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于政治真相、人性邪恶等负面事物的认识该不该带有情绪
关于题主的这种状况,其实是有一个专业术语的,叫做认知失调,是指一个人的行为与自己先前一贯的对自我的认知(而且通常是正面的、积极的自我)产生分歧,追求并维护认知的完整性是人类的本能,从一个认知推断出另一个对立的认知时而产生的不舒适感、不愉快的情绪,由美国著名社会心理学家费斯廷格(Festinger)提出。费斯廷格在《当预言失灵》中说,某个地区的宗教团体向人们宣布了上帝的意思,在一个特殊日子,人类生存的这个世界将被一场洪水彻底摧毁。费斯廷格随后来到这个地区,观察当地的人们为迎接这个特殊日子所做的种种活动。当这个日子到来时,世界并没有毁灭。随后他发现人们不但没有改变原来对上帝的信仰,反而更加虔诚地敬仰、崇拜他,因为他们认为世界之所以没有被毁灭是因为他们积极的努力和热情的迎接死亡的态度感动了上帝,使之改变了原来的计划。这就是消解失调状态的其中一个方法:对引起失调的说服内容进行重新解读使其顺应自己原有的认知(说服失败);另外一种是改变自己的态度或行动使其与说服内容相协调(说服成功)。与身体力行地改变行动所付出的成本相比,无疑是扭曲认知材料使其嵌入原本的认知框架这一做法的成本低得多了。因为人们往往倾向于相信与自己的认知体系契合的事物,这种自我防卫机制维护着我们的自信、自尊和社会认同。——————————————2016-4-1更新————————————————————回答题主的三个问题1.对待负面东西的接受度在哪里?个人觉得这与个人是怎么看待这个世界有关,如果你觉得这个世界本身就是有很多负面因素的,并且其实负面之所以存在,是与正面相对而言的。但是这个世界又并非绝对的非此即彼的二元论,那么你可能会对这些东西接受度比较高。当然,接受和理解和会不会那么做是完全不同的。 2.否定个人原有的认知,实际上是很痛苦的一个过程。因为一个人对自我,他人和社会的认知,是基于过往经历基础上构建的一个价值体系,如果否定了,就相当于否定了与之相关的部分过去,而未来是过去构建的,所以会开始质疑自己和很多东西,这个时候就必须认真的重构价值体系,不然人会面临崩溃,很多自杀就是基于此。3.人类普遍观念自然就像你说的一直在演变,不过大多数人囿于当下环境很难跳脱出已有的价值体系框架的束缚,那么也就很难对很多东西不抱有自己的主观情绪,其实只要是信息,就是有立场的,客观也仍然是一种立场。所以其实不必苛求自己不投入任何情绪,因为只要你是人,就是难免的。我们能做的是在获得尽可能多的信息的情况下再发表看法,不过多的被情绪所操纵,但是完全排除是很困难的。
■网友的回复
专业的角度来说是不能带有个人感情的。很多人都会有个误区,就是突然之间发现社会和人变成了这样感觉自己被骗了。究其原因是无知,社会和人本就是他本来的样子,人们创造着社会也美化着社会,把它美化成人们想像中可以接受的样子,一部分是被欺骗相信了伪装的样子。事物人本就是它本来的样子。只要用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心态对待就可以了。
■网友的回复
我上社會學的第一堂課,教授說了一句話:「我想要讓你們學到的不只是知識,而是各種各樣看待這個世界的姿勢。」蹲麻了就站起來走走。
■网友的回复
【人对于政治真相、人性邪恶等负面事物的认识该不该带有情绪】 有情绪说明你还没有跳脱出个人的好坏判断中来,最优的做法是接受事实,坚持自己的态度
■网友的回复
最近在学习心学,浅显的觉得,人所看到的是你能引起你内心早有的念头,如果修行空性,不会有善恶之感了,存在本质是关系,因缘都是和合而成,没有孤立存在的实物,也没用善恶正负了,好吧,其实我只是在增加回答次数而已。。。
推荐阅读
- 怎样坦然的接受别人的拒绝
- 对于高中生有哪些值买的东西
- 大家对于湿巾是咋看待的
- 三线城市人不能搞艺术吗
- 身上长小红点,不痒,有图求真相
- 怎样看待对于不道义事件的暴力舆论
- 平时我认真倾听好朋友倾诉并回应,反观对方却对于我的倾诉选择忽略,该咋理解这种关系呢
- 对于影响自己休息的好朋友,咋劝阻他
- 对于大学老师课堂上的官僚主义倾向,当代大学生应怎样看待和处理此现象
- 对于未来,我像一些身边的人一样,感到迷茫。我知道我的大方向,却不知道咋迈出去这几年的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