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岗山|福州牛岗山:昔日废料堆积地 今日“网红”生态园

在福州市晋安区,有一座占地面积约525亩的“网红”公园——牛岗山公园 。在这里,粉黛乱子草形成一片粉红的云雾,与郁郁葱葱的森林、开阔的草地相映成趣;草坪中央的湖面上,黑天鹅、绿头鸭愉快地嬉戏;大量年轻人在园里拍照打卡、运动休闲、野餐聚会 。
不了解牛岗山历史的人很难想象,这里曾经水网黑臭、土壤裸露,垃圾堆积如山,附近都是偏远的乡村 。从无人问津的“垃圾山”到人见人爱的“网红打卡胜地”,牛岗山何以实现“华丽蜕变”?
“垃圾山”的逆袭路
在2011年5月之前,牛岗山附近还都是荒凉的村庄,山上有着果树林、农田,凤坂一支河从山谷间流过 。离牛岗山最近的村叫潭桥村 。彼时潭桥村离城市非常遥远,村民就连去乡里上学也极为不便 。“去附近最近的十中上学,骑车要半个小时,一路都是土路,尘土飞扬,一下雨又到处是积水和泥泞 。”63岁的原潭桥村村民陈小珠回忆起过去上学的经历,感慨万千 。至于医院、公园等城市专属的公共设施,对于村民们来说更是遥不可及 。
环境问题也曾是困扰潭桥村与牛岗山的一大问题 。“小河里连鱼都没有,大家都捂着鼻子绕着走,但没人愿意去管 。”潭桥村妇女主任王春琳说,曾经的凤坂一支河是一条污染严重的“黑臭河” 。那时人们常常把污水排进河流,村口也常年堆满了生活垃圾,是蚊子、苍蝇滋生的“乐土” 。
基础设施建设差,生活环境脏乱,导致潭桥村的年轻人纷纷“逃离”故乡到福州城区打工,乡村逐渐老龄化、“空心化”,空置的房屋和堆积的垃圾废物则越来越多,人居环境亟须改善治理 。
早在2003年,福州市就考虑将牛岗山一带的绿地纳入城市公园建设的远景规划 。但由于发展阶段、经济水平、拆迁问题等综合因素,规划一直停留在纸面上,没有真正落地 。受制于过去的发展水平,旧的规划也不尽科学合理 。“在旧的规划图纸中,牛岗山和周围绿地、水系和变电站都处在各自孤立的状态,虽然距离很近,却缺乏有机联系 。”福州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园林所所长王文奎告诉采访人员,现在看来,当年的规划还是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 。
【牛岗山|福州牛岗山:昔日废料堆积地 今日“网红”生态园】2011年,福州“横屿组团项目征收工作”启动,包括潭桥村在内的4个村被列入征收范围 。村民们暂别了世代生长的故土,而拆迁留下的瓦砾、渣土则堆积在村口的牛岗山,让这里彻底成了座“垃圾山” 。城市的扩容让牛岗山成了福州城区的一部分,但如何处理一山的垃圾和裸露的土地,成了规划者们迫切需要面对的问题,牛岗山公园的建设被再次提上议程 。
“网红”诞生,旧村变身“佳园”
附近的村庄整体拆迁后,新时期的牛岗山公园规划在2012年启动 。如何处理满山的垃圾废料、裸露的土地和污染的水源,规划院园林所的设计者们一度难以破题、相持不下,设计思路几经修改 。
设计师们最终决定,就地消化土方,保留现状山形并加固南北坡脚,再进行植被恢复,防止水土流失;将变电站的位置改到加固的山坡后,使得在坡前浅凹绿地上的人们视线越过山坡正好看不见变电站,却能看见远方的山峰,以免产生画面的“不和谐”,也巧妙传承了以颐和园为杰出代表的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造园手法;牛岗山的泉眼、小河被纳入了精心设计的排水系统,曾经的鱼塘被挖掘扩大为公园中央水体——雨花溪湖;将牛岗山和附近的水系、森林视作有机的整体一揽子考虑,不仅要建设牛岗山公园,还要在牛岗山的南部林区建设鹤林公园与晋安湖公园,通过贯穿三个公园的水系将它们串联起来,变成一个巨大的“城市绿肺” 。
随着地形改造提升问题的解决,建设者们又精心选择引进新植物,力求不仅要恢复生态,更要美观有趣 。在牛岗山上,园林建设者们以小叶榕、香樟、秋枫等常绿乔木为大基底,将大叶榕、麻楝、无患子、乌桕等树种科学地种植在其中,又在绿化树种外穿插种植了荔枝、莲雾、香泡等果树,令公园的颜色更加多彩;在环湖区域,则以水生植物和疏林草地为主,让游客可最大限度地与自然亲密接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