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芳蓉|留守女孩回应“读北大考古没钱途”:我们这代人会更偏向自己的兴趣爱好( 二 )


钟芳蓉在写给82岁的樊锦诗先生的信中说道:“我希望能追随您的脚步 , 去选择北大考古 , 选择为考古献身 , 也希望找到心灵的归处 。 ”
从采访人员与钟芳蓉的对话中 , 能看出她并非一时兴起 。
“为什么选择考古专业?”
“这是因为我个人纯粹的喜好 , 没有其他别的原因 。 我一直喜欢历史 , 就想填报和历史相关的专业 , 其他很多专业不太适合我 。 而且我的性格比较安静 , 想潜心去做研究 。 ”
“有人说考古太枯燥 。 ”
“考古是一个融合很多学科的专业 , 还可以进行田野考察、下地挖掘 , 是一件很有趣的事 。 ”
“有人说考古太辛苦 。 ”
“我在农村长大 , 我觉得在农村吃过的苦其实也不算少 , 考古的辛苦应该在我能够承受的范围内 , 我相信自己能战胜这种辛苦 。 ”
“有人说考古不赚钱 。 ”
“我觉得我们这一代人是有点理想主义的 , 会更加偏向于自己的爱好、自己的兴趣、自己的梦想 , 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就好 。 ”
……
刚开始网上争议多的时候 , 罗湘云有些担心钟芳蓉 , 便带着她步行到村子里的一座石亭散心 。
钟芳蓉|留守女孩回应“读北大考古没钱途”:我们这代人会更偏向自己的兴趣爱好
文章图片

一到石亭 , 钟芳蓉便被亭内存放的几块清代石碑吸引了 。 她用手机照向墙壁 , 透过手电筒发出的光 , 一字字地念出石碑上已有些模糊的刻文 。
“她一看到有历史感的东西 , 眼睛马上亮了 , 话也多了起来 。 ”罗湘云说 , 看得出钟芳蓉是真的喜欢历史、喜欢文物 。
钟芳蓉|留守女孩回应“读北大考古没钱途”:我们这代人会更偏向自己的兴趣爱好
文章图片

【钟芳蓉|留守女孩回应“读北大考古没钱途”:我们这代人会更偏向自己的兴趣爱好】钟芳蓉的高三历史课老师赖继承说 , 不是每一个人都要当官、当老板、赚大钱 , 钟芳蓉愿意把自己的精力投入到考古这样的传统文化领域和基础学科 , 是一件非常正能量的事情 。
现在 , 钟芳蓉获得了更多的支持和理解 。 众多网友与钟芳蓉隔空对话 , 各地的文博机构和考古专家纷纷发来祝福、寄送礼物 , 有人说她成了考古界的“团宠” 。
北京大学官方微博回复:“授业于田野之间 , 树人于实践之中 , 愿你在北大考古 , 找到毕生所爱 。 ”樊锦诗也专门寄语钟芳蓉:“不忘初心 , 坚守自己的理想 , 静下心来好好念书 。 ”
钟芳蓉|留守女孩回应“读北大考古没钱途”:我们这代人会更偏向自己的兴趣爱好
文章图片

留守的故事
除了“北大考古女生” , 钟芳蓉还有另一个标签——留守学生 。
钟芳蓉不到一岁时 , 父母便离开她去广东打工 。 刚开始夫妻俩在同一座城市 , 后来父亲钟元位在江门一个家具厂负责打样 , 母亲在深圳打工 。
订单多的时候 , 钟元位一个月可赚七八千元 , 很多时候只有五六千元 。 妻子的收入少一些 , 每个月三四千元 。
钟元位和妻子只有小学和初中文化 , 在外面吃了很多没有文化的亏 。 两口子希望子女能够以“知识改变命运” , 咬着牙把他们送去学费较高的民办学校 。
钟芳蓉和正在念初中的弟弟 , 两人一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是4万元 。 对于他们家庭来说 , 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 钟元位扯了扯上衣的领口 , 对采访人员说:“这件衣服只有十多块钱 , 我平时的开支很少 , 就是为了省钱给孩子读书 。 ”
让钟元位愧疚的是 , 自己陪伴孩子的时间太少了 。 父女俩每年见面一两次 , 最长的相处时间也不过一个月 。
钟芳蓉高二那年的暑假 , 父亲难得回来待了一段时间 。 有一天 , 钟芳蓉跟着父亲和弟弟乘坐高铁 , 头一次到省城长沙的动物园游玩 。
当天往返 , 赶回家时已经天黑 。 三个人在路上没来得及吃饭 , 于是回家泡方便面 。 这短暂的时光 , 对于钟芳蓉来说 , 却是无比的快乐 。
位于湘南地区的耒阳市 , 由于邻近广东 , 这里的劳动力大量南下打工 , 留下了数以万计像钟芳蓉这样的留守孩子 。 据耒阳市教育局的统计 , 全市从幼儿园到高中阶段的学生总计25万人 , 其中留守学生达到5万人左右 。
罗湘云认为 , 留守学生长期一个人生活 , 或多或少会存在一些问题 , 但有一些留守学生思想上更加独立、精神上更加自由 , 他们会朝着自己的目标 , 心无旁骛地学习 。
罗湘云说 , 城里的孩子 , 父母可能天天关心吃什么 , 考好了能吃大餐 , 留守孩子没有这样的“奖励” 。 但对于很多留守学生来说 , 老师稍稍拍下他的肩膀 , 都是一件很开心的事情 。
在这所民办学校 , 此前考取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的10名学生中 , 有8名是农村留守学生 。
耒阳市教育局局长张小勇说 , 针对留守学生群体 , 耒阳市正在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四位一体的关爱体系 , 同时重点改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 , 每个乡镇兴办一所寄宿制学校 , 让留守学生“愿意上、留得住、学得好”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