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怎么过三伏?
了解到 “长安三伏苦午热 , 日赤尘红气酷烈 。 闲曹谢客不出门 , 汲水瓷缸贮清冽 。 平头摇扇尚流汗 , 一卷横看肱欲折 。 ”
这首诗乃是清代大学者王鸿绪所作 , 名曰《三伏叹》 , 讲的就是旧京之热 。 老北京的夏天 , 热起来虽然赶不上四大火炉 , 但也能把人难受得够呛 。 在那个既无空调、又无电扇的年代 , 人们琢磨出了很多奇思妙招 , 在体内体外创造出了清凉宜人的“小气候” , 只是今天已经鲜为人知 。
饮品
满街暑汤免费喝
清代诗人冯溥在《佳山堂诗集》中有云:“赤乌扇火散云涛 , 六月凌阴价倍高 。 争说冰寒能救喝 , 十钱买得似葡萄 。 ”冰寒救喝 , 指的大约是冰核 , 《都门琐记》中说“夏日沿街卖冰核 , 铜盏声磕磕然” , 即指此物 。
冰核跟现如今的冰棍一样 , 纵能含嚼解热也是一时片刻 , 而且中医不主张在暑时暴饮暴食冰冷之物 , 以其伤脾胃害元气 , 所以真正为旧京百姓喜爱和广泛接受的“消暑正解”乃是“暑汤” 。 据《京都风俗志》记载 , 此物乃是用“煎苏叶、藿叶、甘草”等熬制成汤 , 于街头巷尾免费给顶着烈日过路的人们饮用 。
到了民国时期 , 暑汤的“规制”进一步完善 , 其方剂多是采用适合伏天服用的香薰汤、双花汤等 , 并加以改良 , 具备祛暑散热、清三焦火、理气宽中等功效 。 那年月 , 做买卖跟做人一样 , 存了“仁义”之心才能发家致富 , 所以老字号在慈善事业上谁也不甘人后 。 据北京民俗学者张善培先生回忆:鹤年堂、同仁堂、庆仁堂等等 , 以及一些富商大户 , 夏至一过就在自家门面、药王庙、关帝庙和繁华热闹的路口摆张长条桌 , 上面放着装满“暑汤”的大玻璃缸或木桶 , 以及瓷碗、玻璃杯 , 过路者可以停步任意饮用 , 既解渴又祛暑 。 当然 , 这种暑汤只能是现场饮用 , 管够 , 可是要想给家里人带是不行的 , 只能买药店专门配好的药剂包 , 拿回家自己煎制 。 有一些药铺也施舍一些装有藿香正气丸的小药包 , 上面通常印有店铺的字号以及“暑天防热 , 保重身体”的字样 , 既是善举 , 又能起到宣传自己的作用——老北京的生意人 , 那可真是惠人助己两不耽误 。
广义的暑汤 , 还包括绿豆汤 。 照理说 , 煮绿豆汤无非是绿豆煮水 , 撒以白糖 , 冰镇冷饮 , 成本和制作程序远逊于酸梅汤和西瓜汁 , 但老北京的王公府第 , 对绿豆汤的推崇远胜于后两者 。 大抵是因为中医对绿豆汤抑火祛暑之效更加推重 , 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 , 古人很早就明白在健康饮食上“只选对的 , 不选贵的”的道理 。
北京文化学者胡金兆先生回忆 , 他打记事儿起(上个世纪三十年代) , “每到夏天 , 在琉璃厂海王村公园外的路口 , 就有一个白油漆的木架子 , 架着一口缸 , 架子上有几个用细铁链拴着的小搪瓷杯 , 缸内是绿豆汤 , 免费供过往的拉车的、卖苦力的解渴解暑 。 ”这些绿豆汤由琉璃厂各大商户轮流值班负责供应 。 一般是上午一次 , 下午一次 , “这是厨房大师傅的活儿 , 利用饭口的空隙 , 大锅熬绿豆汤 , 用两个铅铁桶挑着送去倒进缸中 , 由热而凉 , 等不到全凉 , 也就喝光了” 。
在琉璃厂 , 免费供应暑汤的不止这一处 。 当时西琉璃厂商务印书馆对面路北、东琉璃厂姚江会馆前 , 都设有暑汤点 。 商家们遵循的是行善积德、不能为富不仁的想法 , 只要商业繁荣、铺户众多的地方 , 大多有此安排供应 。 有的地方比琉璃厂做得还要好 , 比如前门大街东西的各条街内都有暑汤供应处 。 供应暑汤的木架子上“用细链子拴着的搪瓷缸 , 从没有见过谁把它拧断拿走” 。
推荐阅读
- 经营|金徽酒获7.15亿元增资以提升品牌价值
- 行为|证监会2.4亿重罚乐视网欺诈发行
- 潇湘晨报|求归还被拒!上海一老总错转21万欲哭无泪:怎么证明我真不是骗子
- 中国青年报|专升本再迎大规模扩招 高职生热衷升本该怎么看?
- 周末去哪儿浪|不只有葛优躺,新片携手宁浩再演张北京,葛优近况曝光
- 女性健康|女生发际线后移怎么回事,多跟这6件事有关,有很多人都中招了
- 吃货|白开水中毒是怎么回事?什么是沙门氏菌食物中毒?
- ZAKER生活|富人生活难以想象,北京豪宅保安:天天能见范冰冰
- 【】揭开国家草原自然公园的神秘面纱:为何建?怎么建?
- 韦少|未来到底是谁的?韦少哈登太难了,8年过去了詹姆斯怎么还这么强