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坐上皇位后,谋士张良是如何自我保全,功成身退的?

张良 , 字子房 , 秦末汉初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 。 传说为城父(今安徽亳州东南)人 。
其先世为韩国贵族 , 秦灭韩后 , 张良亡命四方 , 为了替韩国复仇 , 他曾用重金收买刺客 , 趁秦始皇出巡之际 , 在博浪沙谋刺秦始皇 。 遗憾的是 , 刺客的铁椎只击中了秦始皇车乘队伍的副车 , 使秦始皇得以逃过一劫 。 由此可见 , 他在当时也是一个血性男儿和英雄豪杰 。
刘邦坐上皇位后,谋士张良是如何自我保全,功成身退的?
文章图片
谋刺失败后 , 秦朝政府展开了大范围的缉捕 , 张良只得更名埋姓隐居于下邳(今江苏邳县) 。 在隐居下邳期间 , 张良遇上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 , 这就是一次偶然机会而得以逢遇神龙见首不见尾式的高人——黄石公 , 在经历了几多曲折后 , 他从黄石老人手中得到了《太公兵法》 。 应该说 , 这次奇遇不仅使张良的谋略水平得到根本的提高 , 更使得他的人生观有了本质的变化 。
刘邦坐上皇位后,谋士张良是如何自我保全,功成身退的?
文章图片
他从此真正懂得了以屈求伸 , 以柔克刚的哲学真谛 。 知道真正的勇是大勇若怯 , 体现为勇武的精神、气概等内在素质 , 而不是那种只逞一时意气 , 全凭血气冲动的匹夫之勇 。 “古之所谓豪杰之士 , 必有过人之节 , 人情有所不能忍者 。 匹夫见辱 , 拔剑而起 , 挺身而斗 , 此不足为勇也 。 天下有大勇者 , 卒然临之而不惊 , 无故加之而不怒 。 此其所挟持者甚大 , 而其志甚远也 。 ”(苏轼《留侯论》)善于隐忍待机 , 老谋深算 , 工于心计的人 , 才可以牢牢占据主动 , 进退裕如 , 得心应手 。
【刘邦坐上皇位后,谋士张良是如何自我保全,功成身退的?】公元前209年秦末农民战争爆发后 , 张良见机而作 , 聚众投效刘邦 , 成为其麾下最重要的谋士 , 替刘邦“运筹于帷幄之中 , 决胜于千里之外” , 先后灭秦祚 , 破西楚 , 定天下 , 混一统 , 功勋卓著 , 贡献巨大 。
刘邦登基称帝后张良因功受封为留侯 。 但是 , 张良毕竟是黄石老人的高足 , 又经历过风风雨雨、崎岖坎坷 , 所以他懂得“功成身退”是功臣全身远祸的唯一选择 , 尤其是在刘邦这样的暴君、嗜血者手下做事更须如此 , 容不得半点差池 。
最高明的选择应该是:举止洒脱无羁 , 态度悠闲自然 , 不以情系心 , 不以物累形 , 和光同尘 , 泯灭畛域 。 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 韩信、彭越、英布不是都一个个落入刘邦预先设计的圈套 , 身死国灭了吗?连刘邦多年的老朋友、兴汉功勋推为第一且手无一兵一卒的萧何丞相 , 也让刘邦随便找个茬子 , 给打入大牢 , 差一点不明不白枉送了性命 。 自己又何必再重蹈他们的覆辙 , 让天下之人怜惜或笑话 。 不过现在天下一统 , 已不可能再像范蠡、孙武那样逃亡他国去隐居 , 姑且就地退隐 , 以全身远祸吧!
刘邦坐上皇位后,谋士张良是如何自我保全,功成身退的?
文章图片
于是张良便学黄老道家 , 辟谷牵引 , 从游赤松子 , 装出一副对朝廷政治漠不关心、无牵无挂的超脱模样 , 使刘邦安下心来 , 消弭杀机 , 无从迁怒 , 不再追究 。 张良的计谋是高明的 , 也是成功的 。 刘邦终于开恩放过了他 , 让他自自在在活下去 , 到公元前186年才寿终正寝 。
后世的不少功臣宿将从张良的际遇中获得了很大的启示 , 认为张良的招术不失为“伴君如伴虎”条件下保全性命、远离祸患的正确选择 , 所以或主动或被动地效仿他的手段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