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诗经》这句诗错了一千年, 还在继续错下去

李大嘴

大嘴读史
“螟蛉之子”是一个司空见惯的常用词汇,也就是俗语的干儿子。柴荣是郭威的干儿子,刘封是刘备的干儿子。
这个词汇的产生来源于《诗经·小雅·小苑》中的一句诗,“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诗经|《诗经》这句诗错了一千年, 还在继续错下去
文章图片

先秦时期的人们通过观察发现,蜾蠃是一种单性生物,有雄无雌,无法进行交配生产,传宗接代,于是捕捉螟蛉来当作义子喂养。
蜾蠃(guǒ luǒ)是一种胡蜂,“螟蛉”是一种昆虫的幼虫。
古人的愿望很美好,但从生物学角度来说,这句诗是错误的。
《诗经》中最迟产生的作品在春秋时期,也就是公元前5世纪。历朝历代无数书生品读《诗经》一千年之后,终于有人对这句诗产生了疑问。
这个人就是南北朝时期有“山中宰相”美誉的陶弘景。
 诗经|《诗经》这句诗错了一千年, 还在继续错下去
文章图片

陶弘景觉得,凭什么说蜾蠃是单性生物啊?尽信书不如无书,我要自己通过观察来验证这句诗的对错。
陶弘景找到一窝蜾蠃,发现雌雄俱全。这些蜾蠃把螟蛉衔回窝中,用自己尾上的毒针把螟蛉刺个半死,然后在螟蛉身上产卵。
原来螟蛉不是义子,而是蜾蠃后代的食物。蜾蠃本来就属于寄生蜂,不但偷人家孩子,还把人家孩子变成自家孩子的口粮。
真相大白,千年谬误一朝得解。
陶弘景的结论无疑是正确的,但却并没有引起太多的重视,儒家学者拒不认错,他们觉得,今天承认这句诗错了,明天就有可能承认第二句诗错了,这个口子不能开。如果有了先例,长此以往,经典被改得面目全非,还能被叫做经典吗?
所以说,陶弘景虽然指出了错误,但这个错误被选择性无视,依旧在被代代流传,诗歌、小说、演义中关于“螟蛉之子”的使用比比皆是。
 诗经|《诗经》这句诗错了一千年, 还在继续错下去
文章图片

很多时候,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背着牛头不认账。
【 诗经|《诗经》这句诗错了一千年, 还在继续错下去】现在,有很多事情也是这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