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壳虫|关注|在美留学如何保证“平时交流”?这些留学生这样说


甲壳虫|关注|在美留学如何保证“平时交流”?这些留学生这样说
本文插图

美国高校的夏季学期已到尾声 , 秋季学期将在9月到来 。 鉴于今年的特殊情况 , 很多课程采取线上模式 。 如何行之有效地交流 , 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中外文化的差异是其中一个关键点 。 《环球时报》采访人员采访了几名在美国高校有多年学习和教授教养经验的留学生 , 他们给留学新生提起一些在美国上学保证“平时交流”的建议 。
不要赶在期末“讨分”
在许多海外高校 , 平时成绩是非常重要的 , 由考勤、课堂表现、小测验、功课、期中考试等部门组成 , 期末考试或是大功课只占特定的比重 , 在高校中通常是30%左右 。 与之相对的是 , 一些中国学生 , 也包括大多数亚洲学生 , 对终极分数更加敏感 , 而不注重平时成绩 。
到期末的时候 , 经常会泛起大量亚洲学生集中向老师“讨分”的情况 , 即对自己的分数不够满足 , 但愿老师解释原因或修改终极得分 。 实际上 , 与老师交涉分数在美国高校并不少见 , 甚至可以说是学习中的一种正常交流 。 但到期末再交涉分数的方式往往不能奏效 。 假如一个学期都没有和老师交流 , 会给老师留下一个只正视终极分数 , 而不在意学习过程的印象 。
刚刚开始新学期的学生们需注意 , 假如想要真正学到东西 , 并且得到满足的成绩 , 需要时刻保持和老师的交流 , 正视每一个平时成绩 。 假如发现有不尽如人意的分数 , 要及时向老师寻求匡助 , 不要直接要求更高的分数 , 而是虚心请教自己有哪些不足和可以进步的地方 , 随后再询问是否可以通过修改或者重做的方式进步成绩 。 这种及时处理题目的积极态度 , 往往会取得好的效果 。
日常上课保持“专业形象”
中国留学生在美国数目庞大 , 因此也常常能看到助教等职位由中国学生或华裔来担任 。 有些中国留学生碰到这种情况时 , 常喜欢发中文邮件 , 或是前去用中文攀谈 , 甚至把话题扯到与专业无关的事情上 , 殊不知这可能会给老师或助教留下“不专业”的印象 。
一般而言 , 在高校中学习非常注重专业素养 , 学生应按照既定规则展现自己的实力 , 美国高校也不例外 。 一些新生贸然用中文和老师交流虽出于善意 , 但却有不少弊端:第一会让人怀疑学生的语言能力 , 第二会让人有“套近乎”的感觉 , 尤其是谈论和课堂无关的内容 。
初入大学的留学生 , 还需适应和中学阶段的不同 。 高校十分重视公平透明 , 毫不鼓励老师与特定的学生接触过于紧密亲密 。 假如老师和中国学生用中文交流 , 会被视为对其他学生的不公平 , 也会被质疑其权势巨子和打分时的公正独立 。 因此 , 许多会中文的老师和助教都经常会避嫌 , 学生过多地用中文和老师交流 , 都可能给师生双方带来不必要的困扰 。 当然 , 假如只是简朴的问候和适度闲谈 , 并且不占用课堂时间 , 也未尝不可 。 但不鼓励在学期一开始 , 在还不认识的情况下就直接大量使用中文 , 试图和老师“拉家常” 。
减少“暗里解决问题”
采访人员接触过的不少美国教授都对一个现象感到迷惑:“为什么亚洲学生不喜欢当面问题目?我在课堂上一直问‘还有什么题目吗?’他们都不说话 。 可是一下了课 , 他们就跑来或者发邮件问各种各样的题目 。 ”这或许也和东西方文化差异有关 。 亚洲学生倾向于暗里解决问题 , 以为这样可以不耽误大家的时间 , 不愿在课堂上暴露出自己“不懂” 。 有一些亚洲学生曾对采访人员说 , 不但愿老师占用课堂时间来解答自己“微不足道”的题目 。 而在西方国家 , 这样可能会被以为上课没有认真听讲 , 把可以当时解决的题目故意拖到课堂外 , 反而耽误双方的时间精力 。
因此 , 留学新生在适应海外教学方式时也应留意 , 既然老师预留课堂时间让大家说出自己的题目 , 不论是对课堂内容本身 , 仍是对老师的授课方式、课堂的设置有疑问或者顾虑 , 都可以斗胆提出来 。 只要有理有节 , 都会被以为是严谨当真的表现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