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度|10组图,从气象维度看舟曲灾后重建10年巨变!

2010年8月8日
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舟曲县
发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
造成重大人员伤亡
10年过去了
这个位于秦岭西部褶皱带山区的小城
怎么样了?
【 维度|10组图,从气象维度看舟曲灾后重建10年巨变!】气象防灾减灾能力有多大的提升?
我们通过10组图
来看舟曲灾后重建这10年的变化
——
 维度|10组图,从气象维度看舟曲灾后重建10年巨变!
文章图片
2012年,一部X波段多普勒雷达在舟曲县城偏西方海拔2900米的拉尕山上建成。该雷达扫描半径可达150公里,能够有效监测舟曲县及附近区域中小尺度灾害性天气系统。
“目前,舟曲气象监测资料传输实现五分钟一次,雷达监测覆盖舟曲全域。”舟曲县气象局局长李刚说。
这十年,在省、州、县三级气象部门的共同努力下,舟曲县气象局已从地面到高空、从空间到时间完成气象监测技术手段“全新一跃”。
 维度|10组图,从气象维度看舟曲灾后重建10年巨变!
文章图片
根据舟曲县天气特征、地形特点等实际情况,舟曲县气象局在地质灾害隐患点、暴雨云团的入侵路径设置监测系统,区域自动站从十年前的14个增加到现今的48个,全县19个乡镇实现全覆盖。
“十年前,我家的两亩地被三眼峪下来的泥石流掩埋了。”西城镇三眼村村民冯根虎回忆。如今,在距离三眼峪一号大坝150米处就有县气象局架设的自动气象站,可以24小时监测降水量及天气状况。
“我们在跟踪影响舟曲的天气系统时,会综合考虑雷达、自动气象站、中尺度环境场及卫星物理量,这在十年前是想都不敢想的。”甘南州气象台台长吉哲君说。
 维度|10组图,从气象维度看舟曲灾后重建10年巨变!
文章图片
舟曲海拨落差大,从1000来至4000米,山大沟深,加之处于长江流域,预报模式存在很多不确定性。
十年前,没有雷达跟踪,云图影像滞后,缺少智能网格预报、中尺度分析技术的支撑,再加上监测站网稀疏,暴雨预报难度可想而知。
如今,在网格预报、中尺度分析技术等气象科技的支撑下,舟曲的冰雹、暴雨预报准确率、及时性都有了“质”的飞跃。2012年到2020年,舟曲县达到暴雨标准的降雨过程有28次,暴雨预警准确率达80%。
 维度|10组图,从气象维度看舟曲灾后重建10年巨变!
文章图片
十年来,为了攻克舟曲气象预报难题,省、州、县气象预报人员不断加强沟通交流,研发先进预报服务技术。
新技术、新系统、新平台,让舟曲气象预报预警底气十足。甘肃省-市-县智能网格一体化平台集综合监测、智能网格预报、数值预报等功能为一体,适应了现代气象业务发展要求,有效提高气象防灾减灾工作效率、预报准确率和服务质量。
甘肃省短临预警平台的应用,让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建立起更为高效的沟通渠道——省级预报员提前24小时、12小时或6小时将预警信息发送至市县气象部门,市县预报员可直接看到预警信号在本级行政范围内的具体落区,制作符合本地区的预警信息,减少了以往“局部地区”的使用。
 维度|10组图,从气象维度看舟曲灾后重建10年巨变!
文章图片
按照三级联防的要求,舟曲县气象局从外至内划定责任区、警戒区和监视区范围,不断完善预警体系建设。“一本账心中有数、一张图清晰明了、一张网信息畅通、一把尺规范有序、一队伍统筹合力、一平台能力支撑”,气象防灾减灾信息共享平台的建成,给当地防灾减灾工作吃了一颗定心丸,气象灾害预警的针对性和服务的精准度得到有效提升。
“以前提醒村民防范暴雨,人家还嫌烦,现在村民主动关注天气预报,还会根据提示安排生产生活。”舟曲县城关镇瓦厂村党支部书记、气象信息员孙六龙说。这一变化其实正是源于气象预报预警越来越准。
 维度|10组图,从气象维度看舟曲灾后重建10年巨变!
文章图片
要做好舟曲的气象预报预警,不但要了解舟曲的“天”,还要熟悉舟曲的“地”。对于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而言,每条山梁、沟壑走向,每个降水点的地质条件都要熟知。
不仅日常有村干部带头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气象专家团队也定期走进山村深处开展调研。
今年,甘肃省气象局和兰州大学组成的团队排查了舟曲19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影响群众安全活跃地5处,村庄密集地15处。针对舟曲、宕昌6个大型-巨型处于极不稳定状态的滑坡点,甘肃省气象局专门制作《舟曲宕昌重大滑坡灾害隐患点专项气象服务方案》。
 维度|10组图,从气象维度看舟曲灾后重建10年巨变!
文章图片
十年来,舟曲县气象局精心谋划,立足需求端、供给端双向发力。
“政府对我们气象工作的支持力度很大。”时任舟曲县气象局局长陆文明说。今年5月26日,舟曲县防汛抗旱指挥部印发文件,要求各乡镇及自然资源、水务、应急管理等部门使用由舟曲县气象局研发的雨量自动发送系统。
“一旦收到暴雨、雷电预警,我们就开始注意雨量信息,对应各乡镇、流域层层转发,没有这个系统,我们会变得盲目。”舟曲县水务局副局长杨兴华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