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2020年推开BI的门,数据能不能找到对的人?( 三 )


数据透明度终究是一个相对的概念 , 而关于“度”的把握需要企业决策者依据业务发展情况和战略规划来裁定 , 技术的引入是走向数据驱动万里长征的开端 。要有的放矢 , 某集团企业信息化负责人认为引入BI报表分析要对业务或运营效率提升有帮助 。
根据IDC发布的《2019年下半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数据跟踪报告》 , 国内BI市场 , 目前最主要的需求是报表分析软件 , 2019年全年年市场份额占比为79.0% 。高级分析和预测分析市场份额占比21.0% 。受疫情影响 , 2020年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增速有所放缓 , 同比增长18.1% 。到2024年 , 中国商业智能软件市场规模将达到11.9亿美元 , 未来5年整体市场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9.2% 。
BI的需求与日增长 , 要做到“以方便快捷的形式把数据送到需要的人手里” , 才能发挥数据的最大价值 。
BI的误解和数据的误区
我们期待是金子总会发光 , 是数据总能产生价值 。在李波看来 , 企业应该从数据应用的广度和深度两个维度去拓展数据的价值 。数据应用的广度更多通过BI实现 , 让所有需要用到数据的人能够访问所需的数据 , 自己做业务分析 。深度则体现在AI的应用 , 对数据进行深度分析预测趋势等 。
敏捷BI的发展伴随着自助分析时代到来 , 强调用户使用自己能访问的数据 , 通过可拖拉拽的方式组合成自己的需要的报表 , 做自动数据准备和数据分析 , 永洪科技7月发布的Yonghong Z-Suite V9.0在性能、场景、敏捷等方面都有较大提升 , 自助分析已经成为市场的主流选择 。
BI数据分析有自己的能力边界 , “做数据分析主要是分析现象 , 现在发生的这种现象代表着什么意味着什么 , 并不去给你解释你这种现象最底层的原因 。”李波强调 , 很多时候只能做预警 , 无法进行根因分析 。
比如代理商管理方面 , 可以通过BI数据分析发现其流失倾向 , 提供预警 , 但具体原因是资金链断裂还是其自身运营问题 , 由于BI系统没有其资金链数据 , 需要业务部门介入去探查 。
AI的应用目前离不开数据、算法、算力三要素 , 需要数据的积累作为前提条件 , 比如钢铁企业产品质量控制的场景应用 , 生产过程中的数据都可以采集到 , 出现产品的缺陷和产品合格率问题 , 可以构建质量分析模型 , 找到最终原因 。
不过有时候企业容易走入误区 , 李波介绍影响一个结果的因素有多方面 , 如果只能采集其中几个因素数据 , 有时候会给企业造成误导 。比如说做销售预测 , 影响销量因素有很多 , 企业有自己的经验 , 有的数据采集不到 , 如果只分析能够采集到的数据 , 所得结论和真实情况相比可能会出现偏差 。以服装行业为例 , 其受季节周期影响大 , 天气数据是很重要的一个影响因素 , 天气预报预测更多的是做短期预测 , 企业做生产计划、供应链的调货和运输计划时 , 至少需要一个月以上的数据 , 此时天气预报的数据起不到太多作用 。
数据不全是否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和AI预测?有CIO反映企业自身数据和外部数据相对而言外部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可控 , 做预测和分析的时候有一定挑战 。
“很多人有的时候就捧着金碗要饭吃 。”李波强调第三方数据不全的时候企业依然可以挖掘企业内部数据的价值 , 还是以预测为例 , 永洪科技通常把影响因素分为内部和外部两个部分 , 价格、促销、货物调转等内部因素相对可控 , 而竞争对手、天气、宏观经济等外部因素不可控 , 但是企业积累了一些历史数据 , 而基于时间序列的历史数据所做的预测也有价值 。预测不了具体值 , 可以基于历史数据、概率和不同的应对方案预测一个区间 , 企业据此做决策 。
“无论说项目要做什么 , 肯定是在一个受限的环境里面去做事情 。”李波指出 , 以BI为代表的数据项目的落地和应用更多不是具体的技术和模型问题 , 而是方法问题 , 如何把技术上模型和能力与业务场景结合起来最为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