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陵|鲁顺民:风陵渡( 二 )


此种情况下,在汉魏之际尚被称为河北小渡的风陵渡,无论是战略地位,还是沟通秦晋的功能地位,不断培强,就是因为其河岸相对固定,当得起千年永固了。
风陵渡地位增强的另外一个原因,还有对岸的潼关。潼关对于关中地区的重要性自不待言,设渡关防当是应有之意。但几千年来,却从未以渡口功能显示它的重要性。汉代初建潼关城,因为黄河紧逼南岸,只能建在秦岭山脚的高垣之上,后来才一步一步挪到河滩上。但渡口和码头却一直设在风陵渡。风陵渡河岸稳定,河滩上的潼关城却提心吊胆。上世纪50年代初,风陵渡河岸凤凰咀崩塌,大体积土石瞬间壅塞河道,黄河水直接涌入潼关城。民间有谚:凤凰咀崩塌啦,潼关街上拾鱼呀!
故而潼关虽然是渡口,但并没有形成太大的码头。渡口和码头可合二为一,但却是两回事情。
山川地理如此巧妙安排,就有了这座与华夏民族同样古老的历史名渡。
 风陵|鲁顺民:风陵渡
文章图片

▲ 风陵渡,是众多渡口的枢纽。?制图/Paprika
老渡沧桑
风陵渡古老,有多古老?
风陵,指的是风的墓封。传说,风,亦称风后,乃上古时期黄帝的丞相。关于风后这个人,《淮南子》《史记》均有记载,各种传说,历代演义,已经是神仙一级人物。演义神话,大抵简略。当年,黄帝与蚩尤作战,蚩尤是战神一级人物,结果黄帝三战三败,最后,蚩尤作法兴雾,黄帝大军陷于一片黄雾之中进退失据。这时候,大臣风后发明指南车,帮助黄帝大军辨明方向,遂大胜蚩尤。风后死,黄帝嘉其功,筑封陵以葬。是谓风陵。风陵渡也由此得名。
作家韩振远整理乡邦文献不遗余力,他跟我讲,综合史籍记载,黄帝部落与蚩尤部落之间的战争,叫做“涿鹿之战”,涿鹿,即今运城市盐池边上。运城盐池,在上古、近古中国,是关乎国族生存与命运所在,一直到宋、金时期,盐池仍是敌对双方的战略争夺目标。上古部族发生这样的战争并不奇怪。盐池起雾是常态,并非哪个作法。指南车发明,显得至关重要。
2004年头回探访风陵渡,企图寻找风陵所在,但古风陵在漫长的岁月中几经毁废、重修,具体位置居然成了问题。也是韩振远有心,当年结伴探讨未果,后又数度前往,终于落实,风陵的准确位置在距离风陵渡铁路大桥不足一箭之遥的西王村。风陵矗立于黄河岸边,仰视穹庐,俯瞰雪浪,对岸的潼关古关仿佛触手可及。
探得风陵的准确位置还在其次,脚下这个西王村,怕只比风陵的传说更古老。1960年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山西工作队的专家来到西王村,在村南的台地上,经过73天发掘,出土大量新石器时代陶器。经过多次考古论证,专家们将西王村遗址定为仰韶文化西王村类型,时间在5600年至5000年前。这是个比西安半坡遗址更早的文化类型,却与半坡文化有着许多相同之处。专家们断定,早在5000多年前,大河北岸的西王村人,就与南岸的半坡人有了交往,在当时的大河之上,两地族人驾着独木舟或其他渡河工具,开始摆渡往来。
也就是说,西王村的历史,要比风后的传说更远,也就是说,风陵渡的历史更早于风陵。
春秋战国时代,秦晋、秦魏争霸,风陵渡是战争的桥头堡。
公元前615年冬天,秦康公自统大军,从风陵渡过黄河,进攻晋国。晋国上卿赵盾率军迎敌。两军皆深沟高垒,依河而战。大战开始前,黄河岸边北风猎猎,涛声轰鸣,秦康公手持玉璧,匍匐跪拜,向大河祈祷,请求河神保佑。大战的结果是两败俱伤。此战史称秦晋河曲之战。
东汉末年,曹操也曾与马超大战风陵渡,同样是两败俱伤。
风陵渡没打过漂亮仗,两败俱伤居多。倒是风陵渡头的航运挽输让人充满缅想。
春秋,晋惠公当位,晋国遭遇大旱,向秦穆公借粮。秦穆公征发秦粟万斛之巨,泛舟出渭河,经风陵渡,再沿汾河溯流而上直抵晋国首都。史称“秦粟输晋,泛舟之役”。
秦汉定都长安,风陵渡与潼关相望,为京城门户。西汉初年,全国尚未一统,汉高祖刘邦便迫不及待地在潼关、风陵渡设立管理机构,名为船司空衙门,专门管理潼关与风陵渡之间的航运。风陵渡从此正式成为官渡,纳入了朝廷管理序列。
西魏大统三年(537),东魏大将窦泰率军进攻西魏,“济自风陵渡,顿军潼关”。
唐代,蒲津渡虽近在咫尺,唐王朝对风陵渡仍十分重视,唐圣历元年(698),武则天在风陵渡南置关,称风陵关,又称风陵津。
唐代之后,风陵渡的要津地位一天天增强,漕运异常繁忙,过往船只连绵不断。
明洪武八年(1375),设置风陵渡巡检司船政,隶属潼关卫,统管两岸渡口,稽查往来商贾,征收税金。
至清代,风陵渡有“官船十一只,水夫八十四人”(《续潼关县志》)。乾隆年间,风陵古渡达到鼎盛。《同州府志》载:“每逢晴日,大小舟船往来于河上,有客船、货船、游舟,星罗棋布,飘忽无定,煞是繁华壮观。”
同黄河其他重要渡口码头一样,沟通两岸的同时,其经济辐射半径亦随之扩大,风陵渡繁盛一时,商贾往来,店铺林立,已经是一座集仓储、物流、物资集散交易和服务业于一体的码头商港。民国初年,渡口经营获得甚丰,河南、山西船帮争夺经营权,直到惊动山西省建设厅出面方得以解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