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渠|当代愚公:贵州一老人用36年时间,用铁锤在悬崖凿出一条天渠
本文插图
塞内加说:“只要持续的努力 , 不懈的奋斗 , 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 。 ”有目标的人生才有继续下去的意义 。 不要惧怕前方之道阻且长 , 一步一个脚印地向前走去 , 总会看到希望的彼岸 。
在大山的深处 , 有这样一群农民 , 他们肩挑扁担 , 脚踩碎石 , 在悬崖峭壁间寻求生命的源泉 , 由于村中缺乏水源 , 这里的人祖祖辈辈都在贫困中度过 。
黄大发就出生在这样一个村子中 , 从小尝遍贫穷饥饿的他用瘦小但并不单薄的身躯带领村民们凿出一条“天渠”之时 , 希望的光芒才降临到每个渴盼已久的村民心上 。
道阻且长 , 水源匮乏
1935年 , 黄大发出生于贵州遵义一个贫苦的家庭 , 与其说是贫苦 , 倒不如说其实这里所有家庭的情况都相差无几 。
贵州山高路险 , 不通音讯 , 十分闭塞 , 村里没有河流 , 几辈人都只能挑着水担到几十里外的水源地挑水 , 来回不下两个小时 , 而仅靠人工的水连日常的生活都才勉强能满足 , 更别说挑水浇地了 。
本文插图
由于极度缺水 , 村民们有自己的一套用水法则:第一遍水淘米做饭 , 第二遍水用来洗漱擦身 , 第三遍水则喂猪喂牛 。 每一次降雨村民们都要将家中的水缸搬出来 , 祈求老天能多给他们一点生命的源泉 , 就连雨过之后沙坑中的水也要收集起来 , 不允许有一点浪费 。
黄大发年幼时 , 父母相继离世 , 他是吃百家饭长大的 , 对于村中的贫穷和落后有着更为深刻的认识 , 他没上过几天学 , 却深刻地明白 , 草王坝村“穷病”的根源就在缺水上 , 没有水 , 村民的温饱都谈不上 , 还说什么更深一步的发展呢?
要让村民们用上干净水 , 吃上香喷喷、软糯糯的大米饭这一承诺深深扎根在黄大发的心里面 , 这份信念越来越坚定 , 直至他当选村书记之时 , 这份坚定的愿望才有了实现的基础 。
本文插图
“愚公”挖渠 , 村民助力
“没有比人更高的山 , 没有比脚更长的路 。 ”深知此道理的黄大发面对重重困难也没有丝毫想要放弃的念头 , 事在人为 , 只要全村人一起努力 , 水 , 一定会来到村子里 。
此时的黄大发已经近40岁 , 他从头开始一点一点啃水利有关的专业书籍 , 一钻研就是几天几夜的不眠不休 , 家人们看在眼里 , 急在心里 , 却没有一个人敢上前打扰 。
经过多方学习探测 , 黄大发终于确定要引村后螺丝河的水进村 , 三个村一起施工 , 可由于资金不足 , 技术不成熟 , 这条用黄泥砌成的仅116米的水渠坚持了几年就被废弃了 , 黄大发的第一次尝试 , 就这样失败了 , 他瘦小的身影在这一次的打击下似乎更加佝偻 。
黄大发吸取经验教训 , 在县级检查组的干部来到草王坝时 , 他拿出一叠厚厚的资料和申请材料 , 再次表达了想要申请修建水坝的决心 。 他粗糙泛黄的大手一把握住领导手 , 所有的坚定有在不言中 。
本文插图
有了政府的支持和此前的经验教训 , 黄大发的准备显然比第一次充足了许多 , 他召开村民大会 , 动员大家捐钱 。 作为党员干部的他卖掉家中仅有的牲畜 , 率先拿出100元 , 为村民们做了一个好榜样 。
有的村民表示支持 , 当即就去借钱或将家中的粮食拿到集市上卖掉 , 也有的村民对这次的修渠行动并不看好 , 那条废弃的水渠提醒着所有人失败的滋味 , 黄大发见此撂下一句话:“修不成 , 我拿命来换 。 ”
推荐阅读
- 情感|男子同时被15位富婆包养,月入数百万,揭开了当代婚姻的遮羞布
- 七夕节与三观党:当代年轻人的爱情观更保守了吗
- 青年|当代年轻人压力大,除了抱怨还可以干嘛?这几件事现在做还不晚
- 我们需要愚公移山,这样的文化吗?
- 为什么当代年轻人那么丧
- 当代书画雕塑艺术名家刘少宇先生作品共赏
- 秦岭风起,岭南惊雷
- 当代中国的思想大师们
- 绿水青山|绿水青山看中国丨不负青山
- 犯罪|当代罗生门,鲍毓明事件将有新反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