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值观察|晨光文具:距离“10倍股”还有多远?
本文插图
【市值观察|晨光文具:距离“10倍股”还有多远?】 作者:江峰 编辑:小市妹
今年以来 , 在经济继续承压与货币放水两大宏观因素的共同作用下 , 以消费医药、食品饮料领域的“核心资产”再次受到市场追捧 。 然而 , 在资金抱团以及市场风格存在明显偏好的背景下 , 不少个股已然被炒到百倍乃至千倍的市盈率 。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 , 很多公司的业绩表现都将“愧对”投资者的热情 。
在这个结构性风格明显的行情中 , 如何选择到性价比较好、或者兼具成长性的价值股 , 显然比简单地追逐热点要有意义 。
自2015年1月上市算起 , 晨光文具总市值已经由上市之初的72亿元增长至如今的630亿元 , 5年增幅已经接近9倍 。 按照目前的上涨势头 , 晨光文具很可能在不久后将成为A股下一个Ten bagger(十倍股) 。
晨光的产品就是常见的中性笔等办公文具 , 既没有白酒的高毛利率 , 也没有芯片股那样的高科技概念 。 就在公司上市之初 , 市场对其看空之声也不绝于耳 。 但就在人口红利消失、无纸化办公担忧下 , 晨光文具硬是靠着2元一只的中性笔 , 在去年突破百亿的营业收入 , 实现了10亿的净利润 。 2011年至2019年 , 晨光营业收入复合增速为29.06% , 净利润复合增速高达30.13% , 这一业绩放眼整个A股都是不可忽视的存在 。
【“贸工技”稳健发展 研发投入是关键】
身为潮汕人的陈湖雄17岁高中毕业后就从事文具推销工作 , 后成为销售规模过亿的文具代理商 。 1997年 , 亚洲金融危机爆发 , 陈湖雄所代理的韩国品牌生产企业不幸破产 。 经过商议 , 陈湖雄以及兄长陈湖文、胞姐陈雪玲决定自创品牌“晨光” , 由此开创了一条中国文具的创新之路 。
如果说我国古代毛笔代表着书写工具的开端 , 美国人在1884年发明的钢笔在近代被广为使用 。 1984年 , 日本人研发出的中性墨水笔已成为目前最主流的书写工具 。
看似简单的圆珠笔 , 制造起来却并不容易 。 其中 , 仅笔头的制造就有20多道工序 , 还要保证笔头球珠与球座体间隙始终在3微米之内 , 精度要求非常之高 。 技术含量甚至比手表零部件还要高 。
2016年 , 一则“中国居然造不出圆珠笔头”的新闻曾广为流传 。 文章指出 , 尽管中国年产圆珠笔已达400多亿支 , 但是核心部件笔头却只能依赖进口 。 因此 , 晨光刚建厂的头几年 , 笔头、墨水等重要配件原料都是从韩国、日本、德国等国家进口 , 产品利润十分微薄 。
陈湖雄虽然做代理生意出身 , 却对技术投入十分重视 。 经过持续的研发投入 , 2002年 , 晨光K35问世 , 成为我国首款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按压式中性笔 。 在此之后 , 公司不断完善研发机制 , 自2017年开始 , 晨光文具研发费用已经过亿元大关 , 并且仍在持续增加 。 2019年 , 公司研发费用达到1.6亿元 , 同比增长40.35% 。
对于遵循着“贸工技”路线发展的晨光文具来说 , 对技术的重视与研发的投入无疑是公司获得成功的关键因素之一 。 目前 , 晨光文具笔头加工技术已经处于行业领先地位 , 公司中性笔年产量已经超过50亿支 , 市场份额约在20% , 位居行业第一位 。
【发力B端+品类扩张 业绩增长助推器】
除了研发领域的投入外 , 晨光文具对办公直销业务领域的扩张 , 以及围绕在大文具领域的品类拓展 , 也成为公司业务保持高速发展的两个重要因素 。
在中性笔产品突破核心技术后 , 晨光一方面通过渠道的拓展 , 不断提高终端零售市场的覆盖率 。 另一方面 , 公司又在2012年成立子公司晨光科力普 , 向以直销为主的办公业务发起冲击 , 并取得了良好的成果 。
推荐阅读
- 小米|二季度净赚34亿,小米股价迎来近10%涨幅
- |卖石油不如打酱油?海天味业市值远超中石化
- 财经观察:美联储调整货币政策框架应对美国经济新挑战
- 时代财经|小鹏汽车登陆纽交所 千亿美元市值可期
- 经济观察报|总裁任期未满即辞职,SQM存停产风险?天齐锂业困境待解
- 笔记侠|【今日晚报】小鹏上市涨56%,市值超175亿美元
- 阿里巴巴|小鹏汽车上市首日大涨,千亿市值接近广汽集团,阿里豪赚100亿
- 股票行情|泸州老窖市值突破2000亿元
- 股票|中概股3分钟 | 三大电商巨头股价回调;小鹏汽车首挂市值近150亿美元
- 趣头条|【汽车人】8月车市持续向好,新势力市值飙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