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宅小编|看完《三十而已》才发现,顾佳在用的这些情绪管理技巧,是美国贵价私校的日常!( 二 )


废宅小编|看完《三十而已》才发现,顾佳在用的这些情绪管理技巧,是美国贵价私校的日常!
本文插图

(截取自:The Zones of Regulation 情绪调节的区域)
今天主要会结合这本书来分享我平时可能会用到的一些方法和工具 。
方法和工具1
情绪海报
废宅小编|看完《三十而已》才发现,顾佳在用的这些情绪管理技巧,是美国贵价私校的日常!
本文插图
(截取自:The Zones of Regulation 情绪调节的区域)
这本书主要把情绪分成四个不同的颜色区域 。
蓝色区代表的心情主要是生病、伤心、累和无聊 (身体行动缓慢);
绿色区代表开心、平静和专心 (准备好学习);
黄色区代表沮丧、担心、淘气和兴奋 (身体失去了一些控制);
红色区代表害怕、生气和非常兴奋 (身体失去控制) 等等 。
当然 , 除此以外 , 还有一系列心情也被包括在各个心情区域 , 就不在此一一列举了 。
海报的选择其实可以根据孩子的喜好来决定 。 比如说关于情绪的动画电影《头脑特工队》:
废宅小编|看完《三十而已》才发现,顾佳在用的这些情绪管理技巧,是美国贵价私校的日常!
本文插图

又或者是把真实的照片贴在海报上都可以……其实都是换汤不换药 。
废宅小编|看完《三十而已》才发现,顾佳在用的这些情绪管理技巧,是美国贵价私校的日常!
本文插图
(截取自网络)
为了让孩子熟悉情绪区域的颜色和词汇 , 可以在教室或家里的各个空间贴上情绪区域的海报 。
比如说在门口贴一张 , 在洗手池贴一张 , 在大白板上贴一张 , 在休息的地方也贴一张 , 这样孩子每一次走过路过就不会错过了 。
2
情绪打卡了解了不同区域的情绪 , 就可以开始每天的情绪打卡——其实就是简单记录一下当天的心情 。
比如每天早上起来 , 可以让孩子想一想、说一说自己的心情在哪个区域 。 有时孩子会说:“我觉得开心 , 但也觉得累 , 所以我在绿色区也在蓝色区 。 ”
这也很正常 , 毕竟人的情绪不一定是单一的 , 有时候很可能会有不止一种情绪 。
对自我情绪的认知是一个过程 。 情绪打卡其实操作起来很简单 , 不仅可以在课堂上进行 , 也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做 。
比如说下面这种:可以用彩纸剪出不同颜色的卡片 , 然后贴在情绪打卡表上 。
(截取自:The Zones of Regulation 情绪调节的区域)
大家也可以结合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决定打卡的形式 , 如乐高、彩虹棒棒等 。
(截取自网络/COTA Life)
3
颜色卡片这个方法是我的一位热心同事在上课的时候灵机一动想出来的办法——用彩色卡片结合颜色区域来进行情绪和课堂管理 。
其实这也与足球比赛的红黄牌略有异曲同工之妙 。 橘色的话其实可以当作黄色和红色之间的一种过渡色 , 也算是给机会吧 。 好吧 , 机会、机会它不香吗?
辣……可以怎么使用捏?
有一天 , Allie老师的班上来了客人 , 额……但是这位客人只带了一副VR虚拟现实眼镜和大家分享 。 所有的小朋友都无比兴奋地举手:
“给我!”
“不!给我!”
“我要看、我要看!”
有的都直接冲到客人面前了……
咳、咳……这表明了孩子们的兴致勃勃 , 但是他们的情绪明显已经进入黄色或者红色区域了 , 从而导致有点控制不住自己的身体 , 因而也暂时没有办法专心学习 。
这个时候 , 与其用嗓音跟孩子“比大声”不如把王牌——绿色卡片亮出来 , 除了可以起到一个视觉提醒的作用 , 还可以让嗓子休息一下哈!
如果孩子已经“控几住记几”了 , 就可以把绿色卡片发给他们 , 然后去排队等眼镜 。
这其实是一次社会场景的实践学习 , 让孩子意识到在某个特定的场景里自己需要到达哪个心情区域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