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风醉史|同1个师傅,为何差别这么大,孙膑2次“围魏之计”让庞涓落入圈套

前言:对历史军事爱好者来说 , 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围魏救赵”、“以逸待劳”、“孙庞斗智”可谓耳熟能详 。
《史记》中单独有一篇以孙膑、庞涓之间的恩怨为线索 , 讲述了孙膑如何用计一步步打败对手庞涓 , 使齐国赢得桂陵、马陵两场辉煌胜利的历史故事 。
清风醉史|同1个师傅,为何差别这么大,孙膑2次“围魏之计”让庞涓落入圈套
文章图片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 , 这两场战役的结果改变了历史的走向 。 原本称雄七国的魏国从此衰落下去 , 而齐国得以壮大实力 , 孙膑也因其兵法名扬天下 。
不过史书对此描述的非常简单 , 很难想象作为兵法家的孙膑 , 在两次战役中使用相似的计谋 , 居然让同为杰出将领的庞涓乖乖落入圈套 。
这似乎让人觉得庞涓太过愚蠢 , 跟他前期取得胜利所具备的智谋不匹配 , 也变相降低了孙膑胜利的“含金量” 。 因此 , 很有必要还原一下历史上桂陵、马陵之战的真实面貌 , 让世人领略一下古代军事大家智谋交锋的风采 。 师兄弟恩怨为哪般?
经过数百年春秋时期的征伐和兼并 , 原本数百的诸侯国 , 除了传统强国秦、齐、楚、燕、韩、魏、赵七国以外 , 只剩下宋、卫、鲁、邹、中山、越、东西周等国苟活于世 。
对于孙膑和庞涓这对生死大敌 , 史书是这样记载的:
孙膑是兵圣孙武的后代 , 与庞涓曾是同学 , 二人一起师从鬼谷子 。 关于这件事《史记》并没记载 , 但唐朝《鬼谷子天髓灵文》中有这样一句话:“初以传孙子、庞公 。 ”自此以后 , 后世便把孙膑和庞涓当做师兄弟了 。
清风醉史|同1个师傅,为何差别这么大,孙膑2次“围魏之计”让庞涓落入圈套
文章图片
在《史记》中形象生动地讲述了二人的恩怨:
庞涓学成之后 , 早一步出山在魏国得到重用成为上将 , 由于嫉妒孙膑的才能 , 便将孙膑诱骗到魏国 , 捏造罪名将孙膑处以膑刑和黥刑 , 对其极尽羞辱 。
然而 , 一次偶然的机会 , 因齐国使者欣赏孙膑的学识 , 将他救出了魏国 , 先是成为田忌的幕僚 , 后来成为齐国的军师 。 这样一来 , 围绕“围魏救赵”这场两国大战 , 就成了孙、庞二人军略与恩怨的对决 。 桂陵之战:围魏救赵之偏师诱敌
公元前354年 , 齐国派田忌带领8万大军 , 联合宋、卫两国军队攻打魏国城池襄陵 。
正值魏国全力进攻赵国的关键时刻 , 大将庞涓不得不从茬丘分兵进攻卫国 , 想要迫使卫国撤军 , 并引诱齐军主力前去救援 。
庞涓的军事意图很简单 , 既可以牵扯齐军主力 , 又可以解襄陵之围 。 庞涓已经率先出手 , 对孙膑来说 , 至少有三种应对策略:
清风醉史|同1个师傅,为何差别这么大,孙膑2次“围魏之计”让庞涓落入圈套
文章图片
1、不理卫国 , 径自前往赵国支援 。 如此一来 , 庞涓会放弃攻打卫国 , 集中兵力全力阻击齐军前往救援邯郸的行动 。 2、救援卫国 。 如果这样做 , 正好中了庞涓的计谋 , 齐军依然会被拖住 , 救赵的目的不可能实现 。 3、既不救卫 , 也不救赵 , 按照原定计划攻打襄陵 。 这样的选择很冒险 , 魏国能否从赵国退兵看天意 , 结果根本不知道 , 但卫国在没有外援的情况下 , 一定会被攻破 , 到时候卫军士气大落 , 很可能会造成哗变 。
无论选择哪种应对方式 , 结果都不确定 。 但孙膑不想一开始与庞涓主力交锋 , 形成缠斗和消耗 。 他的决断 , 不仅关乎双方十数万将士的生死 , 也决定大国的兴衰 , 甚至影响到了秦国未来统一天下的步伐 。
孙膑思考良久后 , 指着行军地图点出了一出人意料的区域——平陵 。 攻打平陵将给敌人一个假象 , 齐军统帅不懂军事 。
清风醉史|同1个师傅,为何差别这么大,孙膑2次“围魏之计”让庞涓落入圈套
文章图片
平陵是魏国重镇 , 甲士众多 , 齐军很难在短时间内攻打下来 。 它的南边是宋国 , 北边是卫国 , 半路上还有室丘 , 很容易被隔绝粮道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