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者网|媒体:满分作文"不说人话" 高考到底想选拔什么人才?
每年高考热度最高的就是作文题了 , 毕竟这是我们社畜最后还能卖弄两下的舞台 。 最近就有一篇作文 , 引发了全民关注 , 它就是浙江省高考满分作文《生活在树上》 。
开篇第一段 , 它就贡献了两个生词 , 和两个很有逼格的外国人名 。 来来 , 咱先做一下注释 。 这俩词是啥意思?怎么读?
本文插图
让怀抱新华字典的我来给你科普科普:嚆矢(hāo shǐ) , 意思就是开端;振翮(zhèn hé) , 就是腾飞 。
是不是赶脚自己像个文盲?扶好墙 , 后面还有更多生僻字词 , 像什么“玉墀(chí)”啊 , “婞(xìng)直”啊 , “肯綮(qìng)”啊 , “孜孜矻矻(kū)”啊 , 说都说不完 , 有兴趣的童鞋可以自行百度 。
生词按下不表 , 还有一堆不明觉厉的外国大佬 , 像海德格尔、卡尔维诺、麦金泰尔、尼采、维特根斯坦等等等等 。 他还提到了这些哲学家、文学家们的各种观点 , 没点知识底蕴真是读不懂 。 这哪是答题啊 , 你是在给阅卷老师出题吧!
老师们给出的“答案”出入也很大 , 第一个老师只打了39分 , 第二第三个都打了55分 , 最终作文审查组判为满分 。
于是网友们又吵翻了 , 一篇绝大多数人都看不懂的文章 , 到底该不该满分?别急 , 我们先来看看今年浙江卷的考题 , 以及老师给满分的原因 。 题目简单来说就是 , 如何看待“个人理想”与“家庭、社会对你的预期”之间错位的问题 。
本文插图
浙江省高考作文阅卷大组组长陈建新说 , 《生活在树上》是他几十年高考阅卷生涯中 , 极少能碰到的作文 , “文章从头到尾逻辑严谨 , 说理到位 , 没有多余的废话 。 ”
本文插图
到底逻辑是否严谨 , 说理是否到位 , 咱也得先读懂才行啊!所以文章曝光以后 , 网上就出现了一大波“翻译官” , 大家各显身手做阅读理解、总结作者的中心思想 。
李夫人在借助字典+百度+多次研读之后 , 也终于捋清楚了 , 作者想说的是这么一个道理:人啊 , 总是想要追求自由和梦想 。 虽然这可能和家庭、社会给我们的期待不一样 , 但也不必觉得家庭和社会都是枷锁 , 然后全盘否定过去、对抗社会 。 尼采都说了 , 你不能和过去完全脱节 。 所以 , 理想的生活方式是生活在树上 , 既仰望星空 , 又脚踏实地 , 完美 。
做完阅读理解以后 , 你会觉得虽然作者没说人话 , 但这确实是一篇切合主题的议论性散文 。
我们专门联系了一位曾在上海某高中带过毕业班的语文老师 , 她是这么说的:“作为老师的话 , 这样的作文肯定会给学生分析 , 指出他好在哪些地方 , 新在哪些地方 , 不同在哪些地方 , 可以从哪些地方去学习、借鉴 。 比如说第一 , 它扣合主题 , 契合作文的主题要求;第二 , 逻辑也是比较清晰的;第三 , 它显示了学生很广泛的阅读面 , 尤其是对哲学类书籍的阅读和积累 。 ”
这篇文章如此大规模地使用平时积累的素材 , 正是网上的争议所在:你这不是典型的卖弄技巧、堆砌辞藻吗?
我们来看这一句:
本文插图
你非要放两个人进去做什么呢?直接说“用不被禁锢的头脑去体味大海与风帆 , 对无法言说之事保持沉默”也没差啊 。
用马伯庸的话来说 , 这种操作“可以 , 但没必要” 。 明明就是很简单的道理 , 非要刻意复杂化 , 多说就可能多错 。 就说这个维特根斯坦 , 他提出的“不可说” , 是在哲学层面上把世界做一个划分:只有事实是“可说”的;像宗教、伦理这些精神层面的事情 , 很难说清楚 , 是“不可说” , 对不可说的 , 要保持沉默 。 但考生用来表达的意思却是 , 啥也憋说了 , 就是干 。 这很明显跟维特根斯坦的原意完全不一样 。
推荐阅读
- 看美国媒体如何扒总统内裤
- 又抱美国大腿?台当局放宽美猪美牛进口
- 安倍下一届:掉毛的鸽派,鹰派。
- 长城新媒体|4岁女童脸被划破,城管执法不能“殃及池鱼”
- 观察者网:民调又一次低估了特朗普和共和党
- 高考作文满分完全指南|大象公会
- 嘲笑女明星腿粗被批“不尊重女性”岳云鹏也翻车了
- 安倍无意退出政坛:将参加下次众院选举
- 流氓副教授的启示:权力虽小,也胡作非为
- 美媒:TikTok可能在48小时内达成出售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