奶源地在北方 , 主要消费地在中部和南部 , 冷链运输有制约 。 新指标的规定可能会影响乳企在巴氏奶方面的推进 , 如果新标准与目前的奶源布局有不配套的地方 , 就会引起争议讨论 。上述乳企高层表示 , 政策制定方还有一个最大的顾虑 , 就是担心万一有部分奶源无法实现高标准 , 又会重蹈掺假的覆辙 。 但从目前的全国平均水平来看 , 例如蛋白质 , 已经很难低于3g/100g了 , 全国生乳质量是有保证的 。他表示 , 7月自媒体文章引发的争议让业内再次认识到 , 中国的奶源质量和产品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 , 但行业人自己讲的确有些“王婆卖瓜”的意思 。 由于国标过低 , 乳业也在提“农垦系”、“优质乳工程”这样的乳企联盟概念 , 他认为如果国家标准提高后 , 就不需要在行业内去“划分小圈子” , 不用去打这些招牌 , 可以换一种更好的方式与消费者沟通 。“虽然国标不会那么快出台 , 但我认为最近的形势会加速形成共识 , 便于有关部门推进这项工作 , 大家确实非常渴望新标准出台 。 另外 , 国标标准本身也比较复杂 , 最终稿可能会和讨论稿有不一样的地方 。 ”邓荣臻说 。相关新闻文章称蒙牛伊利等左右国家标准制定 中乳协发声明新京报快讯 据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官方微信7月10日消息 , 针对网传《深扒蒙牛、伊利6大罪状 , 媒体不敢说 , 那就我来说》一文 , 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发布声明回应 。全文如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