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破|从徒手炸碉堡到“天下第一爆”,基建狂魔的中国是怎么练成的?( 三 )
后来 , 为了尽量减少人员伤亡 , 八路军们就发挥我方特长--挖地道 , 直接把地道挖到敌人碉堡下边 , 然后引爆炸药包 , 给敌人"坐土飞机" 。
爆破这门手艺 , 就此深受中国一众军民的青睐 。
在八路军直面敌人的炮火的同时 , 一种全新的兵种正在逐渐成型 , 为在前线冲锋战士们保障畅通的物资装备供给 。
文章图片
3
永不消失的铁道兵
1945年8月 , 一支武装护路队伍在东北组建 , 他们的任务很特殊 , 就是坚决保护好当时东北境内铁路运输的安全 。
这支队伍关系到前线的战士是否可以吃饱肚子 , 是否可以有子弹与敌人对拼 , 是否可以及时处理伤口减少伤亡 。
他们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的前身 , 在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中 , 铁道兵逢山开路 , 遇水架桥 , 号称"解放军打到哪里 , 铁路修到哪里" 。
但在修路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许多不可控制的环境因素 , 给工程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 , 比如复杂的山区地形 。
文章图片
面对横在面前的巍峨高山时 , 铁道兵的选择不多 , 要么打通这座山 , 要么让这座山消失 , 如此大的工程量单靠人力来挖的话 , 实在耗时耗力 , 等到把大山挖通 , 估计战争也就结束了 。
这个时候爆破就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
当时还没有所谓的工程爆破一词 , 人们将利用炸药进行施工统一称之为"打眼放炮" 。
先挖个小坑当做炮眼 , 装填雷管和炸药导火索 , 用黄泥封住炮眼后 , 就可以等着放炮了 。
点炮手还要负责数清楚点了几炮 , 响了几炮?如果全部炸响 , 万事大吉 , 如果一排炮少响了几个眼 , 那就麻烦大了 , "哑炮漏炮"爆炸的例子可少数 。
文章图片
▲小时候玩炮竹 , 不知道哑炮的危险
炮响过后 , 任务不算结束 , 要及时清理掉悬在头顶上摇摇欲坠的石块 , 确保安全后才能开始继续施工 。
也就是从那时起 , 爆破和中国基建建立起了不可分割的联系 。
早期的爆破就是纯粹的经验主义 , 一个炮眼里放几个炮 , 炮眼位置怎么分布 , 每个炮眼爆炸的时机等等一系列爆破因素 , 都是凭经验总结出来的 。
没人把它当作科学技术 , 不仅工效非常低 , 而且一旦出现微小的失误 , 动辄就是付出生命的代价 。
直到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 , 中国重点主抓铁路、交通、矿山和水利工程设施的修复与建设工作 , 中国的工程爆破技术正式进入起步阶段 。
中国的工程爆破技术是从苏联引进的 , 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 , 中国完成了工程爆破历史上的从0到1的突破 。
比如中国铁路修建史上第一次成功的大爆破:宝成铁路观音山车站大爆破 , 一次性用掉炸药142.8吨 , 堪称中国爆破历史头一回 , 就是在苏联专家的指导下进行的 。
再比如 , 甘肃白银厂露天矿万吨硐室大爆破 , 中国首次采用硐室爆破方法进行开采初期的剥离工程 , 当时总工程师的专家组里就有来自苏联的专家 。
文章图片
▲露天矿场硐室爆破
可以说 , 在工程爆破这方面 , 苏联是实打实将中国领进门的老师傅 , 但"师父领进门 , 修行在个人" 。
由于技术普及和理论创新的工作没有跟上 , 在苏联和当时中国政府关系恶化之后 , 离开了专家的帮助 , 中国开始了一段堪称惨烈的工程爆破自主摸索历史 。
1954年3月5日 , 铁道兵司令部正式在北京成立 , 随后他们便接到了一个异常艰巨的任务:修建成昆铁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