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周作人,鲁迅的二弟,晚年写过怎样的应景文章?

01一次 , 梁文道与作家止痷聊到鲁迅先生的二弟周作人 , 梁文道说很多文人都曾经写过应景文章 , 他问止痷 , 周作人可曾写过?
梁先生之所以问止痷这个问题 , 是因为止痷曾经编著过很多周作人的书 , 他对其理应有很深的了解 。
止庵答道 , 周作人很少写此类文章 , 如果说真的写过跟时代有关的文字的话 , 那就是在1957年 , 他曾写过一篇题为《谈毒草》的文章 , 刊发在当年4月25日的《人民日报》上 。
彼时 , 提倡"百花齐放" , 但有人认为"有毒草不许放" , 周作人不以为然 , 忍不住想说几句 , 便写下了此文 。 他写道:
百花齐放 , 本来是说所有的花一齐的都开起来 , 是一句包括一切、毫无保留的话 , 但现在有人提出意见 , 以为花里边有"毒草" , 不应该放 , 这句话显然是不对的 。 我们说凡是花都应放 , 不论毒草与否 , 不能以这个资格剥夺他的权利 。
02
撇开周作人的历史不说 , 作为一个文人 , 他在文学上有很高的造诣 , 在散文方面甚至可以说比鲁迅略胜一筹 。 他的文字朴素、平实 , 娓娓道来 , 以致师从他的废名称他"直是以自然为怀" 。 他的文章旁征博引 , 随手拈来 , 被称"有一种超然离群的神气" 。
在人生观方面 , 他属于"出世"的那种 。 在他看来 , 任何思想和宗教都不尽完美 , 因此 , 他没有信仰 , 只求过一种平静而简单的生活 。
对于他来说 , 读书与写作是避开喧嚣、慰藉心灵的一种方式 。 通过阅读 , 他能透视文化、窥见人性、了解世俗 。 而将思考变为文字 , 是他一生乐此不疲的事情 。 在逆境中的孤独 , 更使他有很多的时间静心阅读 , 深入思考 , 写出超凡脱俗的美文 。
周作人的《谈毒草》一文 , 虽写于六十多年前 , 但仍有现实意义 , 读来并不觉得过时 。
此文在1988年被岳麓书社编入《知堂集外文·四九年以后》一书 , 此为他身后第一本署名周作人的书 。 只是 , 那已经是他去世21年后的事了 。
04
序文开篇 , 钟先生提到在重印周作人著作时 , 他曾写下了"人归人 , 文归文"的广告语 。 他写道:"这两句话的意思就是 , 人呢 , 是什么样的人就是什么样的人;文章呢 , 是什么样的文章就是什么样的文章 。 "
也许 , 是当时的钟先生担心有人会心怀芥蒂 , 所以便进一步援引鲁迅和周建人的话加以说明 。
钟先生称 , 虽然与周作人早已决裂 , 但鲁迅先生在十年后的1933年接受美国采访人员斯诺采访时 , 当斯诺问他1917年新文学运动以来谁是中国最优秀的杂文作家时 , 他的回答仍是:"周作人、林语堂、周树人、陈独秀、梁启超" , 并将周作人排在了第一位 。
由此可见 , 鲁迅和周建人两人并未因为与周作人断绝了关系 , 而影响了对其文章和文学地位的评价 。
关于做人 , 根据周建人的相关记述 , 鲁迅曾用一个"昏"字来描述周作人 , 除此之外 , 没有讲过其它什么不好的话 。 而对此 , 周建人自己的表述为:"周作人自小性情和顺 , 不固执己见 , 很好相处;但他似乎既不能明辨是非 , 又无力摆脱控制和掌控……"
至此 , 钟先生序文中"人归人 , 文归文"的论点 , 已经有了足够的论据支撑 。
--------END--------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