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软件定义汽车? 大众、丰田都不淡定了( 二 )


所以,我很赞同黄武陵的那句话,软件确实能决定一家车企的生死存亡,但这有一个前提,就是在大家的硬件设施都差不多的情况下。如果大家的硬件水平相差甚远,较弱方想要通过软件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恐怕也是不行的。
这一点,汽车和手机还真不太一样。这里我们可以简单举一个例子。不过在举例之前,我们要承认一个事实,在软件方面,例如智能网联和自动驾驶,咱们中国品牌确实领先外国品牌好几个“马位”的——基本上每一个自主品牌都有自己的软件技术品牌。
然而,即便在软件技术上遥遥领先的中国品牌,其在今年上半年,销量同比下降29%,市场份额跌至36.3%,同比下降3.4%。6月份,中国品牌乘用车市场份额更是只有33.5%,比上年同期下降5.0%。7月份的销量还没出来,估计也不容乐观。
售价更低,智能化程度更高,用料设计都不输合资竞品的中国品牌却没能在销量上取得半点优势。相反,在软件上一点也不占优势的合资品牌,例如丰田,却能在过去半年里保持强势,个中原因,你懂的!
软件无疑能制造消费者的兴奋点——有了以软件为基础的生态后,车企能通过OTA升级,不断给用户开启新功能,不断优化产品体验,做到快速迭代,进而为消费者保持新鲜感。
但是,要能为消费者制造惊喜的,首先得是硬件过关,能让消费者无后顾之忧的产品。毕竟,谁都不想买一辆软件功能丰富,但却因为更新失败跪在马路中间的车;也没有人会想买一辆被软件定义过,但压个马路牙子就断轴的车。
 大众|软件定义汽车? 大众、丰田都不淡定了
文章图片
软件能改善体验,但它没办法解决断轴、自燃等等问题。我相信后者才是消费者最担心的事情。
软件对于消费者来说很重要,但车企们也没必要过分高估它的重要性。
过去这些年来,手机的属性确实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通讯工具变成了智能移动终端。很多人都寄希望于汽车也能发生这样的变化。事实上,这发生的几率非常小,因为汽车不是用户高频使用的产品,别人用手机不一定是为了通讯,但消费者用到汽车绝对是为了出行。
所以,在汽车上,消费者对于软件的需求,无疑远远小于手机。
曾经,一家名叫德勒的调查机构走访了20个国家的超过25000名消费者,他们发现,中国地区的用户对联网汽车最感兴趣的功能只是导航,这当中包括交通拥堵信息更新并建议替代路线和就近停车功能。
车企们时常挂在嘴边的OTA升级在11个选项中排名第九,也即倒数第三,只比推荐优惠活动高一点。不仅中国如此,在亚太地区的好几个国家都呈现同样的结果——OTA升级,消费者不太感兴趣。
对于这一结果,我一点也不奇怪,毕竟我对现在的手机和电脑更新已经没多大感觉了,甚至还希望它不要更新,不要打扰我。
 大众|软件定义汽车? 大众、丰田都不淡定了
文章图片
3
即便是手机,消费者买的依旧是硬件
一辆车的价值中,硬件:软件的价值比应该是60:40。不要问我这数字怎么来的,我瞎举的,我只是想说明在一台车的价值中,硬件还是比软件重要些。这一点,即便在手机行业也是如此!在写这文章前,我和一位手机APP的程序员聊了许久,下面是其中一段对话。
“软件能定义手机吗?”
“不,软件和硬件一样重要。”
“那你觉得软件和硬件,谁更难做好?”
“硬件。”
“为什么?”
“因为硬件有突破,软件才有大的突破!”
【 大众|软件定义汽车? 大众、丰田都不淡定了】比起上面提到的黄武陵和迪斯,这位程序员只能算是NOBODY了,不过从他的话中,你大概也能知道软件与硬件之中的价值观——硬件的价值远远大于软件。
这价值观,不只在程序员眼里如此,在消费者眼中也同样。
华为手机最贵的系列是P系列,顶配价格去到了8888元,而比较入门的是nova系列,最贵的也就4099元。为什么他们价差那么多?是软件造成的吗?不!我相信,同样基于安卓生态的它们,在软件系统上应该不会有太大差异。
 大众|软件定义汽车? 大众、丰田都不淡定了
文章图片
被软件定义过的手机,在终端零售的时候,厂家卖的依旧是硬件。
造成这价差的是什么?是摄像头、是屏幕、是电池容量、是处理器……是的,消费者只会为硬件埋单,绝对不会因为你软件多一点就投向你的怀抱——你以为诺基亚的WP死于软件?不,它的“死因”在于在硬件上没有和对手拉开差距。
同样,我们想想一台车里什么最值钱?是电池、电机、电控?是激光雷达、毫米波雷达、摄像头?还是车机上那数以万计的代码?用屁股掂量一下都知道是前面两者,而不是代码。占汽车成本大头的硬件不能定义汽车,反而被只占小头的软件定义了,这算什么事?
因为“软件”这一芝麻,掉了“硬件”这一西瓜,岂不得不偿失了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