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舞弊什么下场?考生斩首,主考官杀头

【军武次位面】:杨树
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舞弊什么下场?考生斩首,主考官杀头
文章图片

科举舞弊 , 在中国古代是死刑!
再过两个月 , 就是科举制度被废除115周年的日子了 。
1905年9月2日 , 经过直隶总督袁世凯、湖广总督张之洞的奏请 , 慈禧太后以光绪帝名义发布上谕 ,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 ”
至此 , 科举退出了历史 。
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舞弊什么下场?考生斩首,主考官杀头
文章图片

▲废除科举的诏书
作为一项被废除的制度 , 科举一直被认为是钳制思想 , 使中国陷入固步自封、愚昧落后的罪魁祸首之一 , 长期被口诛笔伐 , 似乎一无是处 。 但实事求是的讲 , 这样的认识恐怕并不正确 , 科举不仅是一项优良的制度设计 , 而且还是中华文明对世界的一个重大贡献 。
可能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印象——古代好像一直都有科举制?但科举最早出现于隋朝 , 距今约1300多年 , 相比中国五千年历史 , 这个时间并不长 , 即使从秦始皇统一天下算 , 也差不多在是两千年历史的中间偏前 。
为什么科举出现得这么晚呢?这和中国进入“帝国时代”后面临的权力分配问题密切相关 。
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舞弊什么下场?考生斩首,主考官杀头
文章图片

▲贵族当然能出人才 , 但也更容易出废物
在秦朝之前的“封建时代” , 国家治理依靠世袭贵族 , 贵族阶层分走了很多利益和资源 , 中央权力不能直达基层 , 于统一不利 。 在秦始皇之后 , 随着郡县制的实施 , 贵族逐渐消失了 , 但又出现了官员如何产生的问题 。
官员的本质 , 是在皇权在地方的代理 , 既要保证他们有才能 , 又要有忠诚 , 这个事还真不是那么好解决的 。
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舞弊什么下场?考生斩首,主考官杀头
文章图片

汉至隋的八百多年里 , 主要施行主观性很强的察举制 。 由于条件模糊 , 全靠自觉 , 很快就弊端百出 , 既不利于甄选 , 又不好考核 , 被各种钻空子 , 逐渐形成了官僚产生官僚的局面 , 出现了垄断行政 , 事实上世袭的士族阶层(比如“四世三公”) , 既隔断了垂直行政体系 , 又堵死了下层的上升通道——皇帝不满意 , 老百姓也不高兴 。
直到隋朝 , 一直被后世差评的隋炀帝首创了科举制 , 这一情况才得以扭转 。
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舞弊什么下场?考生斩首,主考官杀头
文章图片

一般认为 , 科举始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设进士科 。 从此 , 几乎所有人都有了通过考试进入“体制内”的机会 。 之后 , 科举制在唐宋得到继承 , 成熟于元明清 , 成为几乎是唯一的选官途径 , 也是维系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 。
通过科举 , 皇帝得到了人才 , 忠诚度相对也比较高 , 特别是那些出自底层 , 没有家世背景的读书人 。 老百姓也很欢迎 , 因为这是一条能够直达上层的“升级”通道 。
科举|中国古代科举舞弊什么下场?考生斩首,主考官杀头
文章图片

很快 , 科举就被周边的日本、朝鲜、越南、琉球学了去 , 成为其国家制度的一部分 。 后来 , 连欧洲国家也受到影响 , 演变为西方的文官(公务员)制度 , 科举遂被称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
《大英百科全书》(第11版和第14版)中记载 , “历史上已知最古老的考试制度是在中国用于选拔公职人员的定期测试” 。
英国政治学教授 , 伦敦大学格雷厄姆·沃尔斯博士在1931年发表的一次演讲中说 , 英国是第一个使用中国的公开任命竞争性考试制度的国家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