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川散记(全文版)

微信公众号:维扬之水szp过遂宁 , 奔成都 , 迤逦入川 。一、旅途琐记疫情犹在 , 因事西行 , 心存悸悸 。 从网上订好往返的车票和成都的酒店 , 大包小包背上 , 装了一瓶酒精棉纱 , 一瓶消毒粉和半块肥皂 , 行李太重 , 能精简的都精简 , 戴好口罩 , 再预备一包备用的 , 出发!火车南行 , 过邯郸 , 出河北 , 行至郑州北郊 , 猛看见一条黄土含量很高的河 , 河道宽广 , 浊浪翻滚 , 不像寻常小河 , 细看河中似有淤泥堆积的沙丘 。 查地图 , 说是黄河 。 原来黄河是这样的?有点不相信 , 感觉派头小了点儿 , 比心里设想的水量要少 。 想是近来北方天旱 , 没怎么下雨 。离郑州 , 自巩义、洛阳一路西行 , 道侧都是厚厚的直立型黄土 , 高墙一样护在铁路两侧 , 上面覆盖着绿色的植被 。 地势自东向西一路走高 , 多见黄土坡 , 少露地平川 , 因土坡的遮挡 , 没看到当地种的农作物 , 除了高楼大厦 , 就是大厦高楼 , 路边隐着几个类似于窑洞的建筑 。进陕入川 , 时逢深夜 , 看不到风景 , 未见大诗人李白所叹蜀道之难 。 火车钻了一夜隧道 , 一进去 , 外面漆黑 , 车里灯光格外显亮 。 手机断信号 , 当时我正在看张恨水小说《金粉世家》 , 看着看着就卡 , 家里人还不时发信息、打电话询问行程 , 一章小说看好久 。 太卡 , 索性丢开手机 , 专心看车里的人 。 邻座的胖妹妹 , 带了许多面包在吃 , 我只有黄瓜和水果 , 一边吃一边心里警惕 , 前车呀!以后说啥不能买这品种的面包 , 热量太高 。折叠了自己 , 朦胧睡去 。行至南充郊外 , 已凌晨四点多 , 瞌睡中 , 睁眼看见窗外一缕淡淡的白雾在山间悠然升腾 , 云蒸霞蔚 , 水稻良田 , 白墙黛瓦镶红边的小楼房 , 不次于徽州那些古建筑 , 美好的地方 , 感觉此时此刻 , 该有一只五彩斑斓的凤凰从青山绿水间姗姗飞出 。 房屋多是坡顶 , 有的平顶 , 也要支个一米左右高度的架子 , 搭上三角形的红彩钢瓦顶 。 显然当地雨水多 , 且不怎么刮大风 。 否则按北方的大风 , 早把那彩钢板刮没影儿了 。 此处风景 , 不次于徽州 。 “青山绿水 , 走进三寸方砚 , 人世沧桑咦嗷咦儿呦 , 自在神州图画!”带的四根黄瓜是玫亲自种的 , 纯天然无公害食品 , 顶花带刺直溜溜 , 洗时刺硬梆到扎手 。 还装了几包酸奶 , 两个桃子 , 几片面包 。 买的硬座直达车 , 受疫情影响 , 车上没有推小车卖零食的 , 也不送饭 , 列车员广播饿了去餐车 , 有时人家掂一袋子泡面在车厢里兜一圈 , 买的人很少 , 大多都在吃自己带的食物 。朋友们嘱咐在车上尽量别摘口罩 , 瞅瞅没人注意 , 叼个酸奶角在口罩里咕嘟咕嘟 。 出门不比在家 , 随便垫补一口就行 。 有点想念以前那些推小车 , 喊瓜子、饮料、矿泉水的日子 。 看似简单 , 如今还有谁肯在车上慢慢嗑一把瓜子 , 借以打发漫长的旅途等待时间呢!许多事 , 当时似寻常 , 如今都是奢侈行为 , 比如说去影院看场电影 。别人开始曲着身子 , 虾米弓一样占两个或三个座位睡觉 。 对面原来坐的那个瘦瘦的精眉塌拉眼35岁左右男人 , 不知去哪里找空座位睡觉了 。 没过郑州时 , 他告诉我 , 趁在郑州站停车时 , 下去买几桶泡面 , 比车上便宜 , 说车上卖7块钱 。 停车近半小时呢!到郑州站 , 却发现月台上的小售货亭都关门歇业 , 计划赶不上变化 。 邻座胖妹妹一个人占住两个座位 , 坐着难受 , 躺下不能 , 看着都憋屈 。 她说话倒是很温柔和气的 , 单听声音 , 像个娇小玲珑90斤的女孩子 。走道那边3个20出头的女孩子与胖妹妹是同一拨人 , 一个梳俩蜈蚣辫的占住仨座位在睡觉 , 另外两个跟我一样 , 在看窗外的风景 , 举着自拍杆录像 。 她们都很会梳头 , 花样美好 。窗外山连山 , 山间有平地 , 一道青山一川绿水 , 云雾飘渺 , 霞光散逸 。 水稻矮矮的 , 绿茵茵一片 。 第一次见水稻 , 总觉得水稻该在水里泡着 , 稻田里再养些鱼 , 这里的没泡水 , 就那么像小麦一样长在陆地上;有河 , 有池塘 , 许多池塘里种着荷花 , 舒展自然地开着 , 莲叶田田 , 不像公园里那么挨挨挤挤 。 可供持续发展的空间大 , 花啊叶啊也开心悠闲 。江南可采莲 , 莲叶间有鱼 , 这些池塘里不知有没有 。 记得小水格说他那次去苏杭朋友家 , 吃过稻田里产的稻花鱼 , 非常美味 。 南充这片稻田 , 显然没法子养鱼 , 或许那些荷塘和小河里有 , 火车上看不到 , 全凭想像流口水 。 美好的稻花鱼!打发时间的瓜子 , 借以充饥肠的泡面!默默想过 , 还是再叼个酸奶角在口罩里 , 咕嘟几口 , 聊以充饥 。过了南充 , 就是遂宁 。为什么南充给我的印象美好 , 这么有文化意蕴呢?别人说 , “许是你第一次入川的原因 , 要是坐下来打几圈麻将估计就困惑了 。 ”我还没有学会打麻将 , 也没养成茶癖 , 理解不了川人的安逸 。网友夜雨宿巴山评:“说起来 , 南充算是川北大市了 。 曾经的川北行署所在地 , 93年前的广安也归他管辖 。 算起来很人和 , 远了的陈寿 , 樵周不说 , 近了说 , 张表方 , 朱老总 , 罗长子也都是南充人 。 高校来说 , 南充也算川内地级市中 , 高校多的 。 当然不能成都比 , 在川内 , 成都的虹吸太历害了 。 ”二、成都印象去之前 , 成都松先生嘱咐:“记得带伞 。 ”下火车 , 到成都站 , 松先生一路微信电话遥控导游 , 说这是成都北站 , 老火车站了 , 出门如何走怎么拐就是地铁站 , 成都地铁交通便利 。 拖着大包小包跟着人流 , 验过体温 , 检过票 , 如今都是电子车票 , 把身份证往机器上一搁 , 一扫就行 。 出差的人另外去电脑机器上自助打印报销凭证 。 出站 , 看着街头的饭馆人流 , 开开导航 , 依然一片茫然 。 索性直接打出租车 。成都街头的女子皮肤都是本色 , 从脸看到裸露出的小腿 , 都是一种色调 , 没经过烈日暴晒的那种肤色 , “蜀犬吠日”这成语看来是真的 , 见次大太阳很稀罕 。 看看自己擦着防晒霜还被晒到发黑的脸皮儿 , 突然有点惭愧莫名 , 咋这么黑呢?或许在成都住上一个月 , 这样的小麻阴天 , 俺也能变白的 。总体印象:成都女人喜欢打伞 , 皮肤没被太阳晒过 , 自然本色;许多楼顶都长着草 , 甚至一米多高的小树 , 新新的大楼 , 有的顶上还特意种了花 , 开的很展样 , 他们也不怕植物的根扎进楼顶漏雨呢!空中的飞机瞅着格外大 , 低低从半空掠过 。 疫情影响 , 机票都在打折 , 从双流机场和绵阳机场出发 , 都能回河北 , 查查价格3.8折 , 与高铁和普快卧铺价格差不多 。 这么便宜的飞机不坐 , 真是亏得慌噢!找到预订的酒店 , 疫情影响 , 这样高档的星级酒店一个没窗户的小房间只要100多块钱 , 便宜到让人不敢相信 。 搁下行李出门往北走 , 找到一片教育培训的楼 , 吃了在成都的第一顿饭 。 只想点份冒菜 , 没想到22元赠了一碗米饭和一盘西瓜 , 还有一碗有西瓜粒和葡萄干的冰粉 。 不比不知道哦!后来在街头吃的冰粉都比这里贵 , 哪怕是一碗最简单的红糖冰粉 , 要6块钱噢!所以说人家这店真是豪华版 。在成都的第二顿饭 , 是肥肠粉、红油抄手和军屯锅盔 。向来不喜欢肥肠的怪味儿 , 又怕辣 , 鼓足勇气 , 才点的 。 咦 , 不错哎!豌豆酥脆 , 肥肠嫩滑溜 , 汤汁红亮 , 麻辣鲜香 。 粉呢 , 原来是细点儿的红薯粉条 , 不是白亮的米粉 。 原来我可以吃肥肠的!单吃肥肠粉和抄手 , 辣 , 见门外支个军屯锅盔摊子 , 看那个外表跟我们本地的油酥烧饼类似 , 大概也一块钱一个 , 准备买2个下饭 。 首先得问价钱呀!不问不知道 , 一问吓一跳 , 10块钱一个噢!立马感觉自己还是智慧的 。 看那师傅摔面团 , 铺平抹酥油 , 卷肉馅 , 砸的面板啪啪响 , 很出力气 , 打出的锅盔喷鼻香 , 金黄油酥 , 决定再贵也得尝尝 。一尝 , 真是酥脆可口 , 肉香浓郁 , 真材实料 , 确实值10块钱!锅盔有点干 , 配辣乎乎的软和肥肠粉恰好 。 边吃边想 , 咋往回给家里人带点儿?可惜太贵 , 带回老家别人不识货 , 以为千里迢迢带了个凉烧饼回来 , 再被笑话一通 。 饼里面不是猪油就是肉 , 时间长油浸入变柔 , 凉了 , 猪油腻口不好吃 。成都的面食按“两” , 一两10元 , 二两12元 , 三两14元 。 比如红油抄手 , 就是厚皮儿的鲜肉馅馄饨 。 差一两才隔2块钱 , 感觉买一两太不划算 , 所以直接喊三两 , 居然也能消灭光 , 真是饭桶呢!据文友夜雨宿巴山说 , “这是川内习惯 。 所谓的两 , 未必真是秤分量 。 如同今天别的地区小份 , 大份 , 超大份 。 过去川中面馆 , 都是问几两再下面 。 通常女子饭量二两 , 男子三两 , 体力劳动者更大些 。 馄饨一物多名 , 成都人喊抄手 , 重庆人名包面 , 广东人叫云吞 。 ”逛到武侯区 , 吃豌杂面 , 豌杂面里的豆子脆脆酥酥的 , 吃不惯红油 , 边吃边看 , 邻座有一个老太太在吃清汤抄手 , 馋得我又在流口水 。 这家小店的萝卜片呈粉红色 , 脆铮铮的 , 免费 。 豆浆在一个大保温桶里装着 , 客人自己拿碗盛 , 也免费 。 早上去这家店 , 傍晚又去 , 一碗清汤饺子 , 两碟子脆萝卜 , 痛喝一碗豆浆 。 不知咋的 , 总馋人家那萝卜 , 还有隔壁甜丝丝的梅子酒 。串串 , 6毛一串素菜 , 荤菜多少钱忘了 。 毛肚类搁在盘子里 , 按红黄蓝盘子结账 。 笋脆生 , 我喜欢 。 一半红油 , 一半清汤 , 大热天 , 围着这么大的锅吃串串 , 别人不知咋想 , 自己觉得好笑 。串串店东边有一个玻璃柜子 , 里面有叠成方形的韭菜饼和火腿肠饼卖 , 还有炸糯米球和油条、油饼 , 买了两个馅饼 , 配着串串 , 缓解辣劲儿 。串串店再往前走一段 , 有一家便利店 , 进去买水 , 不慎把钱包掉在店外面 , 彼时人流涌动 , 很快就会被人捡去 。 店员适时在后面喊我 , 才算没丢 。 蜀人瞅着精明 , 但心地极厚道善良、耿直热情 。去人民公园地铁站 , 不认识路 。 先问一位头发花白的老太太 , 她说不用过天桥 , 前面在维修 , 指好方向 , 怕我们走错 , 跟着走了一段路 。 让跟在一群赶地铁上班的人后面走 。 接下来见一个穿绿连衣裙的细腰小姐姐 , 25岁左右的样子 , 挎个包 , 紧走慢走的 。 我们问路 , 然后跟着她 。 女孩子一路小跑 , 还不时回头看我们跟上队伍没 。 直带到地铁口 , 才跟我们说再见 。成都治安也好 , 逛街到夜10点 , 走在人少的街上 , 心里也不觉得害怕 , 还顺便买个蛋烘糕 , 舔碗冰粉 , 真是个安逸的地方 。感觉猪油、牛油是川菜的灵魂 。 火锅底料里有大量牛油 , 锅盔里也需要揉进猪板油起酥 。 猪油不只川菜用 , 江南人也好这口 。 猪油的确香 , 猪油蒸米糕 , 网油烧鱼 。 上次有个成都朋友提到他外地女友的朋友圈美食 , 怜惜的说:“太素了 , 改天给她寄一罐猪油过去 。 ”以前看港美食家蔡澜写吃面条 , 总忘不了加一勺子猪油和酱油 , 酱油越浓稠越喜欢 , 讲究一种“珠儿”酱油 , 滴一滴浓到珠子一样 。 他的口味重 , 咱欣赏不来 。 煮泡面我都不肯加油料包 , 嫌挂的那层肥油腻得慌 。去都江堰 , 需要坐地铁到犀浦 , 换城际高铁 。 到犀浦时间还早 , 许多赶车的人 , 都在买早点 。 蒸笼里热腾腾白胖的菜包子和糯米烧卖、蒸肉饺 , 还有煮玉米 。 买两个酸豆角肉馅的包子 , 3块钱 。 走不几步 , 饭店卖的比她这里贵 , 2元到3元一个包子 。买了4个小蒸饺 , 2个糯米烧卖 , 8块钱 。 一碗红糖凉糕7元 。最早吃的那碗红油抄手 , 饱鼓鼓的一肚子鲜肉 , 这次的蒸饺也是 , 透明的皮儿 , 里面全是肉 。 烧卖的糯米里掺着肉丁 , 烧卖皮儿是粮食 , 糯米也是粮食 , 这俩对到一起 , 糯米拌上佐料当馅儿 , 跟北方的烧卖不一样呢!北方的羊肉烧卖 , 里面裹的是肉 。三、武侯祠掠影文友夜雨宿巴山留言:“老话说少不入川 。 你不去昭烈帝庙或子龙墓拜望下你们你们河北老乡?”子龙墓在崇州 , 离市区远着呢!去不了 , 改天从正定坐飞机过去 , 抓把故乡土带着去看看我们常山云赵子龙 。 赵云61岁就因病辞世 , 那些演义小说里非让他70多还带兵打仗 , 太辛苦 。 辞世时他外表应该还不显老呢!大约还保持着当年万马军中七进七出的英勇形象 , 不是苍颜白发的龙钟老年人 。 自古美人如名将 , 不许人间见白头 。 美人老年让人失望 , 英雄暮年 , 如需扶杖而行 , 动辄呼人相助 , 内心也是凄凉崩溃的 。在伏龙观见到一位80岁左右的清瘦老人 , 一边一个壮年汉子 , 缓缓把他扶下台阶 , 又抬了轮椅下来 。 偌大年纪这身体 , 还有雅兴游览 , 显然属于有闲有钱有人阶层 。有三小时的空闲时间 , 想去武侯祠看看 。打车 , 排队买门票 , 成人票50元一张 , 紧赶慢赶进去 。 一对老夫妇正在门里拍照片留念 , 我凑过去 , 请他们给我拍一张 。 老先生拿着我的手机 , 选角度 , 看光线 , 指挥我做表情 , 拍了一张 , 似乎不满意 , 拿手机划出刚给他家老太太拍的几张 , 满意地欣赏着 , 仿佛在看他老婆18岁时青春洋溢的美好照片 。 然后得意地指着 , 要求我照那标准摆姿势 。人家显然是老旅游了 , 有钱有闲的老人家 , 我哪里比得上人家会摆姿势拍旅游照片!成都60岁以上老人凭身份证随便逛景点 , 不用花钱买门票 , 西安65岁以上的老人也享受这待遇 。 想到自己可能一辈子都这么惨淡地干活儿、吃饭、睡觉 , 接着干活儿 , 睡觉、吃饭 , 周而复始 , 没清福可享 , 心中恻恻 , 灰溜溜地穿过那些森森古柏 , 那些画栋雕梁 。文臣武将们的泥彩塑像在两廊里静静坐着 , 前面有介绍牌 , 写着他们的名字 。 “神笔马良哎!”有女游客惊喜地说 。 显然 , 别的塑像她不认识 , 只认识那个童话故事里画金能花 , 画饼能吃 , 画马会跑 , 画海发大洪水的神笔马良 。她不知道这是失街亭被斩首那个马谡他哥—马良 , 字季常 , 眉毛中有白毛 。 他们家哥五个 , 名字里都带个“常”字 , “马家五常 , 白眉最良 。 ”马良辅佐刘备 , 很有才华名气 , 现在混得需沾童话故事人物的光 , 才能被人知 。 这是上过历史书的人物 , 其他庸庸碌碌 , 如蝼蚁似草芥的小人物 , 如我 , 又能在世上留下多少痕迹呢?驻足思忖的功夫 , 又接二连三地听到惊叹声:“马良!这是神笔马良呢!”想想好笑 , 真要是神笔马良做刘备的大臣 , 那还有诸葛亮的事儿?随便画画 , 军粮有了 , 军队有了 , 画个大水灾大火灾 , 敌军能往哪里逃?江山妥妥到手 , 刘皇叔何须啥关张赵云、卧龙凤雏 , 更不用三顾啥茅庐 , 一个马良足够 。武侯祠牌匾、对联很多 , 廊上的前后出师表书法舒展大方 , 矫健飘逸似游龙 。古柏碑楼 , 肃穆庄严 。 一向不喜欢看泥塑像 , 三义庙张飞吹胡子瞪眼 , 诸葛亮子孙三代人坐在一个屋子里 , 身边两个小童子 , 卧龙依旧摇着他的羽毛扇 。 以前武侯祠刘备像身后有后主刘禅塑像的 , 大约是在宋朝被挪走了 , 嫌他懦弱无能 , 没保住祖宗基业 。其实冤枉了人家 。 刘禅早年流落民间 , 深知百姓疾苦 。 果断放权给诸葛亮 , 用人不疑 , 让他得以施展本领治蜀北伐 , 死后又追封其为武侯;西蜀末年 , 见机行事 , 果断投降 , 停止内战 , 保护一方百姓平安;降后 , 装傻充楞 , 乐不思蜀 , 低调做人 , 自己和子孙得以保身活命 。 没有大仁慈 , 大气度 , 大胸襟 , 做不到这些 。随便走走 。河水清可见底 , 有一条我脚这么长的金鱼在远处游弋 , 吐着泡泡 。 假山瀑布 , 喷泉口那里 , 一只灰毛小鸟在独自跳舞 。 同伴喝过水已离开 , 它还在假山石上水雾里自恋式跳舞抖动 , 那小翅膀抖的 , 那小腿儿跳跃的 , 那小脑袋晃的 , 见几个游人围着自己看 , 更是人来疯一样舞得厉害 , 像一个喜欢表演的老北京天桥卖艺耍把式的 。 绿化好 , 生活闲适 , 连鸟都会浪 , 浪的如此娇痴 , 舞得这么癫狂 , 仿佛它每月领着上万元退休金似得 。天阴 , 不时迷离一阵 , 掉几个大雨点子 , 我有伞 。 这次成都行 , 带回的纪念品只有一把格子布大折叠伞 。河边一棵弯弯的树 , 结着鸡蛋大的绿果子 , 像缩小版的冬瓜 。 核桃不是核桃 , 苹果不是苹果的 , 不知是啥稀奇果 , 莫非是传说中的人参果树?成都这优越的气候水土条件 , 插根竹棍都能长成参天巨竹 , 出现稀奇果树的几率比别的地方大多 。成都街头卫生间不多 , 不像我们邢台 , 在市里主街道上走一段路就能见个贴瓷砖的公厕 , 再走几十米又有一个简易式 , 接着走一段 , 道边又杵着一个 , 非常怕行人喝水多了尿裤子 , 出现的频率高且直白坦荡 。 而成都街头和旅游景点的卫生间似乎隐藏得恰到好处 , 总在你需要它的时候适时出现 。武侯祠卫生间门口摆着雕花的古典木头桌椅 , 每个水龙头下都接着一个底儿中间有孔的大青花瓷盆 , 当水槽用的 , 小细节处显文化 。转一圈 , 又回到那棵树下 , 过来一个保洁大爷 , 问过 , 原来是株海棠树 , 果子不能吃 。喜欢那清亮亮的水 , 蹲下身把手伸进水里 , 摸摸 , 凉浸浸的 。 附近小桥边 , 一个女孩子也在做这样的姿势动作 , 见我抬头 , 她也看过来 , 笑笑说:“水很凉呢!”雨 , 不时滴下 。撑开我的大伞 , 匆匆走着 , 一层层大殿 , 一副副对联 , 牌匾、雕像 , 千年来历朝历代的名人骚客给诸葛先生君臣留下多少赞誉!其实刘备君臣相当于军阀割据 , 不是吗?隆中对 , 已定下基调 , 三分天下有其一 。 先苟安蜀地求生存 , 等机会合适再派大将从荆州一带出发北伐 , 一统天下 。他们入川之前 , 蜀人们过的日子很安闲的 , 即便打仗 , 也没北伐这样的大仗 。 刘璋仁弱 , 考虑到黎民百姓的安危 , 不肯随意起刀兵做困兽之斗 , 甘愿投降 。 刘备君臣进川后 , 没完没了的打仗 , 以战争求和平稳定 , 就像一只好斗的公鸡 , 时不时巡查鸡笼四周 , 咯咯叫着 , 瞅见人路过就支楞起俩花翅膀 , 竖着两只骚眼睛 , 撵着想啄上一口 。 真要是人急了 , 拿脚踢它 , 又没出息的落荒而逃 。《三国演义》里讲的六出祁山 , 九伐中原 , 其实都是穷兵黩武 , 有伟大的水利工程都江堰庇护 , 成都平原水旱从人 , 没有饥馑 。 蜀地易守难攻 , 富庶繁华 , 自给自足 , 何须去攀山越岭 , 离乡背井搞什么北伐大业!诸葛武侯君臣的到来之于蜀人 , 未必是啥福事 。 为他们留名修祠 , 彰显千秋 , 是蜀人的厚道与长情 。 或许 , 人们欣赏的是诸葛亮鞠躬尽瘁 , 死而后已的奉献精神 。 “三顾频烦天下计 , 两朝开济老臣心 。 出师未捷身先死 , 长使英雄泪满襟 。 ”看看到了后门 , 再走就是锦里 , 不需要门票 。 感觉没逛够 , 夹着伞又回头转一圈 。 许多人沿着一道红墙在走 , 很老的青石板路 , 没有宽窄巷子的石板光滑 , 溜达的人流量大了 , 鞋底子才能蹭的石板明亮 。一边转 , 一边猜 , 踏着古老的青石板路 , 看着碗口粗的绿油油森森巨竹 , 咱也不敢问 。 这粗壮的郁郁青竹 , 比普通的大梧桐树还要高大 , 一查 , 原来是有名的“红墙竹影” 。 好奇的跟着人流走 , 看竹子 , 看青砖老墙头儿 , 绕着一个大封土堆走啊走 , 怎么也走不到尽头 。 终于忍不住 , 问旁边几个游人 , 才知道是大耳朵刘备的墓——惠陵 。墙角有一个石鼓 , 不知年代 , 泥尘与青苔糊着 , 寂寞地蹲在墙角 。 有人在这位汉昭烈帝牌位前供了几朵黄花呢!君臣合祀 , 倒是省事儿 。 刘备到底还是沾了人家诸葛亮的光 , 死了还靠人家的名望保护着 。 没见乾隆、慈禧他们的墓都曾被盗过 , 连隋炀帝和曹操都被开发挖出来 。 刘备的墓能安然无恙 , 可见千年来蜀人的厚道 。逛锦里时 , 匆匆一瞥 , 见还有一个大墓 , 也是很大的封土堆 , 写着刘湘墓 。 原以为是刘备那时代的古人 , 猛想起民国有一个川军抗日名将叫刘湘 , 一查 , 果然 。国家危难之时 , 1932年3月8日, 成都八万多民众举行“请愿出兵”大游行 。 1937年8月7日 , 刘湘参加国民党政府最高国防会议 , 慷慨陈辞:“四川可出兵30万, 供给壮丁5 0 0万, 供给粮食若干万担 。 ”亲自率军出川抗日 , 鼓舞了全国人心 。1938年初 , 刘湘病逝 。 留下遗嘱 。 上阵杀敌前 , 将士们将遗嘱当誓言高声宣读:“敌军一日不退出国境 , 川军一日誓不还乡!”川军共40余万人出川抗战, 应征出川抗战的壮丁约300万人, 财政出资占全国的30% 。 “据统计 , 出川将士为国捐躯、战死沙场共263991人......”当年四川是大后方 , 侵略的日军一兵一卒未进川 。 川人本可以划界自保 , 过自己世外桃源的小日子 , 可他们还是放弃安逸的生活 , 告别了大米饭、钟水饺、担担面、红油抄手、肥肠粉和麻将牌 , 离开侃大山的舒适茶馆 , 踩个草鞋 , 穿着单衣挨饿受冻北上抗日去了 。刘湘将军因辛劳过度 , 胃病吐血 , 不治身亡 。 当时是国葬 , 延安也送了赞誉悼词的 。 他与李鸿章、乞丐教育家武训一样 , 在几十年前那个颠倒的年代里被折腾的尸骨无存 。 如今这封土堆虽大 , 里面不知埋的是啥 , 莫非是衣冠冢?大江东去 , 浪花淘尽英雄 , 深深的难过 。匆匆逛锦里 , 许多青年男女携手并肩 , 悠然自得 , 头上各戴两个黑白小熊猫的发圈 。 清冷河水 , 古时曾经浣锦 。 竹林幽深 , 藏着吹箫的弄玉 , 唱歌的小郎 。卖茶小妹穿着旗袍在招呼客人 , 茶馆的半老徐娘在当众做着健美操 , 胳膊伸伸 , 屁股摇摇 。 走出锦里景区 , 见有鲜榨橙汁和无花果卖 , 喜欢无花果 , 买了几个 。四、都江堰一游逛半天 , 出来还是吃饭 。我们北方各式各样的烧饼 , 似乎都没军屯锅盔这么费油费肉 , 一比 , 那些芝麻烧饼就是个面坨坨 , 充饥而已 。 想来是天府之国的街面繁荣 , 物产丰足 , 养刁了吃客们的嘴巴 。都江堰 , 保障了成都的农业生产 , 保护了一方百姓不受水旱灾害侵袭 , 可谓自秦朝延续至今的利民利国水利大工程 。匆匆走过 , 我没研究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构成 , 看不懂 。 过南桥、离堆公园和伏龙观 , 走悬索桥 , 脚下踩的那个江心大堤把岷江一分两半 , 一个内江 , 过飞沙堰 , 经宝瓶口流入成都平原 , 一个外江 , 奔腾汹涌 , 汇进长江 。鱼嘴分水 , 宝瓶口导流 , 分沙堰起防止泥沙堆积的作用 。 宝瓶口是秦朝蜀地太守李冰带着上万民工人工开凿出来的 , 当时没雷管和炸药 , 开山凿石连个好钢钎都没 , 整整8年时间才开凿出那么点个小口子 , 唤作“宝瓶口” 。比起绵延无际的山峦 , 宝瓶口的确是个小小的山口 , 在伟大的自然界前 , 人类毕竟是很渺小的 , 需要常存敬畏心 。原以为自秦朝李冰父子建成都江堰后 , 它就一直是那个样子 , 一两千年就那么保持过来 。 没想到一查资料 , 年年冬季枯水季需要淘滩 , 堤堰需每年一小修 , 几年一大修 , 有时遇到突发情况 , 还得及时抢修 。 水大的年份 , 比如清朝丁宝桢总督四川那那时 , 前一年 , 筹措13万两银子做工程 , 花了近12万两银子大修了都江堰 , 河工们的伙食是大米干饭管饱 , 三天还给做一顿回锅肉 。 结余下1万两修了南桥 。 那年水大 , 刚修好的人字堤被冲毁 , 成都平原遭了水灾 。朝廷震怒 , 认为维修有猫腻 , 豆腐渣工程 。 查下来 , 人家丁宝桢没有贪 , 那年确实是大水量年份 。 最后罚老丁自掏腰包补给朝廷2万两工银 , 官降三级 。那时的官员都要脸面呀 , 坏的堤堰得修啊!老丁越想越窝囊 , 又找人帮忙 , 筹措工银 , 趁着冬天枯水季 , 动用许多民工 , 旧时没挖掘机 , 全靠人编竹笼 , 搬石头 , 估计得成千上万人忙乎 。 还是沿用竹笼装大鹅卵石的法子 , 刚柔相济 , 重修了溃堤 。现在看到的都江堰是四川水利部门又大修过的 , 有地儿写着用了多少多少钢筋水泥 。漫步成都街头 , 无意中进入个小巷子 , 路边都是桂花树 , 没花 , 只有树和小小的花骨朵儿 。 有几家店铺 , 其中一家小门脸儿挂个一米来长的大招牌 , 上写三个大字“王胖鹅” 。一想起这个招牌就忍不住笑 , 别人不明白啥梗 , 我也不想说 。看路线图 , 买票 , 地铁嗖嗖的 , 很快到犀浦 。 出地铁站 , 松先生微信嘱咐 , 别走远 , 地铁站附近直接能换乘城际高铁 。 果然近 , 在附近街上买了糯米烧卖和蒸饺 , 掉下两张没用的票 , 有两个正坐个小板凳说话的中年女子看见 , 忙喊我 , “车票掉了!”捡起 , 装兜里 , 说了谢谢 。现在都是电子票 , 刷身份证就行 , 到高铁上展开想看看座位 , 原来机器出的那两张票还不是我的名字 , 抓错了 , 真是好笑 , 也没地儿扔它 , 捏手里直到都江堰 。出高铁站 , 换公交 , 沿路都些高楼门市之类 , 都江堰原来还是个小城市 。 很快到了景区 , 90元一张门票 , 提前订的 , 刷身份证进去 , 看到南桥 , 装修很美 , 它是个廊桥 , 位于宝瓶口下侧内江上 , 消夏胜地 。 乍看像个古典大戏楼 , 太累 , 我要留着力气看都江堰工程呢!没心思看别的 , 一步也不肯多走 。进景区 , 过堰功道 , 站的12位修堰功臣 , 从汉唐一溜排下来到宋元明清 , 各穿着代表本朝的官服 , 我只认识诸葛亮和清朝的四川总督丁宝桢 , 一想到老丁 , 第一反应居然是宫保鸡丁那个菜 , 嗬 , 那脆脆的油炸花生米!200多个喷水的龙头在道旁水渠边一字列开;张松银杏树下 , 许多人在拍照 。爬上台阶 , 看到李冰的石像 , 据说是1974年发现 , 从江底挖出来的 , 石像刻着名字 , 穿秦制宽袍大袖的官服 , 两手搭在一起 , 藏在大宽袖子里 , 行礼如仪 , 稳重文雅的样子 。 旁边有个失去头的石工像 , 看上去没有官位 , 有说是他儿子李二郎 , 有说是石工 。 传说李冰在江中立有三个石头人测水位 , 目前已挖出这两个 , 还少一个 。元朝时大修都江堰鱼嘴 , 用了两万五千斤铁铸了两只铁龟 , 俩龟脑袋挨着头 , 身子分开 , 放在金刚堤头那里当鱼嘴 。 也有说用了一万六千斤铁 , 还有说用了6万斤铁铸的大龟 , 具体多少 , 等找到挖出来才能知道 。 目前还没有找到那俩大铁龟 , 修好后鱼嘴保用了半个世纪 , 因为鱼嘴下面是卵石河床 , 后来有次发大水掏空 , 把它们给冲没了 。 同样被冲走的 , 还有明朝铸的几万斤的大铁牛 , 也是用来当鱼嘴的 。 有专家拿着仪器在江下游找 , 没找到 。 有说 , 可能被冲到上游了 , 后面慢慢再找吧!好几万斤铁的大物件 , 总不会凭空消失 。水至柔至弱 , 却又至刚至强 , 有如此大的力量 , 几万斤的大铁东西说冲就冲没 。跟着戴满口罩的人流 , 过颤巍巍 , 晃悠悠的索桥 , 上了鱼嘴延伸过来的那个大平台 , 地图上说是金刚堤 , 有观光车拉着游客向鱼嘴方向走 。 几天折腾下来 , 一天三万步 , 我已经走不动了 , 两腿发酸 , 走走停停 , 可还是不肯坐车 , 一来图省钱 , 二来想慢慢走着看风景 。一会儿拍个宝瓶口照片 , 一会儿看看分沙堰的位置 , 再跑金刚堤中间看看那些奇特的树 , 许多种类我都没见过呢!有的像蕨类植物 , 有的高高直直的 , 我以为它们是楠木 , 如果一石兄来了 , 他一个植物学作家应该能认识 。 后来对着手机查查 , 才知道是杉类树木 。 有一只小小胖胖的麻雀 , 一点儿都不怕人 , 自顾飞出来 , 落地上 , 张着翅膀弹跳 , 那么快乐而悠然 , 沐浴着大自然自由光彩的麻雀哎!我说它的神态格外好看 , 估计是在野外锻炼出来的 , 同伴说那是它傻 , 没被人赶着追扑过 , 否则看到人类就不会这么靠近 , 还这么单纯乐呵 。远眺 , 内江水翻着浪花儿 , 打着旋儿 , 冲过宝瓶口 , 像是鲤鱼跃过龙门 , 浩浩荡荡奔向成都平原 。 没跃入的多余水流像下台阶一样 , 滑过一个个小小的台阶一样的设计 , 从索桥下过 , 汇入外江 , 此后这段岷江被称为金马河 , 朝着长江的方向汇流而去 。鱼嘴前方有三个小小的江心绿洲 。 我有点怀疑 , 脚下这一大片金刚堤平台 , 在秦朝李冰修之前是否也是个自然形成的江心洲呢?可能面积小点 , 低矮点儿 , 毕竟很大的土石方呢!从地图上看 , 金刚堤形似鲸鱼 , 可实际走下来 , 累得很 , 很大面积呢!靠人力砌个大卵石堤边包住它 , 已经太难 , 即便把历朝历代的修堤堰的石头都堆过来 , 也难 。 凿宝瓶口时 , 条件落后 , 没挖掘机 , 没卡车拖拉机汽油 , 全靠人力 , 捏个大石头锤砸 。 后来有工人发现 , 先在山上架起柴火烧 , 再浇上冷水 , 促使山石炸裂 , 这样开凿又快又容易 , 才加速了工程进度 。有说李冰是在前人古蜀国王鳖灵开凿修筑的基础上做的工程 , 鳖灵的治水事迹已无法考证 , 大约也是位大禹一样的人物 。 有的传说里 , 干脆把他当做李冰养的镇水神兽 。 谁让他名字里带个“鳖”字呢!看来起名是个大学问;还有说灌江口二郎神就是李冰儿子李二郎的 , 可那牵狗的三只眼二郎神明明姓杨不姓李 , 只能说是碰巧了 , 还有说李冰只有俩女儿 , 根本没儿子 , 那个治水秘诀传儿不传女 , “深淘滩 , 低做堰 , 逢弯截角 , 遇正抽心 。 ”因为没儿子 , 怕失传 , 李冰才公开出来 , 刻到石头上 。 人们觉得这么伟大的人没儿子怪可惜的 , 所以把二郎神硬塞给他做儿子 。 这样开凿起山来就容易了 , 二郎神力能担山嘛!一直朝鱼嘴的方向走 , 路边许多小房子 , 摆满了吃的喝的 , 担担面、红油抄手、麻辣兔子头、小面、各类粉 , 串串、饮料 , 同伴过去看看 , 想喝杯酸梅汁 , 转眼回来 , 默默喝起自带的矿泉水 。 下起雨来 , 许多人坐在长椅上休息 , 我们也靠过去 , 拖着自己的腿 。走走停停 , 停停走走 , 扶着栏杆看看堤下的鹅卵石 , 再看看那湍急的内江水 , 欢快地爬滩越堰 , 翻波起浪 。 一望滔滔 , 如此美妙宏大 , 简直是语言形容不出来的 。 再看那过了宝瓶口的江水 , 像一个温婉文雅白净的川妹子 , 不声不响 , 淌向远方 , 去灌溉成都的多少万亩良田 。拖拖拉拉 , 走到了鱼嘴的位置 , 看那一个个白亮亮的浪头接二连三拍打在鱼嘴上 , 太伟大了!太壮观了!忙着拍照片 , 又怕手机掉水里 , 紧紧抓住装饰的链子 。 据说现在的鱼嘴是用混凝土浇灌成的 。 上次汶川地震 , 鱼嘴被震裂出许多纹路 , 水利部门发现后紧急维修 , 用了好几十吨混凝土才灌好裂缝 , 修好鱼嘴 。 不知怎么回事 , 站在鱼嘴上方 , 扶着栏杆往下看 , 总觉得水拍得大堤在移动 , 像坐在一条巨轮上 , 有点晕船的感觉 。 往后撤几步 , 再细端详那个扁扁的鱼嘴 , 感觉它是铁铸的那种颜色 , 还有规律的布满大凸点儿 , 像古代包着铁钉的大城门 。无法掩饰自己的欣赏 , 虽然看不懂水利工程 , 可还是满心欢喜 , 像见到一个久别重逢的老友 。 外江一侧是大桥和水闸 , 内江一侧远处是宝瓶口和飞沙堰 。 鱼嘴这个设计 , 就像一条乘风破浪的大船 , 用它的船头劈分江水 , 四六分开 , 浊流入外江 , 清流奔内江 。想想 , 估计古人设计时 , 想着引水灌溉 , 第一步先凿开宝瓶口 , 发现地势太高 , 水流不过去 , 所以设计了鱼嘴和金刚堤 , 在江心把水逼过来 。 水来了 , 可泥沙含量还是高 , 又想法子排沙 , 于是在第三步做了飞沙堰 , 利用地势把水中含的大部分沙石甩出来 , 或入外江 , 或堆积在滩上 , 等枯水季节再截断内江水 , 淘滩 。 淘滩时 , 淘浅了 , 怕来年引的水少 , 不够灌溉用;淘多了 , 又怕引进的水太多 , 泛滥成灾 。 于是埋下卧铁做标准 , 淘到见卧铁 , 深度就够了 。 这些年来 , 依次埋下4根卧铁 。 当然 , 现在有高科技测量水位 , 不必再看卧铁做准绳 。安澜索桥在身边晃荡 , 因疫情 , 没开放 。 我们去不了对岸山上的二王庙 , 只能遥遥致敬 。 山那边许多小小的亭台庙阁 , 只能远远看看 , 那里似乎有几个人影 。 观光车的起始站 , 许多人戴着口罩在排队 。 我们已经累到一步都不想走 , 还有一半路没走过 , 于是转身往回走 , 看看外江景致 。外江水道比内江宽广宏大 , 如果说内江是个18岁的少年 , 那么外江就是个粗壮的成年汉子 。 拉着腿 , 走啊走 , 走啊走 , 看着江水翻花打浪 , 颜色有点黄 , 最近丰水期呢!迤逦走到金刚堤大桥处 , 立着个告示牌 , 不让往前走了 , 还有个摄像头 。 那里的水流是整个堰区最汹涌湍急的 , 难怪!我又有点晕船的感觉 , 觉得脚下的平台像滑溜溜的鲸鱼背 , 而我 , 是爬在鲸鱼背上 , 有点慌张 , 想抓住点啥 , 却啥也没得抓 。 李白慨叹蜀道难 , 蜀道再难 , 也是脚踩在实地上 。 有了水利工程的调节掌控 , 表面看江水似温顺驯良 , 暗地里险滩漩涡密布 , 可是能要人命的 。 莫名惊怖 , 惶恐中我紧紧抓住同伴的手 , 快走几步 , 奔向来时那个索桥 。桥在晃 。登上伏龙观 , 又低头跟着别人走下楼梯 , 细观宝瓶口 , 见到一个刻着横杠杠的石头标杆 , 那上面残留着以前水大的年份泡出的一行行印迹 。不知怎么上的公交车 。 兜里零钱不够 , 只有5元的 。 车后坐着个老大爷 , 从兜里摸出几张一元的 , 换给我们 。 接着坐高铁 , 回犀浦 , 已下午5点 , 坐街头吃了碗豆花 , 边蘸辣椒 , 边辣的呛 。 感觉自己很没出息 , 却又禁不住那麻辣鲜香的诱惑 。 坐地铁回成都 , 特意找了春熙路下车 , 随便走了走 , 成都人傍晚都出来散步呢!许多青年男女 , 携手并肩 , 举手如云 , 挥汗成雨 , 正如逛武侯祠时 , 在锦里看到的那些喝茶的人 。 他们跟我这样匆匆一览的过路人不同 , 那种闲散舒适是家常的 , 就像我们晚饭后上街百步走 。取过寄存的行李 , 天黑前进了成都站 。不得不夸一句我们石家庄站 , 那是多么方便快捷干净整齐爱好的火车站!不比不知道 , 石家庄别的不行 , 作为一个离京城很近的交通枢纽 , 火车站还是很先进的 , 地铁、公交车都有 , 不用出站 。 出租车在地下层列队等着 , 旅客过来 , 啪 , 一辆出租车出来 , 接走几个;噌 , 过来一辆 , 又接走几个;那时心里的感觉 , 总嫌自己坐车的路线太短 , 怕人家司机师傅失望 , 疫情如此 , 维生艰难 , 谁知道人家为挣你这几块钱车钱排队等了多久呢!坐在拥挤的人流中等火车 。 忽见两个瘦瘦的男子纠缠在一起 , 一个哭喊着要做啥 , 一个拦着不让 。 许多人在看 , 也有举着手机拍照的 。 哭的那个背心被扯掉了 , 裤子也差点扯下来 , 他躺在地上 , 撒泼打滚 , 痛哭嚎啕 。 有围观的人帮他把背心穿上 , 俩人还在不停的拉扯 。 不知道因为什么 , 开始以为他们在打架 , 后来看拦的那个人 , 拦腰抱住哭的那人的表情 , 充满了悲凉同情和凄然 。 显然他们是同伴 , 非打架 。 这样的深夜 , 有什么悲惨的事 , 能让一个旅途中的大男人失态到这种地步?同是天涯沦落人 , 捏紧手里的身份证 , 跟着大伙转过曲里拐弯的楼梯 , 上了火车 。 别了 , 成都!别了 , 南充!钻山洞 , 穿隧道 , 一夜之间 , 过渭南 , 进西安 。写于2020年7月31日(下面该写入西安的游记了 , 我还没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