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ray|光明文化周末版:清雅芙蓉画中来( 二 )


宋代中叶以后形成的这种追求素净淡雅的趣味 , 逐渐延续并影响了元明清三代荷花表现的主要审美特征 , 又因为元代“逸笔草草 , 不求形似 , 聊以自娱耳”的文人自省式笔墨意趣 , 使得自元代开始 , 中国画中荷花的表现主要以写意水墨的形式呈现 。写实性的雕琢与工细不再是评价花鸟画艺术的主要审美标准 , “以素净为贵”的自然天真、清润淡雅的文人水墨意趣 , 开始主导元代 , 并成为明清艺术发展历程中的主要审美理念 。明清审美理念在受元代影响的基础上 , 还主要有赖于董其昌提出的崇尚南宗文人画艺术而贬低北宗行家画(职业画家)的“南北宗论” 。从董其昌列举的典型的南北宗代表画家可知 , 南北宗的差异和区分南北宗的标准是“一变勾斫(一作研 , 乃误)之法” , 即如何从“穷工极妍”向“以素净为贵”转变 , 从笔法的精细雕琢、刻意勾摹向笔墨的精神诉求和境界营造进行转变 。
Array|光明文化周末版:清雅芙蓉画中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枯荷鸳鸯图(纸本设色)张中(元代)
元代张中的《枯荷鸳鸯图》(现藏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是用浅淡素雅的笔墨、以点染结合没骨法的技法创作而成 , 画面中荷花不再以艳丽的色彩和工细的笔触表现 , 开始重视笔墨皴擦和水墨氤氲的效果 , 于粗简写意中表现出枯荷的恣意独立 。水墨枯荷的表现只为与艺术家的心境相结合 , 不为谄媚、不为讨好 , 这是一种强大而自我的审美表现品格 。明代徐渭的《黄甲图》则由元代的小写意一变而为大写意 , 笔墨表现更加自由和疏朗 , 亦完全脱离了宋代双钩填色和精工雕琢的表现手法 , 开始通过使用大笔触的笔墨晕染追求画面淋漓墨迹和墨痕的自如表达效果 。但这种水墨氤氲的大写意表现手法 , 并不是弃荷花造型于不顾 , 而是不再使用线条造型而重在使用墨色造型 , 并在“墨分五色”的中国传统色彩观基础上形成荷花的基本颜色构成 。“墨荷”的表现 , 恰恰满足了“以素净为贵”的审美趣味 , 以及中国传统文人画艺术中追求的笔情墨趣的核心审美特质 。
Array|光明文化周末版:清雅芙蓉画中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晚荷郭索图(纸本水墨)黄居寀(宋代)
清代对荷花题材表现最有代表性的艺术家则属朱耷 , 他多以荷花小鸟的形象传达他个人的思想和情感 , 《荷花小鸟图》(现藏上海博物馆)中对荷花的表现形成了一对鲜明的对比关系 , 从浅水露泥的荷塘中扶摇直上出几支挺拔修长的荷柄 , 纤细的荷柄与露泥的荷塘之间存在着一种既相互依偎又独立昂扬的对比关系;荷叶以大笔触的浓墨表现衬托出寥寥几笔勾勒出的荷苞 , 亦形成了一种浓淡干湿的对比关系 , 在对比关系中建构出一种个性化的、妙趣自成的审美感知 , 如朱耷所言“湖中新莲与西山宅边古松 , 皆吾景观而得神者” 。
Array|光明文化周末版:清雅芙蓉画中来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Array|光明文化周末版:清雅芙蓉画中来】荷花小鸟图(纸本水墨)朱耷(明代)
初发芙蓉自然可爱
古往今来 , 艺术家热衷于表现荷花题材 , 不仅因为荷花是“花之最秀异者” , “有五谷的实质而不占有五谷的名义 , 集中百花的长处而除去它们的短处” , 更是因为其“出淤泥而不染 , 濯清涟而不妖 , 中通外直 , 不蔓不枝 , 香远益清 , 亭亭净植 ,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高洁精神品格 。所以 , 对官场清廉者以“一品清廉”来形容 , 对家道兴旺者以“本固枝荣”来形容 , 对多子多孙者以“莲花多子”来形容 。总之 , 荷花形成了中国传统精神信仰的典型意象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