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周报|不再囿于"关系中的我",中国女性的底气来自哪里

这个夏天 , 《三十而已》热播 , 这部真正意义上的女性题材电视剧 , 让许多观众感受到了由真实生活映照而带来的强烈共鸣 。 这部剧不仅收视率名列前茅 , 豆瓣评分也一度高达8.5 。
北京周报|不再囿于"关系中的我",中国女性的底气来自哪里其实无论是从地理范围还是时间跨度来说 , 关注女性的文艺作品都不在少数 。 女性面临的问题与困境早已不是新话题 , "女性独立"也不是最近才喊起的口号 , 但为什么《三十而已》这样一部剧还是让人耳目一新 , 成为新的社会话题并引发全网范围的热议呢?
北京周报|不再囿于"关系中的我",中国女性的底气来自哪里狂热追剧之后 , 周报君认为 , 这部剧可以说比较真实、客观、贴近生活地展现出了中国社会和中国女性的新变化 。 正如本剧编剧张英姬说的 , "现实题材 , 就是要去碰撞现实里最真实、最新的东西 。 "
【北京周报|不再囿于"关系中的我",中国女性的底气来自哪里】如果我们回想一下过去十几年中以现代女性家庭生活为题材的爆款影视作品 , 大概会想到《媳妇的美好时代》(2009年)、《裸婚时代》(2011年)、《辣妈正传》(2013年)等等 , 最近的可能是去年热播的《都挺好》 。 在这些作品中 , 婆媳关系、亲子关系等家庭关系话题是主要聚焦点 。
但《三十而已》中呢 , 婆媳关系几乎没有出现 , 亲子关系比较融洽 , 甚至剧里三位女主的原生家庭都是幸福温馨而给人以力量的 , 完全没有为了激化矛盾而设定苏大强式祸害孩子的"熊父母":王漫妮的父母虽然希望她能选择"小城房"而非"大城床" , 但当王漫妮决定再次离家去上海打拼时 , 他们立刻拿出积蓄来支持她;顾佳的父亲在隐约感知到顾佳夫妻出问题后 , 没有劝女儿忍耐 , 而是鼓励她挺直腰杆 。
北京周报|不再囿于"关系中的我",中国女性的底气来自哪里可以说 , 当今的中国女性很大程度上可以不再囿于"关系中的我" , 而更注重实现自身价值 , 希望在二者之间寻找平衡和自如的状态 。 这样的变化正是观念解放和社会进步而带来的红利 。
带来这些变化的最直接因素 , 是中国女性受教育水平显著提升 , 她们实现个人价值和追求个人幸福的主动性也就更高 。 据统计 , 2017年 , 我国女童净入学率已达99.9% , 与男童一致 , 而在1949年我国女性文盲率高达90%;普通本专科在校生中 , 女生占比52.5% , 超过男生;女研究生占研究生总数的比例达48.4% , 比1985年提高29.8个百分点 。
正是由于受教育水平的提升 , 越来越多的女性可以找到一份相对理想的工作 , "妇女能顶半边天"在中国可不是一句政治正确的口号 , 女性正在成为推动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伟大力量 。 目前 , 中国全社会就业人员中女性占比超过四成 , 遍布各行各业 。 麦肯锡2017年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 , 中国女性对GDP的贡献率达到41% , 处于全球所有地区最高行列 。
北京周报|不再囿于"关系中的我",中国女性的底气来自哪里女性受教育程度的提升 , 不仅让她们实现了经济独立 , 不再依附于父母和丈夫 , 也逐步改变着传统的中国式家庭观念 。 随着父母和子女之间的"边界意识"不断增强 , 两代人同住在一个屋檐下的比例大幅下降 , 婆媳关系、代际鸿沟渐渐不再是一些家庭最大的生活痛点 , 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 , 良好的夫妻关系才是家庭关系的第一位 。 而婚姻的质量 , 包括夫妻两人是否能同步成长、彼此之间是否有良好的沟通和情绪的流动 , 成为幸福家庭生活最重要的砝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