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征明|没有文征明的轴,凭什么谈书法?

文征明|没有文征明的轴,凭什么谈书法?
本文图片

我们都知道文征明是明代文化界的大牛 , 论文章他为“吴中四才子” , 论艺术被称为“吴门四家” 。 诗文与丹青双绝 , 两头都占鳌头 。 然而这么牛气的文征明从小并没表现得有多天资聪慧 。 据说 , 他2岁还不会说话 , 6岁都站立不稳 , 八九岁了还口齿不清 。 《书林纪事》有记载:
“文征明临写《千字文》 , 日以十本为率 , 书遂大进 。 平生于书 , 未尝苟且 , 或答人简札 , 少不当意 , 必再三易之不厌 , 故愈老而愈益精妙 。 ”
文征明|没有文征明的轴,凭什么谈书法?
本文图片

▲文徵明小楷《千字文》一种
翻译过来就是:
在学校里 , 同学们不是玩王者荣耀就是聊QQ地各种厌学 。 而文征明却一个人傻坐桌前 , 不间断地临摹《千字文》 , 每天写足十本才肯罢休 。 当然 , 因为字好 , 他也常替人写情书啥的 , 虽然是别人的情书 。
但轴轴的文征明哪怕稍微写错一点 , 都一定要重新写过 , 而且一律要用蝇头小楷书写 , 笔画细若毫发结体工整精细 。
有时候同学们看都看烦了 , 劝他随便写写得了 , 别太认真 。
文征明却更轴地回答:"我正好以此练习书法 , 不觉得麻烦啊!"大家便都觉得他为人迂腐 , 有些瞧不起他 。 谁料 , 功夫不负有心人 , 几年之后 , 文征明的书法变得越发精到 。
文征明|没有文征明的轴,凭什么谈书法?
本文图片

▲文徵明小楷《千字文》一种
千字文 , 1000字 , 每天写10本 , 10000字啊 , 我的乖乖 。 还是蝇头小楷!
难怪 , 他有那么多的千字文墨迹传世 , 没准 , 你正在临摹的《千字文》就是文征明同学们在别人玩手机时写的呢 。
写封书信 , 再三易之不厌;看似小事 , 试问谁又能在生活的细节中如此轴 , 如此较真呢?你做不到的 , 文徵明做到了 , 所以他是文徵明 。
文征明|没有文征明的轴,凭什么谈书法?
本文图片

▲你根本看不到这些字各有什么不同 , 但人家就是这么不厌其烦 。
作书如做人 , 做人如作书 , 文征明练字对自己就一个“狠”字诀 , 作为宋四家之一的黄庭坚 , 也向来对自己有着严苛的要求 。 在书法追求上 , 他也常常否定自己之前的作品 , 说:“元祐间书 , 笔意痴钝 , 用笔多不到” , “见旧书多可憎 , 大概十字中有三四字差可耳” 。 正是这种不断否定自我与自我革新的艺术追求 , 造就了书史上他尚意书风的领袖地位 。
国学大师钱穆说:“古往今来有大成就者 , 诀窍无他 , 都是能人肯下笨劲 。 ”
聪与敏 , 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 , 自败者也 。
文征明|没有文征明的轴,凭什么谈书法?
本文图片

【文征明|没有文征明的轴,凭什么谈书法?】▲文徵明行书《千字文》一种
书法中 , 用笔的熟练程度决定着笔画的质量 。 笔画的长短、粗细、俯仰、伸缩的准确与否 , 决定了结构的形态的优劣 。 结构的宽窄、高低、大小、斜正、疏密的对比、变化准确与否 , 决定了章法的高明与否 。
书法是汉字书写表达情感的艺术 。 把笔画、结构、章法、意境等因素用对比、变化等技术统筹在一起 , 再注入作者的、情感、思想、境界就是书法好作品 。
书者熟也 , 如果没有熟练的技术 , 书法谈何突破和创新 , 没有创新 , 也就不是艺术 。 于是我说:没有技术 , 何谈艺术?
“越是聪明人 , 越要懂得下笨功夫!”天才钱钟书说 。
文徵明算不算聪明人?很难衡量 。 但他终生努力下笨功夫 , 他便是天才!
如果有人问文徵明书法秘诀 , 我想他肯定会说:哪有什么秘诀 , 我不过比别人对自己更狠点罢了 。
没有文征明的那个"狠”
你凭啥能把字写好?
某种意义上 , 好字都是苦练出来的!
@睡前伴你夜听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