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器|宋代:中国兵器史上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三 )


兵器|宋代:中国兵器史上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
文章图片

(《宋史·李韬传》亦载韬之兵士 , 均用黄纸甲 。 为火光所照 , 色俱白 , 殊易辨 。 此言其纸甲着黄色之不佳也 。 )依上所述 , 宋代卫体武器 , 有祥符钢铁锁子甲、黑漆顺水山字铁甲、绸里明光细网甲 , 建炎明举甲、绍兴御赐犀甲 , 开宝造之甲铠、甲胄 , 乾道造之甲及头牟 , 庆历神盾 , 元丰造之步用标排 , 天圣六年之刻漏圆盾及生皮甲 , 庆历五年诸路进上之甲仗 , 康定元年之纸甲三万及黄纸甲等名目种类 。 始以钢铁锁子甲 , 降而为纸甲三万之多 。 可见宋之卫体武器与其长短兵器同 , 愈降而愈劣矣 。 其他载籍亦有偶及宋代甲胄 , 而可补《武经总要》及《玉海》之缺者 。 如《宋史·赵赞传》曰:“世宗移兵趣濠 , 以牛革蒙大盾攻城 , 赞亲督役 , 矢集于胄 。 ”此之所谓大盾 , 恐系木质 , 否则无蒙牛革之必要 , 且矢亦不能猬集于铁盾也 。 是宋盾蒙皮仍不如蜀人皮铠之一证也 。 宋室亦颇重视古代铠甲 , 如《宋书·崔道固传》曰:“道固为北齐海二郡太守 。 民焦恭破古冡 , 得玉铠 , 道固捡得献之 。 ”是周代战国之铠也 。 又《宋书·王彦德传》曰:“除江州刺史 , 赐以诸葛亮筒袖铠 。 ”是后汉之铠也 。 战铠多无筒袖者 , 因不便挥使兵器也 , 故古人均用钢铁网袖或半圆钢铁长片为覆腕 , 仅卫腕之外面而已 。 宋人马铠谓之具装 , 如《宋史·仪卫志》曰“甲 , 人铠也;具装 , 马铠也;宋有南北作坊 , 岁造甲铠具装”是也 。 宋将之胄 , 亦有效法三代之胄 , 作兽形者 。 如《宋史·韩世忠传》谓世忠“器仗规画 , 精绝过人 , 今克敌弓 , 连锁甲 , 狻猊鍪及跳涧以习骑 , 洞贯以习射 , 皆其遗法也” 。 狻猊鍪即殷代虎胄之遗意也 。 宋代甲盾 , 有名安山铁甲与金牌者 , 则源出金人之器也 。 如《金史·仆散忠义传》曰“拜忠义平章政事 , 兼右副元帅 , 封荣国公 , 赐以御府貂裘、宾铁、吐鹘、弓矢、大刀、具装、对马及安山铁甲、金牌”是也 。 宋甲多由上赐 , 不准私制;甲则有轻重之分 , 犹如周剑之有上、中、下三士之制 , 以人体长短及力之强弱与年之长幼为准 。 如《宋史·马知节传》曰“知节自陈年齿未衰 , 如边方有警 , 愿预其行 , 但得副都统署名及良马数匹、轻甲一联足矣 。 上因命制轻钢铁锁子甲赐之”是也 。 晚宋则偏重轻甲 , 兜鍪亦减轻 , 马甲改皮 , 车牌改木 , 均求其轻便 , 而质亦较劣矣 。 如《宋史·毕再遇传》曰“扬州有北军两千五百人 , 再遇请分隶建康镇江军 , 每队不过数人 , 使不得为变 。 更造轻甲 , 长不过膝 , 披不过肘 , 兜鍪亦杀重为轻 , 马甲易以皮 , 车牌易以木 , 而设转轴 , 其下使一人之力 , 可推可擎 , 务便捷不使重迟”是也 。 唐人甲胄铠盾 , 争尚色彩 , 各色均有;宋人则不着色 , 有之则边疆各族之器也 。 如《宋史·曹利用传》曰:“利用至岭外 , 遇贼武仙县 , 贼持健标 , 蒙采盾、衣甲坚利 , 锋镝不能入 。 利用使士持巨斧长刀破盾 。 ”此采盾想系木质而非铁质 , 否则刀斧亦不能破之 。 宋人之盾不大 , 故马上能用 , 步行持刀亦能执盾突前挺战 。 如《宋书·宗越传》曰:“家贫无以市马 , 当刀盾步出 , 单身挺战 , 众莫能当 。 ”又《宋书·长沙景王道怜传》曰:“子义融有质干 , 善于用短盾”是也 。 此处作者误引《宋书》以证明“宋人之盾不大 , 故马上能用 , 步行持刀亦能持盾突前挺战” , 应删去——编者注 。 宋代对卫体武器未尝不事讲求 , 但亦呈杂沓薄弱之象 , 与兵器同 , 微特远逊周秦之器 , 亦且不如汉唐所制者矣 。 吾人根据《武经总要》而图示于此者 , 有铁胄及兜鍪五具 , 钢铁甲、掩膊或披膊四具 , 钢铁片身甲三具 , 虎首钢铁片胸甲一具 。 步兵旁牌及骑兵旁牌各一具 。 又日人藏有镶嵌金银挖花作双龙向日形之铁胄、凸体云纹铁胄及小帽形或半瓜形军士简单铁胄 , 疑为宋代之器 , 亦采其影片于此 , 以补图形之不逮 。 宋代马甲 , 有面帘、半面帘、鸡项、身甲及搭后五种 , 除面帘及半面帘外 , 均以钢铁片装制 , 亦图其形式于 。 宋代骑步甲及马甲之形式及造法 , 大都承袭汉唐遗制 , 汉唐实物既不可得而见 , 阅此亦不无小补耳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